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大才子PK,誰能更勝一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有一部著名的書《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是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清朝也有一部著名的書叫《四庫全書》,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部官修叢書,是清乾隆皇帝詔諭編修的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

編纂這兩部大書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集中了數不清的博學大儒,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總纂官了,明朝的是大才子解縉清朝的是幾乎家喻戶曉的紀曉嵐

這兩大才子,可以說各有千秋,就從幾個方面來比較,看誰更強。


解縉雕像

第一回合:年少成名,以「神童」揚名在外

解縉7歲時,用對聯給父親解圍,與退隱的曹尚書鬥智鬥勇,文采上絲毫不見下風,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提及,如有困惑可翻閱一下。

紀曉嵐7歲時,與先生對對聯解救被罰站的哥哥,與路過的太守對對聯索取踢到轎子裡的球,太守很欣賞其智慧,把球還給了他。

這一回合他們呢打平手。

第二回合:中進士,被賞識,青雲直上

清代的進士皇榜

解縉才思敏捷,十九歲中進士,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常侍奉左右,稱讚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

初人仕途,便順風順水。

明成祖時,解縉與黃淮、楊士奇等人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務,奉詔主修《永樂大典》,是明朝的第一位內閣首輔。

紀曉嵐二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一歲考中進士

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機智詼諧,常常出語驚人,妙趣橫生,盛名當世,很得乾隆的賞識。

嘉慶皇帝即位後,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


都是橫空出世之才,生於盛世年間,被重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官職、著作等方面難一較高下。

第三回合:官場如戰場,誰能如魚得水

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

他屢次上疏,針砭弊政,彈劾奸佞小人,得罪不少人,導致他一生坎坷。

縱然明成祖朱棣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但總歸是伴君如伴虎,《永樂大典》修成後,因立太子一事,觸怒皇帝,還被皇帝的兒子朱高煦憎恨。

被陷害入獄,受盡極型。

五年之後,被政敵錦衣衛統領紀綱灌醉,活埋於雪中而死,47歲解縉,生命和才華戛然而止,一代奇才忠臣,就這樣隕落

解縉被害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一時淒涼至極。


在官場上,紀曉嵐可是吃一塹長一智,與解縉相比他為人通達,人情味很濃,交友甚廣其友朋知己、門生故吏不計其數。

每每君臣之間,同僚之間,多有酬唱應答,妙語佳對,不僅贏得廣泛讚譽,而且也頗得乾隆帝嘉獎。

乾嘉漢學風尚的形成,紀曉嵐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宦海也有沉浮,曾經因通風報信而被發配烏魯木齊。

兩年後召回,重返翰林院,曾在為仕與隱的抉擇產生過激烈的鬥爭,索性選擇「痴不省」。

紀曉嵐生活後期,備受嘉慶帝恩寵,官員亨通,居要職。

卒後,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誇讚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一時風華無限。


一個是鋒芒畢露,一個是周全通達,一個是剛正不阿,一個是左右逢源,孰高孰低,只在你看事的角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朝並不美,文人只剩三條活路

個性才子為何在官場中命運多舛?且看本人主講新系列《大明才子解縉》。中央電視台12套《法律講堂》文史版播出,請欣賞足本節選11—明朝並不美,文人只剩三條活路現在很多史學愛好者,根據明朝言官敢罵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