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是東吳名將,勇武可比張遼,為什麼劉表不重用呢?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甘寧作為東吳的名將,可以說家喻戶曉,曾讓關羽都忌憚的斗將,為孫權的東吳建設作出傑出的貢獻,尤其是孫權曾坦言,「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可見,甘寧是一位十分難得的大將。

然而面對這樣的大將,為什麼劉表偏偏不重用呢?

對於劉表為何不重用,很多人感到意外,甘寧和劉表有啥關係呢?關係還是有的,關羽之間是蜀郡丞,本身「少有氣力,好遊俠」,乃一方豪傑,在益州曾反對過劉璋,被東州軍擊敗之後,便率領八百多人,投靠了劉表,留駐南陽。

當時,劉表是東漢末年頗有名氣的「八俊」之一,時為荊州刺史。

在漢末亂世之中,作為一方諸侯,正是廣攬人才的時候,劉表為何對甘寧棄之不用呢?

其實這還得從劉表入荊州說起,想當年,劉表可謂是單騎定荊州啊,要知道,在董卓亂國之後,孫堅起兵長沙,揮師北上,在經過荊州的時候,殺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

之後,袁術接管了南陽,作為回報,表奏孫堅為豫州刺史。

而董卓聽從屬下建議,選拔一些宗室名流出任州牧刺史,想以此拉攏人心。

而這個時候,劉表就走馬上任。

,一人,一騎,來到了荊州。

當時的荊州基本是一個全境叛亂的狀況,其中為禍最甚的,以宗賊為首。

所謂宗賊,就是各地一宗一族,鄉里之間,組成的武裝集團。

而劉表劉表穩定荊州,靠的是荊州本地大族。

劉表是名人,地位崇高。

《漢末名士錄》稱劉表為「八及」之一,《後漢書》稱劉表為「八顧」之一,也就是說,無論在哪本書中,哪個人眼中,劉表都是漢末當之無愧的名流,在文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威望。

所以,荊州的士族比如蒯良、蒯越、蔡瑁對劉表的十分仰慕,通過娶了蔡瑁的妹妹這種聯姻方式,劉表和荊州豪族緊密的捆綁在了一起。

就這樣劉表靠荊州蒯氏和蔡氏的扶持,幹掉這批宗賊的首腦,短期平定了荊州。

並且利用荊州本地豪族,對荊州開始武裝軍師割據,一方面是對抗孫吳的主力軍團黃祖,另外荊州東南劉磐與太史慈交鋒。

防禦北方一線,是大將文聘,南下攻打張羨和奪取交州時,劉表的統軍大將是誰,無可考證。

應該是蔡瑁的幾率更大,蔡瑁為鎮南將軍軍師。

總之,這就是劉表麾下的主要武將人才。

於此同時,他們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是劉表的親屬關係或者荊州士族人士,比如黃祖、劉磐。

黃祖很可能是荊州大族黃氏的人物,如果屬實,那麼他和黃承彥同族。

黃承彥娶了蔡瑁的姐姐,和劉表是連襟,那麼用黃祖鎮守江夏就合情合理。

劉表能夠坐鎮荊州,也全部採取的是與豪族中的某幾大家合作的策略,所以軍事權力是與他們共享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甘寧是不是有機會呢? 第一方面,甘寧是益州人,是作為叛將逃離益州的;第二,甘寧有著一個不好的過去,那就是時人以「錦帆賊」稱呼他們。

而劉表這樣的名士派,是非常看不起他們的,更可恨荊州本來就是宗賊的天下。

第三,劉表本是就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並沒有雄圖霸業,自然看不上甘寧。

總之,在荊州這塊地盤上,由劉表與大族共同把持的集團內,根本沒有甘寧這種外來戶的生存空間,又怎麼會重用甘寧了。

哪怕甘寧在黃祖麾下立下戰功,也一直不受待見。

不說甘寧了,連劉備都在新野被憋屈呆了七八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單騎定荊州:劉表年輕時比劉備還猛

賴正直 時拾史事 許多人對劉表的印象,不外乎是昏聵暗弱、胸無遠略、不思進取。這大概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戲曲中的人設的影響。實際上,年輕時的劉表頗具雄武之氣、豪俠之風,堪稱一時英傑。...

他名列「八駿」,單騎定荊州

很多人對劉表的印象,是昏聵暗弱、不思進取的守成之輩。曹操帳下謀士也評價劉表無四方之志,坐談客耳。但劉表能穩坐荊州八郡、割據一方,手裡沒有真本事是做不到的。年輕時的劉表頗具豪俠風範,堪稱一時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