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毛主席撤離延安時,為何要建立3套指揮班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47年年初,隨著被打掉的軍隊越來越多,蔣介石已經很難在全國戰場上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了。

於是,他也學習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戰略思想,集結了大量兵力,發動了所謂的「重點進攻」。

其中,陝甘寧邊區是重點進攻的目標之一。

蔣介石派出了近30萬大軍,由得意門生胡宗南統率,分三路向延安進軍。

面對這種局勢,毛主席當機立斷,決定撤離延安。

為什麼要撤離呢?第一,敵眾我寡,如果硬守,只會造成無謂的犧牲。

撤離可以保存實力。

第二,自解放戰爭爆發後,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就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第三,延安具有特殊的意義,讓敵人占領延安,可以麻痹敵人,也可以變成敵人不敢甩掉的包袱。

但是,毛主席可以撤離延安,卻堅決不肯離開陝北。

為什麼呢?一來,毛主席對陝北人民感情深厚,他不想丟掉陝北的老鄉們。

第二,毛主席留在陝北,可以牽制胡宗南的大量軍隊。

這樣,就可以減輕其他戰場的壓力。

當時,毛主席只留下了極少的兵力,負責保衛工作,也負責牽制胡宗南的大軍。

其他的兵力,全部投向了各地的戰場。

事實上,毛主席當時的處境還是非常危險的。

有一回,敵軍追上來,距離毛主席只有幾百米遠。

如果不是特別幸運,那後果真的很難想像。

正是因為這種危險,毛主席在撤離延安後,建立了三套指揮班子,一套出現了危險情況,下一套立即頂上去,以防出現群龍無首的狀況。

其中,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一套,劉少奇、朱德、董必武一套,葉劍英、楊尚昆等人一套。

為了安全,各位領導人還起了化名。

比如,毛主席化名李德勝,意為「離開就能得勝」,周恩來的化名是胡必成,意為「必定成功」。

撤離延安時,毛主席曾經說過,離開延安是暫時的,是以延安換取全中國。

後來的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