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不認可的三國上將,馬謖榜上有名,第一家喻戶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歷史,由於《三國演義》小說和書評的影響力,使我們對這個兵荒馬亂,人才輩出的歷史年代,有著非常難以忘記的喜愛,尤其是哪些馳騁沙場的名將,無論是五虎上將,還是五子良將,基本更是津津樂道。

而毛主席也非常喜歡根據《三國演義》評論三國人物,無論是諸侯,還是武將,或者謀臣,都有這自己獨特的見解。

不過,毛主席就三國某些上將持否認態度,他們到底是誰呢?

第一位 :關羽

關羽,字雲長,漢末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

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羽是毛主席十分關注的三國人物之一。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對關羽的評價有微妙的變化。

從一開始的肯定到發現其缺點,再到打倒「武聖人」,也反應其毛主席的不同人生。

在青年毛澤東的心目中,關羽的形象無疑是高大的,非常羨慕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

隨著革命經歷的日益豐富,毛澤東對關羽的認識和評價也逐漸全面、深刻。

認為關羽雖然勇武過人,威震華夏,但孤傲自大。

建國後,毛澤東經常以關羽「走麥城」為例,提醒中共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謙虛,不要驕傲。

到了晚年,毛澤東對關羽基本上持否定態度。

他有一個判斷,認為關羽的形象是統治階級吹出來的。

第二位: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漢末曹魏大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官至征西將軍。

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陳留起兵,夏侯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職追隨曹操。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

後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

是曹操西北方面軍司令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軍至陽平關,夏侯淵率張郃、徐晃等將與其相拒,以徐晃破陳式、張郃駐廣石,劉備攻而不克,雙方相持至第二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於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從而導致曹軍在漢中失去主動權,漢中丟失,劉備拿下漢中,稱漢中王。

毛主席對夏侯淵是持批評和否定態度的,而且非常欣賞曹操的這句「為將當有怯弱時」,就是要想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打敗仗的可能。

1971年10月,在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即將派代表團參加會議時,毛澤東專門談了防止驕傲的問題,專門拿夏侯淵為反面例子來做說明。

毛主席告訴大家多看看《三國志·魏書》的《夏侯淵傳》。

當初夏侯淵打了幾次勝仗,曹操寫信提醒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持勇也。

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結果夏侯淵把曹操的告誡不當一回事,結果全軍覆沒。

你們去聯合國,可能很多要「以勇為本」,更要注意「為將當有怯弱時」。

第三位:馬謖

馬謖,字幼常,蜀漢武將,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是諸葛亮頗為信賴的人物。

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馬謖,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歷來是作為嚴格執行法紀、軍紀的範例而在民間和軍中流傳。

毛主席也常用這齣故事教育、啟發乾部,形象地說明問題的實質。

在毛主席看來,馬謖所犯的錯誤實在太大,罪不可恕。

雖功勳卓著,也不得不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