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第一謀士,拒絕東晉權臣桓溫,終成前秦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亂世,群雄逐鹿,英雄輩出,亂世之中,一個國家的建立、生存、發展必須要有政治謀略,軍事手段作為後盾,才能國力強盛,國祚長久。
蕪湖十六國謀士很多,但出名的不多,張賓、王猛、崔浩是最出色的的三個,而王猛則是五胡十六國的第一謀士/謀臣。
王猛出山之前的前秦,也只是北方諸多國家中稍微強大的一個而已,誰也不認為他有統一的能力,而王猛出山後,經過調控前秦的行政(治國)、政治、軍事等諸多方面,使得前秦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壯大,最終前秦統一了北方,國力達到最高峰。
王猛於公元325年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後移家魏郡。
少時家貧如洗,為了餬口,他年紀輕輕,以販賣畚箕為業。
後來,有官員召他作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但王猛卻避而不應,跑到了西嶽華山隱居了起來,期待明主的出現。
354年,東晉權臣名將桓溫北伐,一直打到了灞上(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爭以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聚觀。
王猛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
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虱(捉掐虱子),一面把南北雙方的政治軍事形勢分析得一清二楚,見解十分精闢,桓溫聽了不禁暗暗佩服。
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
」
王猛這一番話正說中了桓溫的心事。
原來桓溫北伐,主要是想在東晉朝廷樹立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對手。
他駐軍灞上,不急於攻下長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實力。
桓溫無言以答,但是他看出王猛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從關中退兵的時候,他再三邀請王猛一起南下,還要封他一個比較高的官職。
王猛知道東晉王朝的內部矛盾很大,拒絕了桓溫的邀請,仍舊回華山隱居了。
但是這樣一來,這個摸虱子的讀書人卻出了名。
過了不久,前秦的皇帝苻健死了,繼位的苻生是一個十分殘暴的人,以殺人為兒戲,「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計除掉苻生。
當苻堅向尚書呂婆樓請教除去苻生之計時,呂力推薦了王猛,苻堅即派呂懇請王猛出山。
苻堅與王猛一見如故,談起歷史上興亡大事,見解完全吻合,苻堅高興得不得了,覺得就象劉備當年找到諸葛亮一樣,如魚得水,於是,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
357年,苻堅一舉誅滅苻生及其幫凶,即位自立為大秦天王,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一年裡提升五次官職,權力大得沒人能跟他比。
那時候,王猛才三十六歲,年紀輕輕,又是漢族人。
前秦的氐族老臣見到苻堅這樣信任王猛,哪會心服。
有個氐族大臣樊世,是跟著苻健一起打下關中的,有一次見到王猛,很生氣地罵他:「我們耕種好土地,你倒來吃白飯。
」
王猛也頂了他一句說:「你們不但要耕種,還要給我做飯呢!」
樊世更冒火了,說:「我不把你的頭割下來掛在長安城頭上,我也不想活了。
」
隔了幾天,樊世和王猛在苻堅面前又爭論起來,樊世當著苻堅的面,要想打王猛。
苻堅覺得樊世鬧得不像話,把他辦了死罪。
從此以後,氐族官員再不敢在苻堅面前說王猛的壞話了。
當時朝廷內外有一批氐族顯貴,仗恃與皇室同族或「有功於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為,無法無天,王猛受苻堅的信任,王猛將矛頭首先對準他們,幫助苻堅鎮壓豪強,整頓朝政。
王猛兼任京兆尹的時候,太后的弟弟、光祿大夫強德酗酒鬧事,強搶人家財物和婦女。
王猛一到任,就逮捕了強德,一面派人報告苻堅。
等到苻堅派人來宣布赦免強德,王猛早已把強德處決了。
以後幾十天裡,長安的權門豪強,皇親國戚,被處死、判刑、免官的二十多人。
朝廷官員大為震驚,壞人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苻堅讚嘆說:「我現在才懂得國家應該有法制呢。
」
王猛採取了一系列治國措施,比如「有罪必罰」、「有才必任」、興辦教育、促進民族融合、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等等。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帶來了一派嶄新氣象。
史載,當時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賈販於道」。
百姓歌唱道:「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王)猛之力也。
」
王猛執政,苻堅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拱於上」(端坐拱手於朝堂之上)。
他曾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您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優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說:「沒想到陛下對臣評價如此之高,臣哪裡配得上比擬古人."苻堅說:「據我看來,姜太公豈能比您強啊!」他經常囑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說:「你們敬事王公,要像侍奉我一樣!」
前秦在苻堅和王猛的治理下,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國力越來越強大,十年之間(366—376年)便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
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範。
苻堅常把自己與王猛的關係比為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但劉備比孔明年長二十歲,而苻堅卻比王猛小十三歲,所以儘管限於君臣名分,苻堅卻始終把王猛當作兄長敬重,雙方感情極為深厚。
公元375年,王猛得了重病,苻堅去探望他,王猛懇切地對苻堅說:「東晉雖然遠在江南,但是它繼承晉朝正統,而且現在朝廷內部相安無事。
我死之後,陛下千萬不要去進攻晉國。
我們的敵手是鮮卑人和羌人,留著他們總是後患。
一定要把他們除掉,才能保障秦國的安全。
」
王猛死後,苻堅三次臨棺祭奠慟哭,對太子苻宏說:「老天爺是不想讓我統一天下呀,怎麼這樣快就奪去了我的景略啊」。
於是,按照漢朝安葬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那樣的最高規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並追諡王猛為「武侯」——如同蜀漢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世人簡稱「武侯」)一樣。
秦國上下哭聲震野,三日不絕。
王猛五十一歲死時,苻堅才三十八歲,一旦失去這位兄長、老師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堅頓時陷於極度悲痛之中,經常潸然淚下,不到半年便已鬚髮斑白了。
半年之中,苻堅恪遵王猛遺教,兢兢業業地處理國事,著重抓了擴大儒學教育和關心民間疾苦兩件大事,並且都大有成效。
其後,苻堅迅速滅掉前涼和代國,完全實現了北方的統一,東夷、西域六十二國和西南夷都遣使前來朝貢;原屬東晉的南鄉、襄陽等郡(轄境在今湖北)也被攻奪下來。
至此,前秦臻於極盛。
遺憾的是,苻堅後來忘記了王猛的遺教,於王猛死後八年的公元383年不顧群臣的普遍反對,悍然調集八十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內)之戰中一敗塗地。
而王猛叮囑再三要苻堅除掉的鮮卑、羌族上層陰謀分子,如慕容垂、慕容沖、姚萇之流,因為未被除掉,這時便乘機舉兵造反,紛紛割據自立,把前秦的一統江山攪得七零八落。
到了385年,苻堅被姚萇殺害了,年僅四十八歲。
又過了九年,前秦也終於滅亡。
苻堅在淝水慘敗後,經常痛悔自己忘記王猛遺言的大錯,但已悔之晚矣,終成千古之恨。
而王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公元782年,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前秦丞相王猛」。
及至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王猛。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猛亦位列其中。
關注微信公眾號:qingmeizhujiuren(長按可複製),閱讀5000年歷史趣事
此人被稱為「功蓋諸葛第一人」,但是絕大多人都沒聽說過他
文|爆炸君今天爆炸君要給各位講一個奇人,此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謀士。說到謀士,估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會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而咱們今天的主人公生在諸葛亮之後,但是世人卻將其稱之為「功蓋諸葛第一人」...
說說「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化身,他學識淵博、才智過人,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且忠貞不二、死而後已,從而名垂青史。但有一人卻被譽為「功蓋諸葛第一人」,這個人是誰?他緣何獲得如此高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