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引領了一個時代 鑄就了中華民族靈魂 支撐了最苦難的民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

筆名魯迅源於革命revolution。

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藥》、《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

毛澤東主席評價魯迅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

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現代散文家、詩人。

文學翻譯家。

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

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

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

「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

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

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之一,不少人認為他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

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

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福建龍溪,現福建漳州人,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貧窮的牧師家庭。

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966年定居台灣,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林語堂既有紮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詣,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曹禺,1910-1996,中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祖籍湖北潛江。

清宣統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即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

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有「小寶貝兒」綽號。

「曹禺」是在1926年發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筆名,姓氏「萬」繁體字的「草」字頭諧音「曹」。

曹禺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業餘演員,左翼劇動影響下的劇作家」,摘自孫慶升:《曹禺論》,這句話,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戲劇人生。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

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

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後,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張恨水,1897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南唐李煜詞《烏夜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

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

作品情節曲折複雜,結構布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

更以作品多產出名,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章回小說,總字數近兩千萬言,堪稱著作等身。

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四部長篇小說為代表作。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

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妻子蕭珊。

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1929年回國後,從事文學創作。

巴金被認為代表著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但後者至今都未實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