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心高氣傲,不把諸葛亮放眼裡,結果在博望坡被打的丟盔卸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作死就不會死,今天說的是分亂的三國時期曹操帳下大將夏侯惇。
話說夏侯惇請命出兵討伐劉備,曹操應允。
於是命夏侯惇為大都督,于禁李典等人為副將,率領10萬大軍討伐劉備。
心氣很高的夏侯惇這場仗可是勢在必得,可他不知自己充分詮釋了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含義。
話說此時劉備過得已經很悲慘,屈居小小博望城,沒有多少兵馬,這剛一練兵卻被夏侯惇盯上並率軍來討伐。
《鍊金術士》中有這麼一句:只要你有夢想,全宇宙都會幫你實現。
於是,此時閒雲野鶴已久的諸葛亮,被劉玄德三顧茅廬請下山,要不然真不知劉備該如何抵禦這10萬大軍。
此時心高氣傲的夏侯惇,哪把劉關張那點蝦兵蟹將放在眼裡,更看不上這位剛出山不久「毫無名氣」的諸葛亮。
做人啊,不能這樣,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不,諸葛亮牛刀小試,「火燒新野」中把夏侯惇打的爹媽都不認識,灰頭土臉的就回到曹操身邊。
率10萬大軍,打一個小小博望坡,非但無法取勝,還被打的丟盔棄甲,你以為回去就沒事了?
其實毋庸置疑,大都督夏侯惇是要負全責的,如此大敗於劉備,這是不被允許的,這是死罪,按律當斬!
夏侯惇這時聰明了,他用繩把自己來了個五花大綁,然後面見曹操,見了曹操跪下就哭,還請求賜他死罪。
他早就料定曹操愛才,此時不會殺他,定會給他一個機會。
果不其然,愛才的曹操就這麼赦免了他。
喜歡的話記得加關注哦~
三國火燒博望坡的總導演是誰?你可能想不到是他
毛主席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中國有了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從此劉備集團開始蒸蒸日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諸葛亮的一次冒險行為,差點改寫三國歷史!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里,更是神機妙算,被描寫的幾乎是神人。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不敢弄險,但是,在《三國演義》里,他卻冒了一次險,這裡只說《三國演義》,不說正史。...
劉備打不過曹操,卻是老曹手下這位猛將兄的剋星!逢劉必敗!
老劉的人生最巔峰莫過於在漢中之戰的時候,徹底從正面擊敗了曹操,獲得了漢中郡,這可不像在《三國演義》中吹噓的赤壁之戰的巨大戰績,其實赤壁之戰中老劉就是打醬油的。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那麼初出茅廬的主角是誰?
初出茅廬的意思是:剛出來混,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到工作崗位上,缺少經驗。但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剛剛出去混卻是驚艷天下,千古一遇,智冠絕倫。諸葛亮跟「茅廬」都有很深的淵源,列如「三顧茅廬」是他,「初出...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其實是千古騙局,這一仗其實是劉備自己帶人打的
建安五年(200年)關羽得知劉備所在地後從曹操處前往河北去見劉備。曹操派遣曹仁來攻擊劉備,劉備戰敗回到袁紹處。此時劉關張三兄弟齊聚,劉備見在袁紹手下沒有出頭之日,便想要離開袁紹。他以連結劉表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