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上層流行的玄學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玄學,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

「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

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時期。

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

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

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

與世俗所謂玄學、玄虛實有不同。

「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揚雄也講玄,他在《太玄?玄摛》說:「玄者,幽摛萬類,不見形者也。

」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

」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

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玄學所探討的中心問題儘管仍可歸結為天人關係問題,但在形式上,它已經擺脫了兩漢經學章句箋注的繁瑣破碎;在內容上,則拋棄了經學思潮的「天人感應」的粗俗的目的論之論證。

玄學家在多方面論證了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們一改漢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張「祖述老莊」,以道家為主調和儒道。

玄學所提出的或著重關注的有無、本末、體用、言意、一多、動靜、夢覺、本跡、自然與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質的概念範疇都是道家所具備重視,而原始儒學和兩漢經學所不具備或不重視的,玄學的出現大大推動了中國哲學的發展。

郎擎霄《莊子學案》概述說:當時達官名士,多宗老莊如魏王弼,、何晏、山濤、阮籍、嵇康、向秀、郭象,晉王濟、王衍、盧諶、庾數、庾亮、桓石秀、司馬彪、崔饌、李頤,宋戴順、李叔乏、齊祖沖之、徐白珍,梁江轎、伏曼客、摜埸、嚴植之、劉昭、庾曼倩,陳周弘正、徐陵、全緩、張譏、陸瑜,北魏程駿、邱晏,北齊杜弼其最著者也。

這是一個不小的名單,但並非全部。

社會各階層習《莊》之風蔚為大觀,按呂思勉先生的說法,此風一直到隋唐才慢慢停息。

「帝王、貴戚、大臣、武夫、儒生、文人、藝士、婦女無不能之。

餘風又流衍於北。

入隋乃息。

玄學至東晉後不減反增更是風行,王弼《周易注》在南朝立於學官,南朝宋齊兩代的官方四學都包括玄學,梁、陳兩代又盛行講論「三玄」之風,故而東晉南朝都應當是玄學的流行期。

關於唐代的學術,過去人們都說是兼行儒釋道三教。

現在看來,唐朝的官方學術與民間學術應有不同,官方學術包括經學與道學,經學即五經及《論語》《孝經》之學,其中《周易》用王弼注,《論語》用何晏的《集解》,這完全是玄學中《易》學的延續;唐代道學、道舉尊崇《老子》《列子》《文子》《莊子》四部書,四部書都稱為經,這種道學可說是玄學中的老莊學的發揚或放大。

通常意義上說,一個時代思潮在宏盛過後便會日漸式微,即使留些餘緒,也不過氣若遊絲。

而玄學思潮經歷幾百年的綿延,入唐後非但沒有衰退,反而取得新一輪發展的恢弘氣勢。

玄學至宋朝中葉被宋明理學取代。

道家玄學在當時也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晉玄學創始人之一——王弼

在思想史上,兩漢學術主流為「經學」,魏晉學術主流則為「玄學」。魏晉玄學的產生是有深刻歷史根源的。魏晉時代,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以門閥士族當政的地主階級專政時期,門閥士族是極少數擁有各種政治、經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