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網易蝸牛——每天讀書一小時」讀書產品體驗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將從用戶需求、產品功能、商業模式以及競品分析等多個維度對蝸牛讀書進行分析,力求對該應用進行全面的體驗與剖析,同時在用戶需求深挖與現有功能基礎上,嘗試提出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目錄如下:
- 概述
- 產品及需求分析
- 改進建議
- 商業模式
- 競品淺析
- 總結與展望
2017年2月,網易蝸牛讀書悄然上線,這款主打出版書深度閱讀的APP力求為用戶打造專注、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構建全方位的移動閱讀社區,成為了紛繁複雜的數字閱讀與知識付費浪潮中的一股清流。
本文將從用戶需求、產品功能、商業模式以及競品分析等多個維度對蝸牛讀書進行分析,力求對該應用進行全面的體驗與剖析,同時在用戶需求深挖與現有功能基礎上,嘗試提出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1. 概述
產品定位:網易蝸牛讀書致力於為熱愛閱讀的用戶提供沉浸、簡潔的電子閱讀體驗,並希望與用戶一起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移動閱讀社區,滿足不同閱讀層次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用戶可以「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並由此提出購買閱讀時長的全新概念,同時有專業領讀人入駐薦書,意圖從時間維度服務讀書人,培養用戶購買閱讀時長的全新習慣。
產品slogan: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
主要功能:
- 以購買閱讀時長的方式提供閱讀體驗,每天可領取一小時免費閱讀時間;
- 良好的出版物電子版深度閱讀體驗,書桌上只可放三本書籍;
- 幫助用戶通過排行榜、分類以及領讀人薦書來發現想要閱讀的書籍;
- 用戶可閱讀知名領讀人讀書體會,交流讀書心得。
體驗環境:
2. 產品及需求分析
2.1 市場與行業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發展進入結構優化的新常態。
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居民消費結構也發生了改變。
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為主的消費比例降低,人力資本投資為主的教育、文化、娛樂的新消費結構正在形成。
同時,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日漸崛起的中產階級對消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品質或高服務的商品擁有較好的付費意願。
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閱讀與知識付費市場在近年來迅速擴大,網易蝸牛讀書恰好切入其中,它以出版物電子版閱讀的主要功能切入了數字閱讀行業,以創新的購買閱讀時長的概念切入了知識付費行業。
作為一款閱讀APP, 蝸牛讀書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整個數字閱讀行業的發展。
數字閱讀指的是閱讀的數字化,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閱讀對象的數字化,也就是閱讀的內容是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的,如網絡小說、電子地圖、數碼照片、博客、網頁等等;二是閱讀方式的數字化,就是閱讀的載體、終端不是平面的紙張,而是帶螢幕顯示的電子儀器,如PC電腦、PDA、MP3、MP4、筆記本電腦、手機、閱讀器等等。
本文中提到的數字閱讀主要指通過PC、手機、平板電腦等網際網路設備進行文學作品的在線或離線閱讀,僅包含網絡文學與出版物的電子版。
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數字閱讀市場的加速發展,在2016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PC端用戶規模約2.17億人,移動端用戶規模約2.65億人。
PC端數字閱讀的覆蓋人數變化不大,人口紅利已用盡,而移動端的用戶規模則仍呈增長態勢,使用時間上基本以移動端為主。
數字閱讀用戶已經在逐漸向移動端遷移。
龐大的市場使得眾多企業進場廝殺,主打網絡文學的數字閱讀APP層出不窮,QQ閱讀、掌閱iReader、書旗小說、百度閱讀、起點讀書等應用占領了大量市場,而主打出版物電子版的數字閱讀應用,卻很少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微信讀書之類的APP雖有新意,本質上仍帶有微信較強的社交基因,與出版書閱讀所需的沉浸與專注的氣質有些不匹配,這正是蝸牛讀書的機會。
蝸牛讀書提出購買閱讀時長的全新概念,意圖從時間維度服務讀書人,培養用戶購買閱讀時長的全新習慣,這一做法與近年來知識付費的浪潮不謀而合。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逐年增長,在競爭愈發激烈、時間成本增高和信息大爆炸的多重背景下,居民對提升自身素質和為知識付費的意願不斷增長。
伴隨知識冗餘與知識專業化的衝撞,以及流量變現模式的難以為繼,人們對於知識付費行業的探索越來越深入。
參考易觀發布的《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2016》,以下幾點是知識付費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 知識付費的形成離不開移動支付的普及,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工具在線上線下的持續滲透,移動支付渠道的愈發成熟,是知識付費在移動端爆發的基礎。
- 用戶對於「內容」和「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正在發生轉變,從不願付費變得對於顯著高質量、服務更好的類似產品願意付費;用戶信息獲取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從漫無目的地接受信息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信息的選擇行為更為成熟。
- 自媒體人、知識類網紅等個人IP成為流量和資訊集散地,他們通過垂直內容的長期耕耘,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忠實用戶。
- 國家政府機構對於原創內容的版權保護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平台鼓勵支持原創,引入原創保護機制;內容數字版權技術的發展,激發原創工作者的版權保護的熱情,知識工作者迎來最好的知識經濟時代。
- 移動網際網路讓垂直化服務和個性化需求成為可能,加之以知乎為代表的在線知識型社區多年的運營沉澱,知識付費在知識共享、網生內容、社群電商以及移動音頻、移動直播等風口產業交織的環境下應運而生。
值乎、得到、分答、喜馬拉雅FM等知識付費項目運行良好,人們越來越願意為知識付費。
付費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也利於用戶進行高效的信息篩選,兩者相互作用逐漸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場和生態。
在數字閱讀與知識付費市場快速發展的雙重背景下,蝸牛讀書的應需而生,恰逢其時。
2.2 用戶及需求分析
蝸牛閱讀的用戶有著獨特的特點,與主打網絡文學的數字閱讀APP並不完全相同,這也是網易繼雲閱讀後又推出蝸牛閱讀的原因。
用戶特點:
- 喜愛閱讀出版書的人群;
- 有使用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的習慣;
- 享受對書籍的深度閱讀,足夠專注,即使是在碎片化時間裡;
-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打發時間與獲得快感,而是希望通過閱讀獲得感悟,學習知識,提升自我;
- 希望能不斷發掘與閱讀適合自己的書籍,並與其他讀者交流心得;
- 願意為對自己有價值的知識付費,或有成為付費用戶的潛力;
- 大部分位於一二線城市,有堅持閱讀與學習的習慣和驅動力;
- 領讀人的特點則是熱愛讀書同時在所在行業有一定影響力,並希望進一步提高影響,或者是能產出優質書評並推薦書單的書籍發燒友。
需求分析:
在出版書籍閱讀以及知識付費行業背後,其是一個習慣於持續學習,同時擁有危機感與焦慮感的知識階層,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一二線城市生存的不易,這個群體正變得越來越大。
大家不僅僅是熱愛讀書,同時也將提升自我以改變現狀的期望寄託於讀書這種行為之中。
閱讀,從古至今便不是一件小事,除了作為愛好,中國人往往認為通過閱讀可以改變命運。
- 良好的閱讀體驗:大家用APP看書時首先一個需求就是有一個好的體驗,比如介面美觀,看書流程順暢,方便記筆記、打標籤、分享感悟等。
- 閱讀引導與習慣養成:現代社會,信息爆炸,人們的注意力被扯的七零八碎,很難集中精力來讀一本書,作為一個閱讀應用,要能夠引導人們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即使是在碎片時間閱讀,也能保持專注,進而通過一段時間定時或定量的閱讀,養成讀書的習慣。
所以一個良好的閱讀引導機制非常重要,要能夠激勵用戶珍惜時間、認真讀書。 - 智能書籍推薦:閱讀應用就像一個圖書館,用戶打開應用就好比站在了圖書館門口,也許有一部分用戶清晰的明白自己想看什麼書籍想獲得什麼知識,但大部分人不是那麼清楚。
所以如何更好的發現適合自己、有用的、喜歡的書籍,就是很多用戶的需求。
除了分類、排行榜之類的傳統推薦方式,個性化智能推薦在現在看來越來越重要了,這年頭信息太多,大家甚至已經懶得「點菜」了,希望直接獲得定製套餐。 - 分享與形象塑造:一個人在看完一篇好文或者一本好書後是有很強的分享意願的,他希望與讀過這本書的人交流心得看法,也希望向沒看過這本書的人推薦。
同時,這也是他在別人面前塑造自己優秀形象的機會與過程。
所以閱讀應用有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分享機制很重要,既要能幫助用戶宣洩情感與心得,又要能幫助用戶提升逼格和形象。 -
自我提升:用戶看書,不管是出於喜愛還是出於焦慮與壓力,都希望看完書後自己能有所領悟,感覺仿佛學到了什麼,如果能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一些正面作用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呢。
所以,作為一個閱讀應用,不僅要讓用戶學會看書、養成習慣,還要讓用戶感覺有所得,將用戶讀書所獲得的提升量化、具象化,比如說讓用戶分享他看完某書後實踐書中知識或技巧的經歷、生活中發生的好的改變等等,僅僅用讀完多少書,或是花了多少時間讀書來激勵用戶是不夠的,一定要幫助用戶發現、具象化並放大「提升感」,讀書的結果其實很重要,尤其是對於現在略帶功利性的社會來說。 - 知識沉澱與輸出:用戶在看完一本又一本的書籍後,腦海中裝了很多的知識,但是在知識的關聯與結構化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
所以作為閱讀應用,需要能夠幫助用戶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進而消化沉澱,比如通過搭建用戶知識圖譜等方式。
同時應用要為用戶沉澱知識後的輸出做準備,結合用戶職業、擅長領域提供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知識輸出渠道等。
2.3 產品功能
產品主要功能結構:
(1)書桌
蝸牛讀書的書桌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書桌設定同時最多放置3本書籍,幫助用戶保持閱讀的專注。
用戶點擊書桌上的書籍,即可開始閱讀。
書桌上顯示用戶的在讀書籍、閱讀進度、書籍在讀人數、評論、剩餘讀書時長等等,用戶也可以在書桌上查看閱讀時間併購買時長,可以說是蝸牛讀書時間付費概念的載體。
(2)分類
蝸牛讀書的找書方式是書籍分類+排行榜+搜索+領讀人推薦的結合,分類模塊包含了書籍榜單以及書籍分類,書籍榜單幫助用戶發現新書、熱書,書籍分類幫助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與關注點去尋找書籍。
搜索功能,則可以幫助用戶搜書、搜人,在有一定目標的情況下快速定位想了解的書籍或用戶。
(3)領讀
領讀模塊是蝸牛讀書為幫助用戶快速找到好書、實現閱讀價值最大化而提出的解決方案。
通過關鍵意見領袖即「領讀人」的帶領下,為讀者推薦好書、製作書單、發表書評,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一本書,同時培養用戶分享交流讀書體會、發表書評的習慣。
網易蝸牛讀書對領讀人的審核相當嚴格,需提交自己的身份簡介、擅長領域,並需持續發布有效且優質的推薦內容,目前已有來自讀書會、書店、共讀社群、出版社等領域的讀書達人入駐成為了領讀人。
同時,網易蝸牛讀書的態度也是開放的,「領讀人徵集計劃」正在面向所有用戶進行中。
(4)我
在「我」這個模塊,除了展示和編輯個人信息、消息提醒通知、我的關注及粉絲、設置這樣常見的模塊外,用戶還可以查看自己收藏的或編寫的書單與書評、查看與搜索筆記、購買閱讀時長、查看購買記錄。
在關注及粉絲模塊中,通過查看蝸牛讀書官方薦書帳號「蝸小牛」的粉絲數量,基本上就可以了解到蝸牛讀書的用戶數量,因為每個用戶都默認關注蝸小牛,目前用戶量在105萬左右。
(5)閱讀介面功能
作為一款閱讀應用,閱讀介面給用戶帶來的體驗至關重要。
蝸牛讀書的閱讀介面在簡約風格的基礎上加入了複製、劃線、筆記、詞典、分享、搜索、糾錯這些細節功能,力求提供給用戶方便的閱讀標記、記錄、查詢體驗。
尤其是在筆記這一模塊,蝸牛讀書花了不少心思,用戶可以按照目錄、時間等維度查詢與編輯筆記,還可以按照書籍名稱管理同一本書內的筆記。
同時蝸牛讀書為用戶提供了多種設計精美的筆記模板,可以直接生成讀書筆記圖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分享出去的圖片上也會有蝸牛讀書二維碼,作為宣傳拉新的手段。
(6)書籍詳情頁面
書籍頁面包括了書籍簡介,書籍評論,推薦書評、猜你喜歡、分享功能以及版權資訊,用戶可以將書籍加入書桌或者直接開始閱讀感覺合適後再加入書桌。
頁面中的書籍評論按時間方式呈現評論,新的評論展示在評論頂端,不過個人感覺排序機制可以考慮按點讚數排序,這樣可以靠優秀的評論來引導用戶下決心讀這本書。
版權資訊這一模塊很棒,能讓用戶一下明白蝸牛讀書上的書籍是正版的,有版權的,有利於品牌形象的塑造。
3. 改進建議
在這一部分中我會闡述對蝸牛閱讀的一些想法以及不成熟的建議,希望對產品有所幫助,考慮到這篇報告的閱讀者很可能都是比我專業的多的產品人,如有不合理處,還請大家包涵與指正。
3.1 書單
第一點建議的提出主要針對如何更好的滿足用戶閱讀引導、書籍推薦以及自我提升的需求,主題可以歸納為兩個字:「書單」。
蝸牛閱讀給了讀者良好的深度閱讀體驗,但在進入閱讀體驗之前,用戶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目標讀物。
目前蝸牛讀書通過搜索+排行榜+分類+領讀人推薦的形式幫助用戶發現書籍,但這還不夠,為什麼?因為用戶通過這些方式發現的書籍,不成體系,這樣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體系也將是零碎的,這很不利於用戶的知識沉澱與輸出,難以讓用戶通過閱讀產生足夠的「提升感」。
書單的出現,可以給用戶一個清晰的目標,我想看啥領域的書籍,那麼我看完這一領域相關書單上的書籍,那我就會對這一領域有結構化的大概了解,感覺自己好像入門了呢。
如果用戶是出於對文學作品的喜愛而讀書,通過書單他們也很容易發現自己喜歡的風格但又相對冷門的書籍,深入挖掘自己喜愛的書籍,逐步成長為此類書籍發燒友。
書單使得平台上冷門的書籍有更多的機會被用戶這些皇帝老爺們「翻牌子」,從而為產品創造價值。
那麼書單從哪兒來?目前我個人想到這些方面:領讀者打造熟悉領域的書單+用戶自建書單+名人書單(各領域名人曾推薦過的系列書籍)。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家都懶了許多,提供單個解決方案已經很難滿足需求,得打造「療程」,而書單正是讀者們需要的療程。
3.2 智能推薦
蝸牛讀書相當於把大家帶到了圖書館門口,有一部分用戶清晰的明白自己想看什麼書籍想獲得什麼知識,但大部分人不是那麼清楚。
所以如何更好的發現適合自己、有用的、喜歡的書籍,就是很多用戶的需求。
目前蝸牛讀書通過搜索+排行榜+分類+領讀人推薦的形式幫助用戶發現書籍,但被網易雲音樂慣壞了的大家總感覺少了什麼,覺得蝸牛沒有那麼懂我,因為大家對智能推薦的依賴已被逐漸養成。
一個好的書籍智能推薦模塊可以幫蝸牛加許多分。
我認為智能推薦可以分兩種方式進行:
第一種就是結合上一部分所說的書單,根據用戶行為及信息匹配可能感興趣的書單或者書籍單品,列表式呈現,以供用戶選擇,幫助用戶明確閱讀目標,發現心中所愛。
第二種則是語音個性化推薦,比如領讀人們可以對閱讀過的書籍做一個5分鐘以內的語音介紹,穿插書籍故事與趣聞、自身閱讀體會,達到增強用戶閱讀慾望的效果,然後放到語音推薦里,用戶需要聽時,可根據用戶信息匹配可能感興趣的語音介紹。
為什麼會想到語音推薦這種方式?有以下幾點因素:
- 碎片化時間是大家閱讀慾望比較強的時間段,但大家不一定能夠騰出雙手來看書,比如公交上、散步時,而且這些時候即使能騰出雙手也不一定適合深度閱讀,語音書籍推薦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解放用戶的雙手,又可以引導用戶對閱讀的渴望,5分鐘的短暫介紹既可以使用戶放鬆,又可以激發用戶對被推薦書籍的好奇心,為後續跟進閱讀埋下伏筆。
一首歌的時間,便有可能使用戶隨後投入數個小時進行閱讀。 - 在中國,說書人是個很神奇的職業,總是能勾起人們對後續內容的渴望,蝸牛讀書主打深度閱讀,引入語音書籍介紹這種短而精,又能充分勾起人們對書的好奇心的方式很適合,至於是否要支持書籍全文語音朗讀,則取決於應用日後的發展方向。
- 語言書籍介紹中的故事與趣聞可以使用戶放鬆身心,同時,語音形式可以為日後蝸牛讀書領讀人亦或是用戶的知識沉澱輸出埋下伏筆,幫助他們走上知識付費的道路。
3.3 評論展現機制
目前蝸牛閱讀的書籍評論展現是按照時間維度進行的,最新的評論出現在最上方,我覺得是否可以考慮按照被贊次數進行展現,通過展現好的評論吸引用戶下定決心來讀這本書。
當然,也許是因為現在用戶還不多,書籍評論被贊次數差別還不明顯,所以展現機制並沒有按贊來排列,希望隨著用戶的增加而有所改進。
除了書籍評論,對於領讀頁,在展現領讀者書評的同時,是否可以顯示該書評下被贊最多的評論,也就是呈現「神評論」,增加互動感,否則普通用戶僅僅是停留在看這些書評,而沒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意願和衝動,社區氛圍不夠強烈。
下圖左邊是領讀頁動態右邊是神評論,是否可以考慮這兩個元素的結合。
3.4 支付環節完善
蝸牛閱讀iOS版本上購買時間需通過AppStore購買,這與直接通過跳轉第三方支付應用支付有些不一樣,中國用戶習慣了使用免費應用,Apple ID中不一定有錢,可能需要充值,所以需要一些引導。
參考「得到」APP的支付頁面,其中的綁定支付寶教程與綁定銀行卡教程顯得很貼心實用。
3.5 強化用戶「提升感」
用戶看書,不管是出於喜愛還是出於學習的驅動,都希望看完書後自己能有所領悟,感覺通過看書有所提升。
所以,作為一個閱讀應用,不僅要讓用戶學會看書、養成習慣,還要讓用戶感覺有所得,將用戶讀書所獲得的提升量化、具象化。
蝸牛讀書在用戶激勵方面還有待提升,在此提一些建議。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用戶的提升感與獲得感,分別是鼓勵用戶完成體系閱讀和學以致用。
完成體系閱讀是指鼓勵用戶通過完成某領域書單的閱讀或者在該領域書籍中投入超過100小時時間,當用戶完成後即表示對該領域有了體系化的大致了解,仿造一萬小時定律打造閱讀領域的一百小時定律,為用戶設立目標,當完成後,用戶就會自發覺得自己完成了體系化的學習,在這一領域有了提升。
學以致用,則是通過中國傳統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概念衍生而來,用戶讀書,如果能將在書中的感悟或者學到的知識成功用於實踐,就會產生成就感和繼續讀書的驅動力。
所以,作為閱讀應用要鼓勵用戶學以致用,比如當用戶讀一本書超過50%時,應用上便浮現一個學以致用按鈕,鼓勵用戶自我監督,當他在生活中實踐書中所學所感後,便可以點擊按鈕完成成就,並分享實踐歷程。
完成實踐的用戶會感覺到閱讀確實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作用,讀書會更積極,其他讀者看到他分享的經歷,也會感覺這本書確實有用,從而促進他們開始閱讀。
3.6 版權數量
可能因為蝸牛讀書上線時間不長,所以很多書籍沒有收錄,版權數量有些偏少,希望隨著應用的逐漸發展,可以上線更多的書籍,同時與版權方達成多樣化的合作,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4. 商業模式
(1)閱讀時長付費
目前,蝸牛讀書主要的收入來自於用戶對閱讀時長的購買。
它通過每天提供一小時的免費閱讀時間,試圖培養用戶閱讀習慣以及購買時長的習慣,還通過購買全年時長即贈送紙質書等方式激勵用戶付費。
目前蝸牛讀書總用戶在105萬左右,當用戶習慣養成並且總群體進一步擴展後,這一部分收入將變得相對可觀。
(2)電商
電商環節幾乎是網際網路變現的一個標配,蝸牛讀書可以考慮通過賣書與周邊的形式擴展收入渠道,也可以嘗試打造粉絲經濟,然後電商變現或者導流。
結合網易旗下的考拉與嚴選,蝸牛讀書的電商變現還是很有想像空間的。
(3)線上線下活動
通過發起線上線下讀書會、演講、直播等形式,藉助各種平台,輸出知識,擴大影響,收取門票、會員費等,使得蝸牛讀書由閱讀工具擴展為知識社區。
(4)知識付費
目前的領讀人機制是將來擴展知識付費形式的機會,通過平台吸引資深讀書人,並擴大其影響,打造為大V,隨後通過這些大V向用戶輸出知識,通過開設專欄接受訂閱、諮詢等方式,實現多元化的知識付費方式。
5. 競品淺析
作為一款涉及到數字閱讀與知識付費兩個行業的讀書APP,蝸牛讀書面對著眾多強大的競爭對手,比如數字閱讀行業的QQ閱讀、掌閱、微信讀書,知識付費行業的喜馬拉雅、知乎、得到等等。
本文分別在兩個行業中選擇微信讀書和得到,與蝸牛讀書進行簡要對比,作為產品未來發展的參考。
5.1 定位對比
通過產品定位的對比,我們發現蝸牛讀書=閱讀+社區,微信讀書=閱讀+社交,得到=多元化知識服務(文章+專欄+音頻+電子書閱讀)+知識社區。
三者之中蝸牛讀書對閱讀模塊最為重視,閱讀體驗也是最好的,因為簡單,所以讓人更容易專注。
但是,蝸牛閱讀在社交或者知識傳播方面的功力,與微信讀書和得到相比,相差甚遠。
微信讀書藉助微信這個社交霸主,天生具有社交基因,而得到則是由羅輯思維團隊打造,對於知識服務的提供很有經驗,所以蝸牛閱讀只有堅持自己專注、簡約的路線,依靠好的體驗來吸引和留住用戶,才能在紅海中擴展出屬於自己的市場,收穫一批忠實用戶。
5.2 產品熱度
App Store 圖書類應用排名:
微信指數:
通過App Store圖書類應用排名以及微信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三者之間的差距。
應用排名中,微信圖書最高,得到次之,蝸牛讀書的排名距離前兩者還有些距離。
微信讀書起步較早,於2015年8月上線,得到於2015年12月上線,而蝸牛閱讀上線較晚,2017年2月才上線,所以目前排名偏低也相對正常,很多數據統計網站上目前都還沒有它的數據。
通過微信指數數據,我們對比三者在同一周期(近三個月)內的熱度,可以發現得到APP熱度最高,微信讀書次之且差距較遠,而蝸牛讀書熱度最低,與前兩者差距很大。
5.3 亮點/主打功能對比
在此本文將列舉三者的一些亮點/主打功能,為蝸牛讀書未來的發展提供參考。
(1)蝸牛讀書
功能1:閱讀時長免費領取及購買機制
- 優點:利用機制的創新提醒用戶珍惜時間,提高閱讀專注度,意圖從時間維度服務讀書人,培養用戶購買閱讀時長的全新習慣。
- 缺點:由傳統的內容付費轉變為時間付費,用戶一時之間未必能夠接受,而且以時間付費有可能引起用戶閱讀時的焦慮感。
功能2:領讀人領讀+薦書
- 優點: 領讀人為讀者推薦好書、製作書單、發表書評,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一本書,同時培養用戶分享交流讀書體會、發表書評的習慣。
- 缺點:領讀人的推薦有時缺乏一些體系,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不夠強,難以建立社區氛圍
功能3:筆記+標籤
- 優點:筆記功能很貼心,操作簡單樣式多,可以按目錄、時間、書名進行查看,還可以通過設立的標籤來分類查找筆記,便於用戶寫下多個筆記後的查找與整理。
- 缺點:筆記以塊狀方式展現,用戶未必習慣,是否可以考慮增加條狀展現選項,同時筆記標籤的設定必須要進入筆記編輯頁才可一個一個設置,是否可以考慮在筆記展示頁面提供批量加標籤的功能。
(2)微信讀書
功能1:讀書排行榜
- 優點:可以隨時查看自己關注的好友閱讀情況,主要是閱讀時長,根據閱讀時長進行排名,並可以分享自己讀書時長和為好友點讚。
- 缺點:如果是因為排名先後的原因來進行累計讀書時長,可能讀書本身的意義已經喪失了,反而變成一種為了排名而讀書的行為,很多時候這種激勵形式對於讀書這種比較私人的事情沒有顯著效果。
功能2:FM42.3音頻
- 優點:音頻功能給了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向外輸出的渠道,給用戶提供了看書之餘的消遣,同時為日後用戶之間的知識傳輸與付費埋下伏筆。
- 缺點:在提供語音朗讀書本內容的基礎上又推出音頻電台,難免顯得有些臃腫,使得用戶難以專心讀書。
功能3:想法記錄及查看
- 優點:方便用戶記錄想法,並了解好友及其他用戶的見解,可以表示贊同、評論或者轉發該想法,相當於朋友圈即時感。
- 缺點:當前頁會顯示想法數量、劃線內容,干擾讀者正常閱讀,可能使用戶迷戀於刷想法,而忽視了讀書本身。
(3)得到
功能1:智能推薦
- 優點:根據用戶想要收聽時間以及用戶行為智能推薦內容,也就是羅振宇提出的「父愛算法」,現在的用戶其實不太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內容,信息的過載造成了決策癱瘓,我們需要有個人「強勢」一些,幫我們做選擇。
- 缺點:現在智能推薦部分的音頻數量還不夠多,推薦也不是很精準,智能化需要進一步提高。
功能2:專欄訂閱+學習小組
- 優點:專欄是以一次性支付全年的方式訂閱,這樣可以快速收回資金,激發作者創作的積極性,以進行長期的規劃安排。
在每個專欄中還有特定的學習小組,在每期內容的最後除了有用戶留言可以發表看法和反饋意見,還有學習小組的快捷入口,形成從獲取內容到交流討論的閉環,學習小組只有訂閱本專欄的用戶才能發言,很好的營造了一種各自「幫派」的小組氛圍,促進形成社區氛圍。 - 缺點:專欄訂閱價格相對較高,對新用戶的付費形成一個小門檻,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討論難以沉澱,形成體系知識。
功能3:今日推薦
- 優點:每天給用戶一個目標,激勵用戶學習,培養用戶碎片化學習的習慣。
- 缺點:牽扯用戶精力,難以形成體系化知識,太過碎片。
通過上述對三者亮點功能的分析,可以發現三者各有所長,蝸牛讀書在閱讀體驗的塑造上別具匠心,微信讀書在閱讀社交與分享上很有心得,而得到在知名大V的塑造、粉絲吸引、內容創造以及社區營造上熟門熟路。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蝸牛讀書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改進方向,尤其是在社區培養、書籍推薦以及知識付費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它在打造沉浸式閱讀體驗的同時,希望在領讀人的帶領下,打造閱讀社區,那麼在評論外就需要給普通用戶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增強互動,打造社區氛圍,比如引入對排名前一百的書單提供討論小組等機制,否則用戶在閱讀之外的社區參與感太弱,難以產生歸屬感和黏性。
同時,在書籍推薦這一方向上,蝸牛讀書做的還不夠,用戶總希望在自己探尋書籍的同時,有人能把最適合自己的內容推薦到面前,做書籍的智能推薦很有必要。
在知識付費方向上,蝸牛讀書打造的領讀人機制還有些弱,日後也許可以向領讀人開設專欄,提供知識服務等方向發展,多樣化知識付費的形式,探尋更多可能。
6. 總結與展望
蝸牛讀書的產品哲學是網易一貫的風格——注重匠心,為用戶提供好的閱讀體驗。
總的來說,目前的它是一款好的閱讀器,但離優秀的知識服務提供者還有一段距離。
就當前數字閱讀及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方向來看,僅僅提供給用戶獲取知識的工具已然不夠,打造系統化的知識服務體系才能俘獲更多用戶的心。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知識服務體系有三個要素:優秀的工具體驗、貼心的個性化服務、體系化的知識學習與沉澱。
優秀的工具體驗是蝸牛讀書的強項,堅持提供簡約、專注的閱讀體驗,以讀者需求為中心,使得它有希望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抓住一批忠實用戶,打造產品護城河。
在貼心的個性化服務這一方面,蝸牛讀書還有待提升,現有的書籍發現與推薦體系還是太過被動,需要用戶花精力探索,顯得不夠貼心,不夠「懂」他們。
因此,通過智能推薦等方式,為用戶推薦與定製個性化的知識內容,顯得迫在眉睫。
在體系化的知識學習與沉澱方面,蝸牛讀書也有待探索,在未來也許可以通過打造書單體系等方式,使得用戶的閱讀更具結構化,進而獲得的知識也能串起來,產生沉澱進而輸出。
知識歸納與輸出方式的探索也是蝸牛讀書在未來所需要考慮的。
希望蝸牛閱讀在未來可以不斷進步,成為用戶的貼心智能圖書館,幫助大家享受閱讀,引導大家更好地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