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42回 定軍山之戰幾重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語講:「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

然而,定軍山之戰,卻埋藏著幾重真相,如抽絲剝繭,又環環相扣。

本文將為您揭示其中的真相。

第一重真相公 元219年,劉備率軍自陽平渡過沔水,進攻由夏侯淵駐紮的定軍山。

為什麼劉備要親自率軍攻打定軍山呢?就是因為定軍山實在是太重要了,作為漢中的咽喉要 塞,是雙方攻守的樞紐門戶。

所以當曹操從漢中撤軍之後,才會留下自己的親信大將夏侯淵來做定軍山布防的指揮官。

這也就印證了「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 定天下」這句古話的真實性。

在三國演義當中,描寫到劉備的大將黃忠採取了軍師法正的謀略,奪取了定軍山西側的一座高山,從而占據了海拔的優勢,能夠一目了然的觀察夏侯淵部隊的部署和調動,從而引誘夏侯淵出擊。

行事魯莽的夏侯淵果然中計,率軍圍攻蜀軍占領的山峰。

但蜀軍避其鋒芒不肯交戰,等午時過後,夏侯淵的士兵放鬆了警惕的時候,埋伏在半山腰的黃忠突擊隊如閃電一般殺了下來,還沒等夏侯淵有所反應,就被老將黃忠所殺。

然而,在《三國志》中所記載的確是另外一種情況:夏侯淵和張郃占據鹿角的兩個角,張郃守東面、夏侯淵守南面,互為犄角之勢。

應該講作為曹魏將領中排名靠前的將領,夏侯淵和張郃的分兵防守的策略是沒有問題的,占據有利的地形,形成相互的支援犄角,避免了孤營被圍困的囧境。

劉備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突然對張郃所把守的東面防線發起猛攻,同時又在夏侯淵駐防的南面放火燒鹿角。

夏侯淵立即分兵一半去支援張郃,留下了另外的一半兵馬。

到這裡夏侯淵都沒有犯錯,但接下來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一聲令下,留下來的人都快來滅火,然後自己也充當了滅火總指揮。

沒有做好任何戰鬥準備的滅火隊員們,當看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眼前的黃忠突擊隊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全殲了,可憐夏侯將軍也命喪黃忠的刀下。

曹操經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

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為將也要有怯弱的時候,不能光靠自身的勇氣。

為將應以勇為本,又要有智有謀,光知一味的勇敢,只是一介匹夫罷了。

」然而勇敢的夏侯淵,身先士卒的救火表率作用,卻成為了給自己的致命一擊。

身為領導者,做重要的事情遠比做緊急的事情,更加的緊急。

第二重真相在 國內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中,一直延續著一種陰謀論的說法,基本上三國歷史上的每一個事件,背後一定會有陰謀論的存在,比方說:荊州的關羽就是被大哥劉備和 諸葛亮聯手做掉的,曹丕為了當皇帝而毒死了曹操等等,關於定軍山依然存在著這樣的一種陰謀論的說法:夏侯淵是死於自己人,黃忠背了鍋。

死於何人之手呢?陰謀論大多是從結果反推過程的假設的。

那麼結果是什麼?夏侯淵死後,張郃統領了夏侯淵的部隊,成為了西路防線的前線總指揮,那麼害死夏侯淵的立判為張郃,而聯手張郃的就是夏侯淵的軍司馬郭淮。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當時曹操已經歸西,曹魏政權處於群龍無首,需要重新洗牌的檔口,自我感覺不錯的張郃有這種想法還有情可原。

但是當時曹操還在控制著整個曹魏的中央集權,慢說是小小的張郃,隱忍到極致的司馬懿又能怎樣呢?那麼可以斷言,沒賊心也沒賊膽的張郃是不會也不敢暗害夏侯淵的。

那郭淮呢,是否有作案動機呢?作為司馬懿的死忠,在司馬懿選擇隱忍的時候,又怎麼可能暴露自己呢?真的害死了夏侯淵,奸雄曹操會沒有察覺到嗎?我和曹操都不信。

第三重真相劉備奪取了定軍山,按照古語「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前半句劉備做到了,真的順兒得到了漢中之地,自封為漢中王,達到了其人生事業的頂峰。

但是為何劉備卻沒有因為得到漢中進而得到天下呢?語文課本裡面講到楊修之死的時候,都會提到曹操在漢中撤兵時的那句口令:雞肋。

這裡再次澄清下,楊修並非因為破解了雞肋而被殺,具體原因可見前文連結.但是漢中真的可以用雞肋來形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對曹操如此,對劉備更是如此。

原來曹操在受降了張魯之後,謀士張既就建議曹操遷徙漢中的百姓以充實長安,後來杜襲治理漢中期間,因為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也就是又有八萬多人自願從漢中遷徙到洛陽和鄴城。

那麼留給劉備的漢中,有城而無人,其價值就真的如同雞肋了。

這 里我們不得不提到當時蜀國的一位占星術預言家周群,在當時劉備進攻漢中之前,周群曾預測說:「當得其地,不得其民」,結果真的就如周群所占卜的那樣,在人 口因為戰亂驟減的年代,漢中因人口短缺導致軍資糧草的供應不足,之後諸葛亮每次北伐都要從遙遠的西川運糧,而無法在更近的漢中得到及時的人員和軍糧的補 給,所以每次諸葛亮在跟司馬懿的較量中都因為糧草供給問題而只能選擇速戰,最終導致了蜀漢北伐的失敗。

而 更加直接的一個影響,就是劉備本來就不多的兵馬和將領,因為需要分兵駐守漢中,而沒能及時的充實荊州的防禦力量,從而又導致了荊州的丟失。

試想,如果防守 漢中的魏延,補充到荊州作為關羽的後援,荊州還會丟嗎?這也解釋了為何關羽得不到劉備的後援補給?答:因為無兵可派了。

這也算是一個非常另類的關於舍與得的案例了吧。

關於定軍山,還有一個小知識點...

在1905年7月9日,為了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

片子拍攝了三天,終於完成了。

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電影,標誌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趣評三國九大猛將

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往往對三國猛將很感興趣。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武將排名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下面具體解析一下他們。NO.1 呂布

古梁州之武侯沔縣

歷史上的古梁州,現轄區域在如今的陝西漢中境內,曾是古代九州之一。今天我來和大家聊聊古梁州之武侯沔縣,沔縣的歷史文化探究要從三國文化開始,它既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也是三國文化的繼承者和傳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