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王平——寄人籬下的後起之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揮淚斬馬謖」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在故事裡有一名將軍勸說馬謖下山紮營,勸說無果,只得自引一軍下山,在馬謖戰敗後全軍而退,這名將軍就是王平。

王平少年貧困,識字不多,寄養在外公家中,小時候寄人籬下的生活造就了王平隱忍堅韌、踏實穩重的性格,同時因為家庭出身,也使得他深深具有自卑感,以及性情狹隘,對身邊的人充滿了懷疑。

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使得王平對個人利益極為看重,為他以後的生涯做好了鋪墊。

一、劉備時期王平的軍旅生涯

剛開始王平是以曹軍代理校尉的身份登上三國舞台的,詳細說就是王平隨巴西郡(屬益州)朴胡、杜濩主動投靠到曹操集團。

曹操對王平的任命合乎規矩,這是曹操籠絡巴西郡民心的手段,沒有體現出曹操對王平的重用。

後來曹劉漢中之戰爆發,王平被分到了徐晃營中,徐晃戰敗,王平投降到劉備麾下。

《三國演義》中王平之所以投降劉備,是因為他與徐晃意見不合,徐晃想殺死王平,王平無奈只得渡過漢水投降劉備。

王平為什麼投降劉備,我們無法揣摩,但王平投降劉備後被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說明劉備對王平是很看重的,原因應該是王平了解曹操的軍事部署。

總的來說,王平從曹操投靠到劉備手下,就個人利益而言,他的身價升值了。

二、諸葛亮時期王平的軍旅生涯

諸葛亮時期王平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主要體現在了三點。

①街亭之戰。

前文提到馬謖戰敗,王平自引一軍全身而退,說明王平對戰場的臨機把握能力是非常強的。

該戰後王平開始統領無當飛軍,代替馬謖任諸葛亮參軍,全力配合諸葛北伐。

諸葛亮對王平的重用,體現出王平的軍事水平是很高的,且其能貫徹諸葛的命令。

②諸葛亮二出祁山。

諸葛命王平固守南圍,而王平成功抵擋住張郃的進攻。

這一戰沒有出彩的地方,但最能體現王平的為官之道,即堅定服從上級的調遣與安排。

③魏延之死。

魏延的死亡也有王平的一部分責任,因為是王平遣散了魏延的士兵。

可能是新上級楊儀下的命令,王平的不敢拂逆他。

至於說王平與魏延之間有什麼個人恩怨就不得而知了,要說明的一點是魏延與很多人的關係都不好。

諸葛亮時期的王平盡心盡責,能堅定成功地完成任務。

因為這一點王平受到了諸葛的賞識,從此王平步步高升。

王平堅定執行諸葛的命令,沒有逾越諸葛的控制範圍而自我發揮,是想在諸葛的統帥下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三、蔣琬、費禕時期王平的軍旅生涯

諸葛亮逝世後,王平成了漢中地區的實際軍事統帥,在統領漢中時期有兩件事情值得稱頌。

①政治。

王平對漢中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治理,使漢中從之前的軍事無人區變成了「男女布野,農谷棲畝」,說明王平的文治水平是很高的。

②軍事。

魏國曹爽伐蜀,王平防守嚴密,成功等到援軍,迫使曹爽退軍。

這是王平第一次統帥大規模軍隊進行作戰,充分體現了王平很高的軍事水平,及他對戰局的清醒認識。

總之,王平成為封疆大吏後,除了興勢之戰沒有參與其他大的戰事,這與蔣琬、費禕的施政方針有關。

此二人執政期間,國家對外政策基本上是防守,而肩負防禦魏國的重任落到了鎮北大將軍王平的身上,王平因此達到了他事業的巔峰,實現了他的利益最大化。

通過三個時期對王平軍旅生涯的分析,不難看出王平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將軍,能夠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在擁有自主權後,又能盡心職守造福一方,最終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我們想像,王平從小寄居在外公家,識字不多,屬於文盲將軍,但他對史書的理解不低,如果他出身名門,受到良好的教育,再考慮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或許能夠成為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

而歷史沒有如果,只是請記住王平對蜀國的貢獻,對於寒門出身的親們,又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你站錯隊該怎麼辦?三國王平是這麼做的!

孫權曾經問過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你叔叔諸葛亮和你爸誰厲害?諸葛恪幾乎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當然是我爸爸厲害。孫權很詫異,說,你叔叔在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文蹈武略無人可比,你爸在我這當一個不大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