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因忠誠而走紅的五大名將,四人皆慘死,一人善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軍閥混戰,很多勢力不是在征戰之中滅亡,就是增強,相對應的不少武將也在各大勢力之中進行著角色轉換,今天或許是這個陣營,明天或許就變成了另外一個陣營,非常司空見慣。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存在,他們在這個這個時候有著一個共同的標籤,那就是忠誠。
他們因為忠誠贏得世人的欣賞與尊敬,也因為忠誠而走紅家喻戶曉。
TOP 5 張任
張任,益州牧劉璋的部下,效忠對象是劉璋,在劉備入川之際就曾力勸劉璋不要引狼入室,之後更是在出兵抵禦劉備的進攻,在雁盪橋之戰不信被捕,在劉備和諸葛亮的苦勸之下,依然不降,厲聲答道:「老臣我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
」劉璋暗弱,卻能得到如此忠勇之士的效忠,無疑也是讓人振奮的事情。
後來,張任被殺。
TOP 4 高順
高順,呂布帳下大將,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
在呂布這樣昏庸之主的面前,高順沒有任何怨言,甚至還多次進忠言於呂布,很可惜呂布不採納,而且當有部下叛變之後,呂布收了高順的兵權,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
曹操擊破呂布後,高順拒絕投降於曹操而默然不語,最終被曹操所殺。
TOP 3 龐德
龐德,本是馬騰部下,後來跟隨馬超依附張魯投降了曹操,因為是降將,一直被詬病,哪怕在曹操愛才如命,也不放心重用。
在建安二十四年,龐德迎來了自己的機會,協助曹仁守襄樊抵禦蜀漢的關羽。
但是因為龐德的特殊性,襄樊諸將都懷疑龐德有貳心,龐德抬棺決死,遂力斗關羽父子,又箭射關羽,深為關羽所忌憚。
後來,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TOP 2 趙雲
趙雲,字子龍,本是公孫瓚的部下,後來覺得公孫瓚並非明主,在得到劉備欣賞的時候,仍舊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而趙雲的德操之一,就是忠誠。
哪怕公孫瓚再人品不行,趙雲也沒有想過要背主。
直到公孫瓚死後,趙雲才去鄴城投靠了劉備,從此忠心耿耿的跟隨劉備長達30餘年。
趙雲的忠心,一點不比關羽、張飛遜色,他體現切切實實的具體行動上,而不是虛偽的花言巧語,或者空洞的豪言壯語上,護主、建言,都完美踐行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TOP 1 關羽
關羽,字雲長,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忠義基本上可以說是歷代王朝都推崇的,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在歷史上,關羽對劉備的不離不棄,也值得稱讚,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更是形象化了關羽忠義的表現。
三國中能捨生取義的九個男人,敢於赴死,他們才是真正的勇士!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生和死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間。但是歷史上很...
劉備遺憾錯過的六大名將,一位箭術無雙,一位令敵人聞風喪膽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有著「主角」光環的劉備,在涿郡起兵之後,前半期大部分是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據點,文不過簡雍、糜竺之輩,武不過關羽、張飛、趙雲、陳到等幾員,完全不成氣候,由於居無定所,長期沒有屬...
劉備先後錯過的六位名將,如果得到了他們,或許早已一統天下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有著「主角」光環的劉備,在涿郡起兵之後,前半期大部分是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據點,文不過簡雍、糜竺之輩,武不過關羽、張飛、趙雲、陳到等幾員,完全不成氣候,由於居無定所,長期沒有屬...
三國中最忠誠的八大名將,關羽第二,第一毫無爭議!
在三國那個紛爭的年代,能人層出不窮。群雄為了籠絡人才,那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氣。若要說到武將的忠誠度,可不僅有關羽、張飛對大哥的忠誠,還有很多大將對主公一生忠心耿耿,絲毫不亞於關、張二兄弟。
三國寧死不降的猛將,一位寧做漢鬼不做吳臣,一位力竭吐血而死
熟讀三國歷史,在名將輩出的時代,有名垂千古者,戰死戰場,或寧死不降的鐵血名將,也有遺臭萬年者,貪生怕死,叛變投降的不忠不義無恥小人。今日,我們就來說說三國時代,雖然兵敗,但卻寧死不降,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