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里的曹操為什麼必殺楊修?可惜了這樣的翟天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一生殺人無數,這其中有該死的、也有冤殺的,更有錯殺的,也有莫名其妙被殺的,呂伯奢、華佗、楊修之死就有些冤得慌,曹操的「奸雄手段」亦讓人望之心驚。

東漢末期聞名遐邇的大知識分子、以博學睿智著稱於世的奇人楊修就死於曹操之手,這樣一位才調絕倫的人竟會成為以愛才、惜才著稱的曹操手中之犧牲品,讓人在惋惜之餘也有些始料未及,任誰都會為之掬一把同情淚的。

曹操的小兒子曹植自幼異於常兒,他天資聰穎,稟賦超然,曹操為了讓自己的小兒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於是將早已名滿天下的學者楊修請到家裡作了曹植的老師,按理說,才識過人的楊修與曹家有了這一層特殊關係,就等於為自己的未來投了雙保險,似乎一個能盡情施展才華的人生大舞台就在不遠處等待他的光臨,而事實是,他卻因為與曹植的師徒之誼而埋下禍根,最後甚至丟了性命。

關於楊修之死,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里著墨甚多,不過基本可以判定,楊修之死與「雞肋」一事無關,對楊修的口無遮攔曹操基本付之一笑,楊修的絕世才華也未引起曹操的嫉妒,但是,楊修最終還是死於曹操之手,這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曹操為什麼非得要置楊修於死地呢?這位天縱逸才究竟犯了什麼忌諱?乃至於橫遭慘死、身首異處呢?

也許問題是出在曹植身上,而楊修恰是曹植的老師,曹操和所有的統治者一樣,也為繼承人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舉棋不定,曹操在立太子一事上很是糾結,曹丕沉穩幹練,勁氣內斂,有謀略;幼子曹植才華橫溢,而且聰明伶俐,是個點頭會意的主,加之有楊修輔佐,實力也不容小覷,兩人似乎都是可造之才,可位置只有一個,選誰呢?就在曹操大傷腦筋之際,楊修卻向他極力舉薦自己的得意弟子曹植。

楊修本非自私之人,但他身為曹植的業師兼智囊,本著在其位謀其事的原則,幫曹植細心謀劃布局,出了不少主意,只為弟子能夠上位,成為其父的接班人。

曹植的能力更多體現在呤詩作賦上,他敏感多思,頗具浪漫主義色彩,但政治歷練明顯是他的短板,曹子建(植)「七步成詩」的急智讓人瞠目,《洛神賦》之想像奇幻,辭藻華麗,行文俊逸,堪稱文學瑰寶,曹植的文學才華舉世公認,然而和所有舉止曠達放浪的文學藝術家一樣,他行為放任,屢次犯禁,終於觸怒了曹操。

曹丕畢竟年長一些,而且他從政經驗豐富,權謀手段大有青出於藍之勢,是個當領導的料子,曹操最終還是選定了他接自己的班。

楊修看問題往往一針見血,而且他快人快語,卻因直言取禍,被曹操懷恨在心,最後因「雞肋」事件被借題發揮而慘遭曹操誅殺,小說中楊修一副先知先覺的智者形象,而且他直言不諱,處處表現得比領導高明,一點也不把領導放在眼裡,完全是「作死得死」的節奏;曹操則是一副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睚疵必報、心狠手毒的奸雄嘴臉。

小說就是小說,如果將小說當作真正的歷史去解讀,難免會貽笑大方,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楊修究竟因何而死?真的是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所殺嗎?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雞肋事件」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只不過結局迥然不同,話說當初曹操率軍與劉備在漢中對峙,雙方勢均力敵,你來我往多個回合,誰也無法一舉擊潰對方,就在雙方勢呈膠著,相持不下之時,曹操突然頒布了一條夜間用以警戒、行軍的口令:雞肋。

大家聽到後都沒啥反應,只有楊修聽出了這看似尋常之口令中蘊含的深意,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嘛,看來,曹丞相已經無意纏鬥下去,是走是留,內心正在激烈鬥爭,但他認定耗下去已無必要,這點是顯而易見的,楊修洞若觀火,他四處嚷嚷著這仗打不下去了,大家還是加緊綑紮行李,隨時準備撤軍吧,免得到時手忙腳亂,同僚們將信將疑,誰知命令下來後大家都驚呆了,曹操果然要布下疑陣迷惑蜀軍,然後鳴鑼收兵,溜之乎也。

正史中的楊修雖然猜到了曹操的用意,然而事後他卻安然無恙回到許都,和小說中被殺頭的悲慘結局幾乎是南轅北轍。

正史中的曹操,雄才大略,胸襟開闊,還十分重視招攬人才,他對才高八斗的楊修不僅不嫉妒,反而非常欣賞,並發自內心的欽佩,不然,他怎會讓楊修擔任行軍主簿這等要職呢?主簿負責掌管重要文書以及軍中諸般要務,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而且還讓他擔任愛子曹植的家庭教師,可見對他的重視,假若曹操小肚雞腸,不能容人,何以解釋曹魏人才鼎盛,軍中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呢?

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建安24年(公元219年)秋,曹操羅織罪名,以教唆曹植圖謀不軌為由判楊修死罪,其實,這一幕楊修早已料到,臨刑前,楊修對家人說,曹操早有殺我之心,按照我的推斷,他能把我留到今天才動手已經是格外開恩、出乎意料了。

建安24年12月31日,楊修死後一百多天,曹操也死了,隨後,曹丕繼位,他終於心想事成,榮登大寶。

史書中記載的一段話,更能進一步印證曹操處心積慮誅殺楊修的真實動機:「太祖紀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意思是曹操擔心自己身後諸子之間出現內訌,因為楊修能力出眾,且又是袁紹外甥,於是千方百計羅織罪名將他殺掉。

據說楊修死後,曹植知道尊師是因受自己牽連而死,內心既愧疚又不安,只得整日借酒消愁,其狀態,可用「淒淒、慘慘、戚戚」形容。

如此看來,楊修之死,既不是禍起「 雞肋」,也不是因曹操嫉賢妒能,而是他無意中冒犯尊神,成了別人為子孫「削棘」的對象,同時,他又和曹魏的頭號勁敵袁紹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血緣關係,因此他在劫難逃,只能引頸就戮,他的真正死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