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吳將領杜預是怎樣的將軍 為何與羊祜齊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
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
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級官僚家庭。
祖父杜畿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名臣。
杜預在軍事上成就卓著。
他率軍奇襲西陵,離間東吳君臣,使東吳在大軍壓境之際撤換名將張政而代之於平庸將領,削弱了東吳在西陵這一重要軍鎮的防守力量。
他支持王浚東下,乘勝奪取建業,滅東吳,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在經濟上,杜預也有突出的建樹。
對召信臣遺蹟(「六門陂」)的修復,使民獲利,民感其德,號曰:「杜父」;開楊口(在今潛江縣治北、漢水南岸),使沔、楊、夏三水連接,改變了從江陵至襄陽「此無通路」,繞道數百里的問題。
既「內瀉長江之險」,又「外通零、桂之漕」。
南人歌之曰:「後世無叛由杜翁!」
在學術方面,他自稱有「左傳癖」。
著有《春秋經傳集解》和《釋例》。
現在通行的十三經註疏中的《春秋左轉註疏》即是杜預著,唐孔穎達疏。
杜預好身後名,刻二石碑,記其勳績,一沉萬山下,一沉峴山下。
並對屬下說:「何知後代不在山上乎!」但此兩碑至今尚未發現,成了千古之謎。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
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
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征拜。
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
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
在之後的十年里,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
咸寧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三國後期名將篇——玩轉三重身份,不容小視的「杜武庫」
聊到三國後期名將,說過羊祜說到滅吳,就不得不提到杜預,一個指揮統一三國之戰的關鍵人物。他本人很有意思,出生名門卻大起大落,領防打仗卻又著書作釋,一肚子腹黑伎倆卻能為國為民……最後獲得身前身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