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那麼,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曹操早期在陳留舉兵,地偏民少之地,能夠快速崛起,其中少不了戲志才謀劃之功。

可惜英年早逝,讓曹操念念不忘。

話說回來,倘若戲志才不死,郭嘉基本上就難出了!

首先說,郭嘉郭奉孝!

三國歷史上流傳著一句老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史書記載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輔佐曹操抗袁紹、征東吳、擒呂布,是曹操平定中原的重要人物。

郭嘉起初是袁紹帳下謀士,後經荀彧介紹轉投曹操。

曹操與其共商國家大事,聽完郭嘉的建議後,曹操長嘆:「能幫我成就霸業的,就是他了」。

在臥龍之前,三國最著名的謀士當屬郭嘉,諸葛亮為什麼遲遲不出山?不禁讓人聯想是不是因為擔心不敵郭嘉?相傳兩人都是水鏡先生的門生,雖然可信性不大,但也足以證明郭嘉名聲之大!

郭嘉對曹操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方略。

具體案例主要有三:

第一,「十勝十敗」

建安二年,力勸曹操攻打袁紹,雖是最好時機,但當時眾將皆無把握,郭嘉提出「公有十勝,紹有十敗」,句句在理,說服性極高,堅定了曹操的信心,鼓舞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最終曹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極大轉變了天下局勢,尤其是曹袁兩家的對壘局面。



第二,水淹下邳,擒殺呂布

正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現實中呂布還是略強於電視劇中「三姓家奴」那般窩囊。

當時占據荊州,曹軍屢攻不下,束手無策,班師之際,郭嘉獻奇謀,水淹下邳,最終擒殺呂布,為曹操除一大害。



第三,將死之際,亦能定遼東

袁紹敗亡後,袁氏集團日漸衰落,他的三個兒子爭地盤。

當此之際,曹操率軍北上,途中郭嘉身染重疾,不久離世,曹操悲傷到語無倫次,重複著「哀哉!痛哉!惜哉!」。

隨後按郭嘉的計劃制定戰略,一舉平定遼東。



曹操非常賞識郭嘉,對其給予了無限希望,並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將兒子託付給他,無奈天妒英才,郭嘉未滿四十就含恨離世。

後來的赤壁大敗後,曹操嘆道:「若奉孝(郭嘉,字奉孝)在此,安能有次大敗!」,這便是對郭嘉最大的肯定。



再說諸葛亮!

從隆重對為劉備指出,先取荊州,再奪西川,聯合東吳,抗擊曹魏,最終三分天下。

那一年,出鄉野,入軍中,從此走上歷史舞台。



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淳十萬大軍,直接打擊了曹軍囂張氣焰,立下了第一功。

火燒新野,阻攔曹仁、曹洪的十萬軍隊,為劉備集團保住了生機。

舌戰群儒,說服了東吳勢力聯合對抗曹魏,不使劉備集團被曹軍殲滅。

巧借荊州,使得劉備集團暫時有了根基,積累了大量兵馬錢糧,為入主西川創造了條件,也是魏蜀吳三分天下大勢形成的一個重要過程。



七擒孟獲,真正降服了南人之心,穩定了大後方,為以後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礎。

六出祁山,雖是遺憾之事,也是諸葛亮對蜀漢的最大功績,以此打擊曹魏囂張氣焰,穩定了劉阿斗在蜀地的統治,使得三國局面至少延續了十年。

尤其體現了其為報先主劉備知遇之恩的一片丹心。



最後說龐統,一個顏值未能掩蓋其才華的男人!

依隆中對的戰略,先取荊州站穩腳跟,再取巴蜀,連接荊益,然後圖中原。

在劉備集團已經取得荊州後,進占益州愈發顯得重要,因為不入巴蜀,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

當此之時,龐統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協助劉備做出了幾個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尤其是說服劉備並獻計取益州。



在進軍西川的途中,龐統作為第一謀士隨軍出發,常伴劉備左右,時有妙招,龐統洞察了當時的利害關係,力勸劉備擺一個鴻門宴捉殺劉璋,然後趁亂一舉奪取西川,以最小的代價博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劉備礙於面子,以仁義之說否決了龐統的建議,以至被圍雒縣,龐統率軍解圍,不幸身亡。



每次想到龐統的境遇,不禁潸然淚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河南人,生於170年,卒於207年(赤壁之戰前夕),東漢末年魏國重要謀士,享年37歲。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究竟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長達數十年的亂世中,各地諸侯爭雄。從群雄逐鹿到天下三分又三分歸晉,湧現了十大文臣和二十四武將!而文臣出謀劃策對戰局的影響最大,很多人認為三國中諸葛亮最有精功偉業,他的輔佐總是讓劉備運籌帷幄...

解讀《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

魏蜀吳三國戰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一時期,湧現出眾多足智多謀的謀士。大家耳熟能詳的一般有:臥龍鳳雛,二荀郭嘉。如果要說三國第一謀士,許多人都會首推諸葛亮。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國五大謀士,諸葛亮僅排第3,第1無人不服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無論是從影視還是從小說中,都將那群雄逐鹿的亂世表現的淋漓盡致,裡面各種武將馳騁沙場的威武和拋顱灑血的勇敢都被後世所津津樂道,還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