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別人畫的思維導圖,只需要學會這4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思維導圖的發明人托尼.博贊提倡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思維,我非常贊同,但是我同時提出所有的導圖也是集中形式的。

沒有集中,就沒有發散。

有人歸納思維導圖繪製方法12步等等,寫的非常詳盡,大家也可以參考,結合個人多年畫「思維導圖」的習慣總結的學習思維導圖四步法!

就是四步完成:

1、點:中心明確,集中發散;

2、線:思路清晰,逐層展開;

3、面:歸類分組,充分全面(浮想聯翩/MEMC);

4、體:配圖填色,立體可現;

「點線面」側重於左腦思考;「體」側重於右腦思考;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集散的過程,無處不可以左右開弓,聯動思維。

我們對於「點線面體」的深度認識,還可從下面「思維魔方」四步法進行認識。

任何體系的構建,都是一個「點線面體」的過程,思維魔方之所以能延伸到其他領域,是因為所有的理論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都是一個自圓其說的系統。

而一個系統的構成,通常是由「點線面體」來構建闡述的。

這樣就拓寬了思維魔方,簡化了對學習對象的理解。

思維導圖原理方法,如此之簡單,你不需要老是惦記看懂、想明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對思維的梳理與呈現,你會思考就會思維導圖了,高級階段的人畫思維導圖,可能無需紙筆了,就是當他看到思考學習對象時,大腦的後台已經自動進行梳理,自動完成了集散,需要呈現給周圍時,採用紙筆或軟體呈現。

所以說,思維嚴謹、創新力豐富的人,天生就是思維導圖大師。

那些人甚至無師自通,甚至不知道自己所用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思維導圖」方法。

我的思維導圖其他人看不懂?

我們的思維導圖他人看不懂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集散環境不同,個人的知識底蘊與認知模式都有很多差別,甚至差距。

模式相近的人的導圖你可以看起來輕鬆,思維模式差異大的思維導圖,可能對您是天書。

因此說,你看不懂他人導圖,和他人看不懂你的思維導圖,都是正常的。

當然,如果您是老師、培訓師等需要對外呈現思維的朋友,您畫的思維導圖,就要儘量兼顧面對的對象,用他們的思維模式去呈現,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解釋,這樣您的導圖呈現的目的才可能更完美的體現。

所以說:自我學習、工作、生活用導圖是畫給自己看的,他人無須看懂;對外呈現講座時,您的導圖要考慮閱讀者的思維習慣與思維層次,儘量照顧他人能看懂、讀懂。

怎樣閱讀已經畫了很久有些陌生的導圖?(時間久遠後個人的思維深度可能有新的變化);怎樣閱讀他人的思維導圖呢?

我們給的方法,依舊簡單,怎樣畫出來的,就怎樣閱讀。

畫的過程就是一個對象的「點線面體」呈現的過程;那我們閱讀他人導圖時,也是一個梳理「點線面體」的過程。

一、找到對方的「點」

這幅作品闡述的觀點、重點、目標、對象、主題等是什麼?「點」和「線面體」其實是相對的,每個分支的主題都可以視為「點」。

「點」的認識,就是找到實現、關聯「點」呈現分支。

二、找到對方的「線」

作品導圖從幾方面展開描述,來闡述觀點,要點、或達成目標的步驟?一般導圖作品的展開可以從三方面展開:時間角度;空間角度;活動角度。

每一種角度都可以排序,方便記憶再複習。

三、尋找對方的「面」

綜合閱讀對方「線」的完整性,是否認同受益,或發現有不足,這個過程是一個對他人知識系統的綜合過程。

從內容的完整度去把握整幅導圖內容與「點」「線」的一致性、符合性。

四、尋找對方的「體」

整體把握這幅導圖的「點」的內容的完整性,其呈現方式的理解度,感知其立體化、價值化過程的特點、亮點,有哪些是可以納入「個人知識系統」的內容?有哪些觀點是偏頗的,是可以持有保留意見的?「體」的閱讀是一個提升的過程。

對他人知識系統的整合過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思維導圖應用魔方——「點線面體」四步繪製

蘋果手機的創始人 賈伯斯曾經說過:複雜的最終境界就是簡單。 今天我們繪製思維導圖,有人給出了10多個步驟,N多注意事項,讓很多初學者聽到、看到就頭大!有些老師甚至對思維導圖的繪製過程給予了過於苛...

思維導圖應用魔方

《思維導圖應用魔方》系列職場應用書籍中的「思維導圖應用魔方」,是本人把多年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識別完善形成的一套簡潔高效的思維導圖繪製方法,這個方法包括三層含義:思維魔方;思維魔方法;思維導圖應...

終於發現——思維導圖原理

思維導圖原理——集中發散有人說:思維導圖是一種右腦發散思維。這種看法是值得斟酌的!我們認為:導圖思維是大腦的綜合運用,不僅僅是右腦或左腦。思維導圖就是把我們大腦所思所想的內容呈現出來的一種工具。...

史地學習中的思維導圖應用

歷史、地理的「點」應用,就是對兩種的學習對象進行識別,時間、地點、事件都可以是一個「點」。同一個時間是一個「點」,發生的不同的事件是「線」,發生的所有事件就是「面「,對這些事件意義的思考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