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綠帽子」的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綠帽子,從事賤業的標誌色,後演變為專門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
古代漢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
漢武帝之後,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
唐代官制規定,六品、七品官著綠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詩中用「青衫」代稱。
他的《憶微之》詩云:「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中。
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誌所從事的賤業。
《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
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繫。
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
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並演變成了「綠帽子」。
趙翼《二十二史札記》卷三46漢公主不諱私夫條:武帝姊館陶公主寡居,寵董偃十餘年。
主欲使偃見帝,乃獻長門園地,帝喜,過主家。
主親引偃出,偃奏:「館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謁。
」帝大歡樂,呼為主人翁。
董偃十三歲入府受訓練,大概就叫「童養男」吧。
不過董偃有一項特大優點,「溫柔愛人」,這種先天性格加上後天培養出來的面首特點,頗得當時一些趨炎附勢之輩喜愛,甚至有人為他獻計獻策。
其實武帝早就知道館陶公主有寵,這時候才說我想看看這裡的「主人翁」,公主順勢帶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帶頂綠帽子,這也是今天「綠帽子」詞的由來。
既然被賜予主人翁之號,於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稱。
儼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樂,寵幸有加。
於是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
後來東方朔向武帝柬舉,比董偃為y首,武帝遂減少與董偃的交往,董偃寵日衰,至年三十而終。
2、在唐人封演所著的《聞見錄》中,記敘了地方官李封對犯罪者,「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
到了元代,對於服飾則有了明確的規定,以服色來區分社會地位的高低,《元典章》說:「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
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
」明代仍依舊制,洪武三年下詔曰:「教坊習樂藝,青字頂巾,系紅線褡膊。
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
」還限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
」在《國初事跡》一書中,也說到明初朱元璋對南京娼妓所作的種種規定,對娼妓家的男子指令必須「頭戴綠巾」。
妓家男子,其妻女皆從事賣笑生涯;而樂工,一般來說其妻女皆為歌妓。
這種男子必戴綠巾,「因為這種巾飾與**同色」(王立新《漫話烏龜》),但更重要的是表現一種「封建道德的法律化形式」(同上文)。
因為「綠巾」是一種帽子的形式,故又稱之為「綠帽子」。
以後,凡妻子與丈夫之外的其他男子有不明不白的性行為,這個丈夫就被稱作「王八」、「忘八」,或說「戴了綠帽子」。
3、綠帽子的由來大約是從元朝開始的。
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願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
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
於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裡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
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瘋的地步,所謂中國男人最不可忍的兩件大事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節是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著的還有中國男人。
妻子沒了名節,就意味著丈夫有了綠帽子,於是一幕幕刀光劍影就圍繞著這頂綠帽子展開了。
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為什麼關羽紅臉戴綠帽子?
關羽,東漢末年的名將,始終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關羽去世後,被民間尊為「關公」,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