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師之路第二部(18)--關於一建二建實務命題的吐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實務命題出題的吐槽(以機電專業為例,考此專業的認真看看)

1、有人說歷年真題價值很大,其實對實務課來說,它的價值就是,讓你多少體會到出題人的風格,那真是飄逸走位,飄忽詭異,一閃就走,絕不滯留。

短短的一兩句話,幾個詞,你看十遍八遍教材,每天苦讀12小時都不一定抓的住。

2、一個命題點,全壓在教材上一大段話中是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你苦背了書上一大段話,即使幸運的考到了,得分也很少,這一大段話的價值體現在真題中,也就是一兩分兩三分的價值。

命題人他們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一大段話中,只能有一個點一閃而過,不但讓你很難抓住,即使抓住,也得不了多少分,這也是高明之處。

這樣做也避免一些考生不小心蒙對了會得不少分。

3、而且出題偏是不夠的,要偏出水平,偏出風格。

16年一道題,即使你知道要考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但是除非你把14條內容全背過,天知道它會從裡面那一條隨便撈出一個。

你背過了光污染、水污染、噪聲和振動污染,揚塵控制、甚至建築垃圾控制、但是不知有多少人忽略了土壤保護,更悲劇的是,16年偏偏考到了。

今年更是風格一變,軸系復找,去年剛剛考過,天知道今年又考一遍,真是出其不意,兵行詭道,即使命中率很高的押題資料給你,裡面有這個內容,你還會多看一眼嗎,可是現實就很深刻,明明白白就重現了。





另外還讓我們明白了一個表面上的道理,要考好專業科,先把法律法規學好,先把管理學好啊,風險防範方法,竣工日期自轉移占有之日起計算。

4.說句打擊信心的話,相對於飄渺未知的將來的試題,我們背誦下苦功記憶的、默寫的抄寫的知識,很多都是不考的。

你沒看到的沒複習到沒注意到的,很大幾率會考。

但是,你猜不到。

它們在教材的段落中間某句話里,在某個不引人注意的某一行,靜靜的散發著隱形的光芒。

命題人,完美的避開了市面上的絕大部分參考資料模擬題。

據說消防考試第一年也是這樣,當然他們是否為此慶祝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誰也不知道會不會這些裡面是否有題,只能全面開花的背。

5、看完16年真題後,佩服之餘,在17年初自己制定了一個複習策略,就是各個地方都照顧到,爭取每個角落都不放過,不信你考不到。

前幾章做的還可以,從第一輪自學複習,到手工筆記、電腦版筆記、整理版手工筆記做題整理筆記、總結筆記、押題筆記





像淘金一樣過篩子,一遍遍都能篩選出不同的知識點,在自豪的同時,繼續努力。

但是走進考場,拿到試卷的那一刻,我明白,今年策略效果不明顯。

今天,當我翻看那列印的、手寫的、幾十萬字的筆記時候,我發現,現在還熟記而流的知識,包括自己猜測也許會出題的知識,比如邊柱倒裝法。





竟然全部落空。

看了看自己實務筆記,即使全背過,能得到及格分也不容易。

更何況,你考96分,就一定能合格嗎。

按照這個策略,這個學習方法,很難通過。

即使再考幾次。

這就是為什麼多人一年年跌倒爬起的原因。

以上全是吐槽,重點重複一下學習方法,主要看下面的內容:

6、把書讀薄,成為自己的知識

1)這實際就是讀書常說的一個原理:先把書讀薄,變成自己的東西,就跑不了,然後把書讀厚,加上自己的理解,把書上的原話儘量還原出來。

2)做第一遍複習筆記的時候,先分條理記下知識點,然後儘量自己總結幾個詞,作為提示、關鍵詞,寫在旁邊,作為輔助記憶,實際就是WINRAR文件壓縮的意思。

這樣大腦需要存儲的量更少,可便於記憶更多的東西。

3)學習的時候帶著這些,也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偏一點沒關係,自己能接受,覺得更好理解就行。

4)大段的怎麼記呢,分片,分段,分塊,給你一個豬頭你也一口吃不下,用刀切成小片,就行了。

5)用這種方法,不理想的話,不要灰心,在後面的幾輪複習中,會逐漸消融掉這個階段的不消化不理解掌握不熟的知識,所以先不要擔心。

6)比如,我第一次拿到二建機電正版教材時,被裡面幾十上百種機電材料搞怕了,翻到測量吧,也許比較簡單,但是一個「高程」讓我頭疼了半天,人生第一次遇到這個詞,根本不明白含義。

到現在我也不理解是不是相對高度差的意思。

於是,我放下了書本,拾起了自卑。





7)後來二建學習,比如工業爐窯,耐火塗料,智能化建築,電梯,說實話,根本就看不懂,在二建的時候,學這些心裡非常牴觸,根本不願學,可是架不住二建學,一建也學,而且學好幾遍,做題,模擬,慢慢的,隨著時間,隨著積累,慢慢就通了,好理解了,學習起來就不牴觸不吃力,所以千萬不要有急躁情緒,一建學習,打的是持久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研專業課——學習技巧和融會貫通!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小編君,今天是12月的第一天也是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距離2017屆考試還有23天。在最關鍵的幾天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自己。我們一直陪著你身邊。同時2018屆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