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人物: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民國,胡適是個說不盡的人物,喜歡他的人盡可說上三天三夜;反對他的人,閉著眼也能抓住他幾條辮子。
他並非深海難測,卻有著難以抗拒的親和力,單就倡導白話文這一件事來說,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抗戰初期,胡適出任駐美大使,日本人緊張得要命,推出了三名大學者,無奈還是難以匹敵。
1891年12月17日,胡適生於上海大東門外,原名洪騂,後改名胡適,字適之。
父親去世時胡適才三歲。
母親遵照遺囑,帶兒子回到胡氏在安徽績溪上莊村的老家,寧可多付三倍的學費,也讓其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是讀了九年私塾。
14歲時,胡適到上海梅溪學堂求學;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並在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老師;19歲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讀農科,後改讀文科,因報考時用了「胡適」這個名字,以後便叫了下去。
過了五年,胡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師從哲學家杜威,繼承了其實用主義的衣缽。
1917年夏,他回國做了北京大學教授,極力反對文言文,提倡更容易普及的白話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人物。
此舉激怒了好多文化名人,尤其是同事黃侃,曾數度攻擊他。
有次在講課中,黃侃舉例說:「如胡適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電報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長達11字。
而用文言文僅需『妻喪速歸』四字即可。
」胡適倒是始終不出惡語,一派謙謙君子做派。
1920年,胡適的白話詩集《嘗試集》出版,一時風靡文壇,一版再版,在經其增刪的第四版中,有《希望》等膾炙人口之作。
胡適留美多年,深感口語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漢語本身就不乏簡化的因素,特別是在民間。
他認為說話有四大要素:一、要有話說,方才說話。
二、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說。
三、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
四、是什麼時代的人,說什麼時代的話。
至於他本人,雖是第一個倡導者,卻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應用者。
在一次以「白話文運動」為題的演講中,他說道:「有人說我的白話文寫得好,其實是解放後的小腳,鞋子裡卻裝上了棉花。
」
新文化運動後,杜威來華講學,胡適做了他兩年的翻譯,一時走遍國內,開始由實力派向偶像派轉型,時人有云:「泰戈爾來中國,徐志摩成名;杜威來華,胡博士聲價十倍。
」1920年至1937年,胡適與《新青年》脫離關係,考證起中國古典小說來,還和徐志摩等組織成立新月書店,並一度擔任中國公學校長。
不少名媛都以一睹廬山真面目為榮,說道:「都以為胡博士是一個白頭髮的老博士,不知尚是如此翩翩少年。
」每逢聚會,胡適多半要以此話題顯擺一番。
胡適著述甚豐,只是缺乏耐性,往往有上部無下部,比如《中國哲學史大綱》。
黃侃在中央大學課堂上說:「昔謝靈運為秘書監,今胡適可謂著作監矣。
」學生們問其原因,黃說:「監者,太監也。
太監者,下面沒有了也。
」
有人問章太炎:「先生對於胡適之怎樣看?」章哈哈大笑後說:「哲學,胡適之也配談麼?康、梁多少有些『根』。
胡適之,他連『根』都沒有。
」
(胡適手書: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某日,章士釗與胡適相遇,章在一張合照上題詩曰:「……雙雙並坐,各有各的心腸。
將來三五十年後,這個相片好作文學紀念看。
哈,哈,我寫白話歪詩送把你,總算是老章投了降。
」胡適看後,亦投桃報李地寫道:「『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言吾最喜。
同是曾開風氣人,願長相親不相鄙。
」
沈從文經徐志摩推薦,被聘為中國公學講師,後來他說:「適之先生最大的嘗試並不是《嘗試集》,把我這個沒有上過學的無名小卒聘請到大學裡來教書,才是他最大膽的嘗試啊!」
因為寫《人權與約法》得罪了當局,胡適辭去中國公學校長一職,全家於1930年11月28日離滬去北平,當日只有門生羅爾綱隨側,到了北平火車站也沒人來接,倒是另一弟子傅斯年在家為其接風。
羅後來多次談到這事,感慨世事炎涼。
九一八事變後,胡適一度認為國聯可以調停戰爭,取消偽滿洲國,但終無力回天。
他覺得中日實力差距過大,應以發展自身為首要,稱「我們可以等候五十年」,還說「我自己的理智與訓練都不許我主張作戰」。
1932年,胡適與蔣介石第一次會面,彼此均有好感。
胡送了自己所著的《淮南王書》,談及道家為古代思想之大成,劉安的《淮南子》為道家思想之大成,君王當以國民為耳目手足,無為而無不為。
蔣回贈了自己的《力行叢書》。
1937年7月,胡適再次得到蔣介石的接見,隨後參加廬山談話會。
隨後抗戰全面爆發,胡適臨危受命,擔任駐美大使,與校友羅斯福總統保持熱線聯繫。
胡適是第一個被告知珍珠港事件的,能把美國拉下水共同抗日,他與宋氏兄妹都功不可沒,日本人為此記恨不已。
在愛國的問題上,胡適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但原則問題是不含糊的。
(時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的胡適,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呈交中美友好萬人簽名書)
抗戰勝利後,胡適回到北大做校長,客廳里高朋滿座,都以「我是胡適之的朋友」為榮。
待客用的是「一品鍋」,據梁實秋回憶:「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有一呎,熱騰騰地端了上桌,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點綴著一些蛋皮餃,緊底下是蘿蔔白菜。
」他酒量不大,還出過洋相,所以常被太太管著戒酒。
平時喜愛打打麻將,說這是最好的放鬆方式。
1948年,胡適被蔣介石邀請競選總統,卻無論如何不敢應命。
到了解放軍兵臨北平,傅作義在中南海懷仁堂商討戰和問題,胡適送了他八個字:「和比戰難,堅持待變。
」
後來,胡適還是跑去了美國。
其間,與張愛玲產生深厚友誼。
他還辦了一本《自由中國》雜誌。
1955年,三聯書店出了一套《胡適思想批判論文彙編》,胡適想方設法找齊了這八本書,還認真做了批註。
根據耿雲志的說法,胡適一生講的最失紳士風度的一句話是:「按照毛澤東當時的水平,他是考不上北大的。
」
胡適的感情生活一直被津津樂道,迫於母命,他十三四歲與江冬秀訂婚,27歲才結婚圓房,生有二子一女,廝守了一生。
據胡適研究專家統計,他共有六段婚外情:知己美國人韋蓮司;留學才女陳衡哲;嫂妹曹誠英(曹是最早的農學教授,曾對詩人汪靜之說:「我們在煙霞洞真像神仙一樣,快活死了!」)名媛徐芳;杜威秘書洛維茨;單戀成瘋的朱毅農。
胡適很喜歡做媒,先後為趙元任和楊步偉、千家駒和楊梨音、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婚姻出過力,最痛苦的卻是徐志摩和陸小曼那次,他說:「情人結婚了,丈夫不是我。
」
寓居美國期間,胡適兩次回台灣,均受到蔣家父子的熱情接待,他說:「我像做新娘子一樣。
」後來,他索性回台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長,算是重新發達起來。
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在蔡元培紀念館舉行院士會議,在下午的酒會上,胡多喝了一些,也多說了一些:「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因為這是代表了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
」酒會快結束時,胡適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
(1958年,胡適任台灣「中研院」院長後,與蔣介石寒暄)
送葬那日,幾十萬人自發在路邊祭拜,鮮花如海、情思若潮,仿佛飄蕩著他的《夢與詩》: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
內容摘自:《民國大人物》,首部傳神勾畫民國三百大人物群像的嘔心力作!揭示被人刻意隱藏的歷史真相,品讀民國人物的擔當、風骨與人生!岳南、余世存、張鳴、解璽璋、馮侖、郭凡生、馬勇、袁騰飛……聯袂推薦。
出版官方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內容來源或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