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絕非昏庸帝王,可諸葛亮為何遲遲不交權?諸葛亮的苦衷有誰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扶不起的阿斗」,這是人們在形容蜀漢後主劉禪最常使用的詞語。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對諸葛亮深情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這話一說完,諸葛亮眼淚就流了出來,立即跪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旦!」

且不說劉備是不是真心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從劉備話中我們能看到他言不由衷地表示劉禪的無能,那麼歷史上的劉禪真是這樣嗎?肯定不是,當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時,劉禪就提出了不同意見,「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然而,當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後,劉禪又義無反顧地支持,由此可見劉禪絕不是平庸之輩。

劉禪從公元223年即位,到263年投降曹魏,在位41年。

縱觀三國的所有帝王,劉禪是在位時間最長的。

要知道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劉禪能做到這一點是很值得稱讚的。

也許有人會說,劉禪做了這麼長時間的皇帝,完全是諸葛亮輔助的功勞,可是諸葛亮病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皇帝。

問題來了,劉禪絕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可為何諸葛亮事無巨細,遲遲不願意還政給劉禪呢?諸葛亮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恢復漢室」是他畢生追求的目標,可劉備死後,蜀漢實力大大折扣,諸葛亮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出師表》里的這句話,解釋了諸葛亮為何不願意交權。

不是諸葛亮不願意交,而是此時的蜀漢危機四伏,劉禪是無法獨當一面的。

諸葛亮的良苦之心有誰能懂?與此同時,一大批優秀將領先後去世,蜀漢人才匱乏。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談到了這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總之,謹慎小心的諸葛亮在「恢復漢室」這一戰略目標之前,他無論如何是不會還政給劉禪的,「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參考資料:《出師表》、《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