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不喜卻不得不用的魏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兩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
而兩次失敗的原因都比較雷同,那就是漢中的糧食很難運到前線。
其實我國古代戰爭,最難的就是運糧。
往往運量隊伍消耗的糧食比前線將士消耗的都多。
地形越複雜這種情況越嚴重。
諸葛亮能做的就是隨軍儘量多帶軍糧,因為日後軍糧運輸不便,沒有靠譜的糧道能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
正因為這樣,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一般都是速戰速決,一場消耗戰和對峙戰都不敢打,人家魏軍運糧方便,蜀軍這個短板只能用諸葛亮的智力儘量去彌補。
可還有一件事制約著蜀軍,那就是諸葛亮首次北伐就走祁山,別管這條道路對不對,丞相是不會有錯的,所以後面幾次北伐也必須走祁山。
然後問題就來了,如果諸葛亮出祁山能占據關中地區,那萬事皆休。
可關鍵是諸葛亮的行軍路線沒有什麼成績,魏延會怎麼想?
我提出個路線你給否了,說不靠譜。
你的路線走兩次了,用事實證明了不靠譜。
那說明你剛愎自用跟我過不去啊。
因此魏延跟諸葛亮的矛盾越來越深,只不過諸葛亮得用魏延,魏延怕諸葛亮,所以這段矛盾才沒有顯露出來。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喜歡魏延呢?其實諸葛亮不是只針對魏延,他是不喜歡魏延這一類人。
在蜀國體系里這類人比較典型的有關羽、魏延、廖立、李嚴等。
這類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強調自我價值。
這類人不容易被忽悠,控制起來比較難。
在諸葛亮的戰略構架中,他要完成大業,需要的是執行力極強而不問為什麼的人,根本不需要獻計獻策有自己想法的人。
所以諸葛亮需要的是趙雲、張翼、馬忠、關興、張苞、馬岱這樣的人。
這類人的特點是在戰鬥中台詞不多動作多,讓幹啥幹啥,丞相的命令會機械的完成。
再看關羽、魏延這類人,屬於李雲龍式的將領,他們指揮部隊有一套,你要指揮他就有可能出么蛾子。
別的將領原則和底線都是丞相的將令,關羽的原則是自己的春秋大義,魏延的原則是展現自己。
舉個例子說,假如諸葛亮下令從東邊走捉住曹操就地斬首。
那趙雲一定會從東邊走,捉到曹操後一定會將其斬首。
關羽呢一定會按照自己的義氣放掉曹操。
魏延不一定從東邊走,也不一定會抓到就斬,他很可能會活捉曹操展示一圈強調一下自己的價值。
這三類人,趙雲立功再大也大不過丞相,因為他只是執行者。
關羽則會被不斷神話,真義氣。
魏延這人最討厭,任務完成了卻不一定按照丞相的方法,那這功勞是還能是丞相的嗎?
所以這種李雲龍式的將領,主帥可以用,但是不愛用。
因為這類人個性太張揚,優點和缺點一樣明顯。
要是換作別人當主帥可能還好點,可惜諸葛亮是個更強調自我的主帥,不喜歡有個性的部下。
所以說這倆人格格不入,難免有矛盾。
要是擱以前,諸葛亮未必會跟魏延計較。
但是現在不同了,能用的人越來越少,魏延逐漸的成了蜀漢軍隊體系里的一枝獨秀,軍銜達到了二把手,所以諸葛亮不得不用他,因此越來越恨他。
丞相要打造一台舒適豪華的房車,魏延就像一台超級跑車布加迪w16引擎,不用吧,別的引擎帶不動這台大車,用吧加速又太沖,自己是司機還能控制控制,換個人開車很容易被這個引擎帶溝里去。
一出祁山時,魏延因為路線之爭,和諸葛亮埋下了一個矛盾。
二出祁山時,因為魏延搞不定郝昭差點被諸葛亮斬首,結果諸葛亮親自來也不是郝昭的對手,因此魏延對諸葛亮意見更大。
就在這種矛盾下,東吳那邊出事了,孫權稱帝,派人給劉禪遞交國書。
這回樂子大了。
蜀漢政權一直以漢朝正統自居,罵人家魏國皇帝是篡位的國賊。
現在孫權稱帝了,算不算國賊呢?按照蜀漢的理論,絕對算啊,孫權的行為跟袁術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孫權私刻玉璽,罪加一等。
對於劉禪來說,東吳害死了關羽,氣死了劉備,絕對是仇人。
如今悍然稱帝,這算幾個意思?削他or不削他,這是個艱難的決定。
不過劉禪轉念一想,這事也簡單。
因為自己說了也不算,還是把問題拋給諸葛亮吧,操這心也白搭。
諸葛亮反應迅速,派人去東吳賀喜,承認了孫權的合法地位,與之交換的條件就是讓東吳北伐。
東吳出兵北伐,諸葛亮也可以趁機北伐,三出祁山的偉業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東吳這幫人,典型的不見兔子不撒鷹,屬於插上毛比猴都精的主。
比如當初和曹操聯合攻打關羽,東吳的原則就是曹仁不動他們不動,曹仁不勝他們不動,一直到徐晃來了敵住關羽,東吳瞬間出手,穩准狠的直擊荊州要害,很快占領了荊州。
這次和諸葛亮聯合北伐也是一樣,只要諸葛亮攻不下長安,別想讓東吳出真格的。
所以所謂的吳蜀聯盟並不是軍事同盟,僅僅是個互不侵犯條約而已。
那麼諸葛亮這第三次北伐走哪?很明顯還得走祁山。
不過具線報,陳倉城的郝昭病危,那諸葛亮決定先走陳倉道滅了郝昭,報當年兵敗之辱。
郝昭病危,接替郝昭的張郃還沒到。
諸葛亮攻破陳倉城根本不叫個事。
所以這一戰諸葛亮要把附加值做到最大化,這個附加值是什麼?那就是震懾一下魏延。
亮爺知道魏延對他有意見,既然有意見,那就好好的把意見保留。
跟亮爺叫板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諸葛亮讓魏延和姜維組隊,率軍五千攻打陳倉城,並且規定三日內必須到達陳倉。
這倆人帶隊到了陳倉,見陳倉城死一般寂靜。
魏延和姜維不知虛實,不敢攻城。
而就在這個時候,城牆上火把舉起,四面旗幟林立。
魏延和姜維正在驚訝,諸葛亮出現在城樓上。
亮爺說了,你倆來晚了,我已經攻下了陳倉,郝昭已死。
魏延這次服氣了,諸葛亮太狠了,這真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攻城行動。
但是讓魏延驚異的還在後面,諸葛亮告訴他,趕緊去攻打散關,那裡的魏軍必然逃走,去晚了散關就會被魏軍援軍占領。
魏延和姜維不敢怠慢,帶急行軍迅速兵發散關。
散關魏軍果然看見蜀軍而遁走。
魏延和姜維兵不血刃占領散關。
就在這時候,張郃的援軍也到了。
魏延嘆服,丞相太厲害了,處處都算準了。
又驚又怕的魏延提刀備馬下關作戰,張郃戰敗而逃。
這一回,足以讓魏延消停很長時間。
與此同時,魏國鎮守雍州、涼州的最高指揮官郭淮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
郭淮並不擔心陳倉,這只是一條路而已。
而且諸葛亮二出祁山時,魏將王雙曾經實地考察過陳倉道,裡面小路甚多,非常容易埋伏,也就是說這條路可以走,但是不可以運糧。
郭淮覺得諸葛亮是個死心眼,閉著眼睛都能知道諸葛亮走什麼路線,肯定是走祁山,出斜谷,占據郿城、雍城,鞏固隴右,染指關中。
郭淮作為雍涼總司令,立刻向朝廷告急,然後做下了軍事部署,讓張郃死守長安,派孫禮去守雍城,而自己親自帶隊去郿城前線對戰諸葛亮。
結果郭淮到了郿城,壓根沒看見諸葛亮的影子。
這是非常正常的事,郭淮雖然是百戰名將,但是跟諸葛亮比起來,還差得遠。
在當時,就連司馬懿都不能百分百參透諸葛亮的心思,何況郭淮呢。
那麼說諸葛亮去哪了呢?他分兵兩路攻下了陰平、武都二城。
消息傳到了洛陽,魏明帝還沒來得及表示大驚,又有驚人的消息傳來,說東吳孫權僭越稱帝之後,蓄意北伐。
魏明帝生怕出大事,趕緊找來司馬懿問計。
司馬懿如今在朝廷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皇帝越著急,他就越淡定。
要不怎麼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呢?這招跟誰學的?老對手諸葛亮唄。
一定要有這種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格調,要不老闆怎麼會對你有信心呢。
司馬懿經過分析,他認為這是個自己再進一步的好機會。
他覺得東吳那幫孫子不可能北伐,需要注意的就是諸葛亮這路兵馬。
現在曹真患病,郭淮控制不住局面,魏明帝決定把兵權賦予司馬懿,讓他去攻打諸葛亮。
司馬懿的機會來了,但是機會怎麼用是個大學問。
如果皇帝下詔,讓曹真把兵符、大將軍印都交給司馬懿,難免會有司馬懿抄了曹真後路的感覺。
這樣一來,曹真會不會恨司馬懿還是個未知數。
因此司馬懿告訴皇帝不要下詔,他親自去取帥印。
司馬懿退朝直接去了曹真的府邸,告訴曹真吳、蜀兩路北伐,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曹真大驚失色,於是就要把帥印交給司馬懿,讓他帶兵西征。
司馬懿力辭不受,一直以曹真的副手自居。
司馬懿越是這樣,曹真越是覺得司馬懿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再三讓印,司馬懿才接了帥印,獨立領兵去攻打諸葛亮。
那麼司馬懿獨立領兵pk諸葛亮又有什麼玄機呢?下節再聊。
諸葛亮用兵用神,此計卻從未成功,他的接班人姜維也步了後塵
諸葛亮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智計超群,曾助被蔡氏打壓的劉琦脫身;尤擅辯論,曾說服孫權聯劉抗曹;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不過他能夠幫助劉備成為地跨荊襄,雄據巴蜀的存在,倚仗的卻...
諸葛亮數萬人馬圍攻陳倉一千人卻沒得手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馬謖在街亭,被張郃全殲;高翔在列柳城,被郭淮偷襲;趙雲在箕谷,被曹真擊敗;魏延圍攻上邽,無進展;小分隊進攻隴西郡,被勸退;就連已經投降的冀縣都沒來得及接收。諸葛亮第一...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