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才子考中進士無緣做官,卻因寫了一首詩被皇帝賞識做了高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代帝王多喜歡詩歌,不少詩人因寫詩而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韓翃(hong)就是其中的一個幸運者。
韓翃是南陽(今屬河南省)人,很有詩才,又喜歡和當時的名士交遊,年少時便以詩歌出名。
天寶十三年( 754),他中了進士,因為碰上「安史之亂」,幾年都沒有官做,家裡很窮。
侯希逸素來看重韓翃的才能,肅宗寶應元年(
762),侯希逸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被任為淄青節度使,便聘請韓翃為幕府從事。
過了三年,侯希逸因為政荒狂,被部下驅逐,韓翃也因此失去了職事,只好回長安閒居,等待機會,這樣一擱又是十年。
那時,是代宗大曆年間,閒著無事,韓翃便和錢起、盧綸等十人詩歌唱和,他們的詩辭情捷麗,興致繁富,朝士都很喜歡。
當時人都稱他們為「大曆十才子」,還有人將「十才子」畫成圖像流傳。
後來,韓翃又總算謀到一份職事,到宣武節度使李勉幕府作從事。
但同職的都是些新進後生,互相不了解,同事之間關係不甚融洽。
韓翃常常感到鬱郁不得意,經常稱病在家。
只有韋巡官和韓翃特別友好,引為知己。
一天,將近半夜,韋巡官突然來敲門,向韓翃祝賀說「恭喜你升任駕部郎中、知制誥!」駕部郎中是掌管皇帝車馬的官職,知制誥是負責給皇帝寫詔書布告的官職,這在當時是較為尊貴的職位。
韓翃簡直不敢相信,便說:「必無此事,肯定是弄錯了。
」韋巡官說:「沒錯,制誥缺人,宰相兩次提供名單請德宗皇帝點名,德宗都不點。
再請,德宗便批示說:『給韓翃』。
當時有和韓翃同姓名的人,是江淮刺史,宰相問給哪個,皇上又批示說:『給「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
那不是你的詩嗎?」韓翃欣喜地說:「是的,沒有錯!」天剛亮,李勉和同僚們都來向韓翃道賀。
從此,韓翃結束了多年貧寒的生活,入朝為官,最後以中書舍人的官職終世。
韓翃被德宗賞識的這首詩,題為《寒食》,全詩是這樣的: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
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悼念介子推。
不過,因寒食節是在暮春時節,正是花開草長,鶯飛燕舞的時候,所以到了唐代,便成了人們游春賞玩的好日子。
《寒食>詩不是吟詠介子推的舊事,而是描繪寒食節長安的景象。
詩的前兩句,寫長安城白天迷人的風光:春日的皇城,鮮花盛開,東風習習,楊柳依依,充滿了春意,處處都透發出唐王朝繁盛的氣象。
唐代的制度,每到寒食節,皇帝便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給貴戚近臣,以表示皇恩。
詩的後兩句講的,便是寫入夜後的景象:榆柳之火從皇宮中傳出,按次序傳入貴戚近臣家中。
那裊裊飄散的輕煙,那淡淡瀰漫的煙味,似乎讓人沐浴在浩蕩的皇恩之中。
德宗賞識這首詩,或許是從詩所描繪的昇平最象中得到了一種身為天子的自豪和滿足。
但後人讀這首詩時,所得到的卻是另一種啟示:唐朝政治的衰落和腐敗。
「五侯」,或者是指西漢成帝同日封侯的王氏五舅,或者是指東漢桓帝同日封候的五位宦官,總之,詩中是指唐朝的貴戚寵臣。
在寒食節里,普天下家家禁火,而皇宮卻傳火入「五侯」家,可見他們享受著特權。
這個特權階層專權擅政,弄得政治日益腐敗,所就像東漢末年的外戚宦官弄權亂國一樣。
作者或許無意於諷刺現實,但詩中所給人的啟示卻比那些刻意諷刺之作要深刻得多。
韓翃的詩多注重工整清麗,講究辭藻,而這首詩則以含蓄深刻為人們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