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東吳武力上限是張遼?甘寧凌統不是對手,一仗就把孫權打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里單純論大將的武力,東吳是最弱的,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三國二十四名將榜中東吳僅有孫策,太史慈,甘寧和周泰上榜,與之對應的是曹魏有十人上榜(包括張繡和鄧艾),蜀漢有六人上榜,蜀漢人數雖然不如曹魏多,但是除了魏延之外其餘五虎上將任何一人武力都可以橫掃江東諸將。

江東雖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但是武力出眾者和三國最頂尖的幾人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蜀漢六人不提,和曹魏眾將對比,一直以來有個說法就是「東吳武力上限是張遼」,也就是說江東諸將武力無一人可以勝過張遼。

在演義里張遼的武力在曹操麾下眾將中前五估計都很難進(典韋,許褚,曹彰,龐德,夏侯惇甚至徐晃武力應該都強過他),但是並非以武力聞名的張遼卻能懾服東吳眾將,那麼為什麼說「東吳武力上限是張遼」呢?甘寧凌統不是對手,一仗就把孫權打怕,我們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第一,東吳大將武力最高的依次下來應該是孫策,太史慈,甘寧,凌統,周泰,程普六人。

孫策沒打過而且死得也早且不提,周泰和韓當合力才能戰平許褚,逼退文聘,不敢和關興張苞對戰,所以周泰程普兩人也不提,比較有對比意義的是太史慈,甘寧,凌統三人,我們一一分析對比一下。

先說太史慈,208到209年第一次合肥之戰時孫權攻打合肥,「權綽槍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

張遼揮刀來迎。

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後面因為「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兩人沒打下去,七八十回合不分勝負應該是雙方真實武力的體現。

再說凌統,濡須口之戰中,「先鋒張遼與凌統交鋒,斗五十合,不分勝敗。

孫權恐凌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

」,從張遼「恐凌統有失」來看凌統五十回合估計是處於下風的;最後看甘寧,兩人沒打過,不過兩人都有過類似劫營的經歷可以做一個對比,那就是張遼八百人突襲孫權大營和甘寧百騎劫曹營:這兩次劫營都給了對方一個下馬威,張遼面對的是已經反應過來的孫權大軍並且已經慢慢合圍,張遼是一路殺出重圍的,不僅如此還返身衝殺了一番救出陷入重圍之人再次突圍而出;甘寧劫營更多的是面對「自相擾亂」的曹軍,並沒有對甘寧形成有效包圍,甘寧只是在曹營中衝突了一番殺了幾十個人就從南門殺出。

從難易程度來看,顯然是張遼的八百人突襲孫權大營勝過甘寧的百騎劫營,張遼個人的悍勇也應當在甘寧之上。

真正成就張遼威名的是襲營之後的逍遙津之戰,戰役過程不多說,只說這一仗是真把孫權打怕了,不僅自己差點被張遼活捉不算,還損兵折將無數,大將陳武戰死,宋謙和徐盛負傷,殿後的三百死士全部陣亡,凌統重傷孤身一人逃回;除上述之人外,東吳參戰的大將還有呂蒙,甘寧,潘璋,蔣欽,賀齊等人,十萬大軍被張遼樂進李典的七千餘人追著打,孫權這回丟臉丟大了。

張遼一戰成名威震江東,甚至於在江東是凶名赫赫,江東小兒啼哭不肯止者只有說「張遼來了」居然就可以起到止啼作用。

張遼戰平東吳武力最強的太史慈,略勝甘寧和凌統,逍遙津之戰又橫掃江東十餘名大將,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成就了「東吳武力上限是張遼」的傳說。

當然其實東吳有一人武力絕對超過張遼,他就是小霸王孫策,只是可惜孫策死得太早,一個張遼就虐遍江東諸將,不知孫策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武聖關羽有得一拼的江東第一猛將

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戰亂三國,孫權也有孫氏五將,誓死保東吳

許多人好談曹操的五子良將,或者劉備的五虎上將,很少去談孫權的部下,其實孫權也有孫氏五將,非常厲害!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

三國演義中孫權手下將領單挑武力排行榜

說起三國演義中將領的勇武,被提起最多的就是溫侯呂布、蜀漢的五虎上將和曹營的典韋許褚。東吳的將領較少被提及。東吳當真就只有周瑜、陸遜這種儒將、沒有善於單挑的猛將了麼?當然是有的,而且還不少。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