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三國里「既生瑜,何生亮」給騙了,其實下聯才是重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蘇軾筆下的周瑜,在蘇軾眼裡周瑜是個風姿颯爽,英俊瀟洒,氣度不凡,智慧過人,抱得美人歸的完人。
可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周瑜卻是個善妒的人,他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很想將之除去,並且最終被諸葛亮氣死。
這兩個人筆下的周瑜如此不同,人們都知道「既生瑜,何生亮。
」可誰又知道下句呢?印象中的周瑜就是個小氣的人都能被氣死,又有何臉面談胸襟呢?其實我們都沒有注意下句「君未歸,孤何安」,這句話體現了周瑜什麼呢?那麼歷史中的周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與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1、風姿颯爽,美輪美奐是他
歷史上的周瑜的確是個極美的人,他風流倜儻,英俊瀟洒,被很多人讚不絕口,當地很多人因為他的美貌,稱他為「周郎」。
這樣的容顏,自然也讓人多少為之傾倒,他最終也抱得美人歸,迎娶了大喬和小喬,成為一段佳話。
2、才華橫溢,年少有為是他
在赤壁之戰中,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憑藉著他精妙的指揮,最終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如果沒有他的才華橫溢,又怎會有這樣有謀略的布局?他不僅貌美,而且很有才華,年紀輕輕的他就得到了孫權的重用。
3、胸襟寬廣,與人為善是他
在《三國演義》里,周瑜是個特別小氣的人,然而歷史中的周瑜卻截然相反,歷史中的周瑜是個有著寬廣胸襟的人,當時他追隨後孫權後,很快得到孫權的重用,最後孫權還託孤於他,看到孫權如此重視周瑜,很多孫權的肱骨之臣對此很不服氣,認為自己追隨孫權多年還不及一個才來不久的新人重要。
於是便處處為難周瑜,與他作對,但是周瑜並未放在心上,而且處處禮讓,最終他的胸懷打動了這些大臣,大臣們也漸漸明白為何周瑜能得到孫權的重用了。
「君未歸,孤何安」,這局話就是說周瑜希望諸葛亮可以歸順吳國,可以為孫權效力。
這樣我們還會說他是心胸狹窄之人嗎?
至於諸葛亮,周瑜並未於他有多少交集,更別與他之間發生那麼多故事了。
《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只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才能而把周瑜進行了黑化。
其實事實並不如《三國演義》中所述那樣。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卻有人無限接近於完美,周瑜就是這樣一個無限接近完美的人,美輪美奐的容貌,聰明絕頂的才情,無比寬闊的胸襟……孫權有周瑜是幸運的,三國有周瑜是幸運的,歷史有周瑜這樣一位人才更是幸運的。
諸葛亮狂熱粉絲羅貫中,《三國演義》里掩蓋了周瑜的哪些真相?
周瑜是被人給氣死的?但歷史上對周瑜的評價是器量廣大,性情開朗,那麼又是為什麼世人都說他小氣狹隘,目光短淺,有嫉妒賢良之心呢?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真的如《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一樣嗎?
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有嗎?
周瑜,表字是公瑾,我國古代三國時期著名的人物,是吳國的重要大臣。他武藝高強,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音律上頗有造詣,因而有人說「曲有誤,周郎顧」。不僅如此,他還是個俊美無儔的翩翩才子,而且他的妻子是...
蘇軾筆下的周瑜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年輕有為,意氣風發
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被諸葛亮處處壓制,被諸葛亮氣得吐血,器量狹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淺等等,但其實這些都是作者羅貫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周瑜嚴重扭曲歷史造成的。歷史上的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足已體現周瑜的大度
周瑜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有好有壞,他能馳騁沙場,報國殺敵,也是玉樹臨風的瀟洒公子,三國時期有名的大帥哥,他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是他的小氣狹隘,在大家心裡留下了極其消極的印象,但是事實卻不是...
周瑜一生都在和「諸葛亮」比,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君未歸順江東,這句話充分的表達了希望諸葛亮可以「棄暗投明」,來到江東輔佐孫權的情感。但是,諸葛亮始終沒有答應周瑜,否則歷史必將是另外一個局面。畢竟,「一時瑜亮,並世雙雄」可不是簡單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