河北邯鄲:一塊唐代墓誌反映了不受皇帝節制的節度使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何弘敬墓志銘為我國現今出土墓志銘中最大唐代墓志銘。

此志置於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公園七賢祠內碑林的東北處。

墓誌有蓋均為青石質。

志蓋呈頂式,頂面邊長0.96-1.00米,底邊長1.88-1.96米,厚0.88米。

頂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贈大師廬江何公墓志銘」。

四周有四殺浮雕獸面及四神,四殺交角處浮雕牛,馬等動物。

雕工精美、神態生動。

四側邊雕刻波浪,圖案簡煉,線條流暢。

何弘敬,新《舊唐書》有傳。

據墓誌記載:「卒於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享年六十」。

可知其生於永貞元年(公元805元)。

何弘敬十八歲從軍,唐文宗時曾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賜上柱國勛。

唐武宗時襲交位為魏博節度使,封游擊將軍,金吾衛將軍、全吾大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戶部尚書。

懿宗即位後又加兼待中、中書令。

咸通六年冊拜公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同月何弘敬卒。

節度使是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

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

節度一詞出現甚早,意為節制調度。

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

北周及隋改稱總管。

唐代稱都督。

唐代中期在邊境和重要地區設節度使,掌管當地的軍政,後來權力逐漸擴大,兼管民政、財政,形成軍人割據,常與朝廷對抗,歷史上叫做藩鎮。

藩是保衛,鎮指軍鎮。

何弘敬墓誌規模之大,雕刻之精美,文字之多為唐代墓誌之冠。

此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晚期藩鎮割的節度使,為不受朝廷管轄的「土皇帝」的歷史事實。

何弘敬墓誌志文雖然以墓主人為主,但敘其歷史較詳,涉及面較廣,對於研究晚唐藩鎮割據,唐王朝與藩鎮邊鏡的關係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朔三鎮藩鎮割據

河朔三鎮,又稱河北三鎮,是指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時位於河朔地區的三個藩鎮勢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於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