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罕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真正的是以一敵百,無一人損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少數勝多數的戰役有很多,比如秦朝末年項羽為了戰勝秦朝的主力,砸破做飯的鍋和過河的船,表示必須戰勝的決心。

三國當中曹操對袁紹的官渡戰役,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一個軍事將領能力的強弱,這個評判的標準有很多,比如排兵布陣,安營紮寨,天文氣象都要有所涉獵,在強強對決當中,能夠以少勝多才真正能突顯將領的能力。

三國中能代兵打仗的君主和武將有很多,比如曹操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藝術都很強勢,但是在戰場上能以少勝多,親自披掛上陣的英雄非劉備莫屬。

在很多人眼裡劉備就是個愛哭鼻子的人,其實劉備哭鼻子可不是隨意哭的,劉備哭鼻子和摔孩子一樣,都是為了收買人心。

劉備和曹操又不一樣,所謂成功都是一樣的,成功的方式確有千萬種。

劉備和曹操走的不是一樣的路,但是都是為了爭奪天下。

劉備的實力和曹操是不能比的,起兵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而曹操卻迎駕天子,從此號令天下諸侯,給手下的武將謀臣封官進爵都是一句話的事,至於劉備就只能以情動人了。

說起劉備的成功,我們都知道最艱難的是劉備,但是我們翻讀史書和小說,會發現劉備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別人不願做,不敢做的事,劉備會去做。

劉備在剛起兵的時候招募了五百多名鄉里的有志青年,於是就帶著這五百名將士投靠了當時的幽州太守。

東漢末年的時候因為連年的天災人禍,黃巾軍的軍勢很大,當時的東漢朝廷分不出兵馬來平叛黃巾軍,所以才會讓地方郡縣自己招募鄉勇。

黃巾軍犯境涿郡的時候,黃巾軍將領程遠志統領五萬人馬,而太守劉焉竟然派劉備帶五百親兵前去迎敵,不知道這劉焉和劉備到底什麼仇什麼怨,這要放在別人眼裡不就是讓自己送死的事情嗎,劉備接到命令卻很開心,帶著五百人馬就奔五萬人馬去了,這可是以一敵百啊。

人家說好漢兩拳難敵四手,但是這樣一算,劉備這邊是一個人要對付二百隻手了,這是在開玩笑嘛。

我們看看劉備的戰果如何,劉備帶著兵馬和程遠志的大軍擺好陣勢,不知道劉備的手下將士會不會有點想尿的感覺呢,因為對面可是黃壓壓的一片不要命的人。

劉備叫張飛出戰,程志遠派手下大將鄧茂,鄧茂怎麼可能是張飛的對手,被張飛一矛給刺死了。

程遠志肯定沒讀過兵書,身為主帥竟然直接上陣對敵,要是有點本事也行啊,沒想到被關羽馬快一刀要了首級。

趁人不備是關羽的拿手好戲,這程遠志也死在了關羽的刀下。

在這次戰役里劉備不但取得了勝利,自己卻沒有損失一員士卒,在三國演義里能以這麼懸殊的兵力戰勝對手,也就劉備最厲害了。

後來的張遼在逍遙津以八千士兵大敗孫權的十萬大軍,也比不過劉備打的這場戰役軍力懸殊。

怪不得劉備接了個這麼難的活,還那麼開心,原來劉備早就心裡有數,一對一打肯定不是對手,來個斬首行動不是更好嗎,沒想到現在流行的特種作戰,兩千年前就被劉備給用過了。

劉備厲害就在這裡,在鎮壓黃巾軍時劉備往往能一少勝多,就算是和曹操對戰時以少勝多的案例也很多,比如火燒博望,其實是劉備指揮的戰役,還有爭奪漢中的戰役,劉備也是以少勝多戰勝曹操。

其實劉備也不願意冒那麼大的風險,畢竟戰場是拚命的,為什麼劉備帶領關羽張飛能夠從萬軍中取敵人將領的首級,因為捨不得拚命就得不到功名,劉備的名氣完全是靠著拼殺打出來的,鎮壓黃巾軍時劉備兄弟救了董卓,因為沒有官職,反而被董卓看不起。

想想一介白丁想建功立業在那個年代是多麼難,如果劉備因為兵少就不敢應敵,因為怕受傷就不敢拚命,那麼也就不會有後來成就的一番大業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記載的第一戰

且說黃巾軍張角一軍,侵犯幽州界分,當時的幽州太守是劉焉,是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幽州太守劉焉」這個提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而且錯誤還不止一個。第一,幽州是國家的一級行政區,它的最高長官叫...

5百勝5萬,三國演義里最完美的一場戰爭表演

網友都知道《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最大的區別就是演義以劉備為主角,而三國志等史書則用曹操為主角。所以有些情節變化較大,不過相對於乾巴巴的《三國志》,對於普通網友來說《三國演義》則豐富多了,有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