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的源流梳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簡介:秦剛,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常務副主任、教授(北京 100091)。

內容提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源遠流長。

人們在使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的同時,也在不斷給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賦予以新的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作為同義詞使用的,他們對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闡釋,奠定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科學基礎。

列寧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界定,為共產黨人認識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提供了新的視野。

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內涵。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是先有思想,後有概念。

隨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的形成及被廣泛接受,批判和改造資本主義的各種思想主張有了最終的共同或相近屬性。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既有歷史性,也有發展性。

它們所反映的特定思想內容,必然是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

一、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的產生和流傳

關於社會主義概念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批判和否定資本主義的一種社會思潮,社會主義起源於16世紀初,是以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一書的問世為標誌;而作為反映這種思潮的概念,社會主義是19世紀30年代後期才被廣為使用和流傳的。

在此之前,儘管也有人使用過社會主義這個詞語,如有學者考證,義大利的傳教士賈科莫·朱利阿尼很早就使用了「社會主義」一詞,但他的使用不是反映社會主義思潮,同人們所說的社會主義沒有什麼關係。

19世紀的三大社會主義思想家在闡釋自己的思想時,都沒有直接使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只是歐文到了晚年才開始使用社會主義一詞。

聖西門把他追求的理想社會稱為「實業制度」,傅立葉把他追求的理想社會稱為「和諧制度」。

歐文最初把自己追求的理想社會稱為「理性社會制度」,到了1940年,他出版的演說集時,採用了社會主義一詞,書名為《社會主義或理性社會制度》。

根據英國學者科爾考證,「社會主義」一詞是法國人首先使用的,「社會主義者」一詞是英國人首先使用的。

他在其多卷本的《社會主義思想史》中指出:「這兩個詞在1803年首次出現在義大利文的出版物中,可是當時的含義卻同後來的毫不相干。

往後就一直沒有再出現過,直到1827年歐文社會主義者的《合作雜誌》才使用『社會主義者』一詞來稱呼合作學說的信徒。

至於『社會主義』一詞,則是1832年在法文期刊《地球報》上初次出現的。

」②他認為,「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者」兩詞都是由「社會的」這一形容詞衍生出來的,前者指學說,後者指倡導這種學說的人。

這裡所說的「社會的」,是同「個人的」相對。

早期社會主義者用這個詞,主要是來否定資本主義社會中盛行的個人主義,期望實現和維護社會整體利益。

1833年,英國歐文派的刊物《貧民衛報》上也使用了「社會主義」這個詞,比法國晚了一年多。

與此同時,法國也出現了「社會主義者」的用法,這比英國用這個詞晚了好幾年。

此後,這兩個詞語開始流行英法兩國,並很快傳到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

「共產主義」這個詞語比「社會主義」一詞出現的略晚一些,其詞源有「公有」、「共同體」的含義。

共產主義思想早已有之,但其概念源出19世紀30年代中期的巴黎秘密革命團體。

科爾認為,法國人使用共產主義這個詞語有雙重意義:一是期望實現財產公有制,二是力求建立以「公社」為單位的基層自治組織③。

到了19世紀40年代,隨著法國卡貝和德國魏特林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共產主義一詞也在歐洲進一步流行開來。

隨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的形成,批判和改造資本主義的各種思想主張也就有了明確的屬性。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繫,也有區別。

早期社會主義思想中包含著共產主義成分,早期共產主義思想中也包含社會主義的內容。

這兩種思想都體現著對資本主義的否定和批判,都期望實現一個超越資本主義的理想社會。

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是相通的。

但最早主張社會主義的人,更多地強調對資本主義進行和平改造;而最早主張共產主義的人,則更多地強調對資本主義進行徹底變革。

還有一點就是,社會主義興起於社會上層,主要是在知識分子中流傳;共產主義興起於社會下層,主要是工人群眾中流傳。

對此,恩格斯是這樣說的:「社會主義,至少在大陸上,是上流社會的,而共產主義卻恰恰相反。

」④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最初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

由於有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利益考慮,社會主義本身也形成了不同的主張和流派。

無論早期的社會主義,還是早期的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更多地都是進行道德譴責,對未來理想社會更多地都是作價值判斷。

尤其是早期的社會主義,其注意力都集中在設計一個儘可能完美的社會制度上,並想通過思想宣傳、典型示範,依靠外部的力量來實現這種救世方案。

「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是一開始就註定要成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詳盡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純粹的幻想。

」因為當時社會發展還沒有產生能夠推進這種社會變革的物質力量。

這種「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

」⑤。

1839年,法國經濟學家日洛姆·布朗基在他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首次把「烏托邦」同「社會主義」這兩個詞融合在一起,用來泛指早期的社會主義流派。

此後,從莫爾到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社會主義思想,被稱為「烏托邦社會主義」,早期的共產主義也被稱為「烏托邦共產主義」。

我們所用的「空想社會主義」一詞,是從日文轉譯而來的。

一般來說,廣義上的空想社會主義也包括空想共產主義。

二、馬克思恩格斯語境中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是作為同義詞使用的,只有在評述早期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時他們才加以區別。

馬克思恩格斯在最初表達和闡釋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時,沒有用社會主義概念,而是選用了共產主義這個概念。

如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他們都是使用共產主義這個概念來表達和闡釋社會主義主張。

對於為什麼沒有選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恩格斯在1890年為《共產黨宣言》寫的德文版序言中作過這樣的解釋:「當《宣言》出版時,我們不能把它叫做社會主義宣言。

在1847年,所謂社會主義者是指兩種人。

一方面是指各種空想社會主義體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會庸醫,……相反。

當時確信單純政治變革還不夠而要求根本改造社會的那一部分工人,則把自己叫做共產主義者。

……社會主義意味著資產階級的運動,共產主義則意味著工人的運動。

」「既然我們當時已經十分堅決地認定『工人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刻也不懷疑究竟應該在這兩個名稱中間選定哪一個名稱。

而且後來我們也根本沒有想到要把這個名稱拋棄。

」⑥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當時把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稱為「共產主義學說」,把無產階級革命稱為「共產主義革命」,把無產階級政黨稱為「共產主義政黨」,把代替資本主義的未來社會稱為「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很少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他在使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的時候往往會加上限定。

如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文中,馬克思在對各種社會主義流派作出分析和批判以後,強調指出:無產階級已「日益團結在革命的社會主義周圍,團結被資產階級用布朗基來命名的共產主義周圍」⑦。

這裡所說的「革命的社會主義」,是相對於空想社會主義而言的,也等同於共產主義。

在《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中,馬克思使用的都是共產主義這個概念,並把未來社會叫作「共產主義社會」。

恩格斯在同馬克思合作的著作中使用共產主義概念,他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中也使用的是共產主義概念。

如在《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並不是英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特殊狀況造成的結果,而是以現代文明社會的一般實際情況所具有的前提中不可避免地得出的必然結論。

」⑧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稱為共產主義,主要是為了同當時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相區別,也是為了強調無產階級革命是不同於以往的徹底的社會革命。

19世紀70年代以後,馬克思恩格斯也開始把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稱為「科學社會主義」,或直接稱為「社會主義」。

恩格斯在1872年《論住宅問題》一文中首先使用了「科學社會主義」概念。

他說:「德國科學社會主義的觀點,即關於無產階級必須採取政治行動,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達到廢除階級並和階級一起廢除國家的過渡。

這種觀點在《共產主義宣言》中已經申述過並且以後又重述過無數次。

」⑨在《反杜林論》一書中,他指出:「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要深入考察無產階級完成解放世界「這一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⑩。

馬克思曾這樣強調:「『科學社會主義』,也只是為了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立才使用。

」(11)也就是說,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稱為「科學社會主義」,主要是為了同空想社會主義相區別。

此後,恩格斯也把他們的社會主義主張直接稱為社會主義。

如他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空想的發展》一書中說:「社會主義現在已經不再被看做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而被看做兩個歷史地產生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鬥爭的必然產物。

」(12)還有一段經常被人們引述的話,就是他在致奧托·伯尼克的信中說的:「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該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13)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歐洲無產階級已經普遍認同和接受了社會主義這個概念。

人們普遍認為,無產階級進行的革命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實現社會主義也就是實現共產主義。

對此,恩格斯有這樣的說法:「在1887年,大陸社會主義已經差不多完全是《宣言》中所宣布的那個理論了。

」(14)也正是因為這樣,19世紀70年代世界各國相繼建立的無產階級政黨都稱為社會主義政黨,而沒有稱為共產主義政黨。

1889年成立的第二國際,其成員都是各國的社會主義政黨。

如果僅就這個時期的概念使用來說,馬克思說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也可以說成就是社會主義第一階段和社會主義高級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在表達和闡釋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時候,先後使用了共產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等概念。

這三個概念都包含著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無產階級的目標追求等內涵,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和場合有不同的側重。

這些概念的交替使用,不是思想內涵的變化,而是因特定的社會條件和明確的思想指向。

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無論叫共產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還是直接叫社會主義的時候,都是旨在明確無產階級革命的性質和目標,並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科學的指導。

他們的思想主張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之上的,唯物史觀是他們闡釋社會主義主張的思想起點。

正是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實現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學說的歷史性變革,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了全新的內容和全新的視野,成為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理論。

三、列寧語境中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在列寧的思想理論中,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是一種思想體系、一種革命運動,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理想。

在這方面,他同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闡釋到思想體系時,他更多地用科學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在闡釋到革命運動時,他更多地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在他闡釋到目標追求時,他更多地用共產主義這個概念。

列寧在使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過程中,理論上有一個獨到貢獻,就是對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作出了明確的界定。

他把社會主義看成是無產階級解放的第一步,而把共產主義視為無產階級的最終目標追求。

在社會主義思想上,首先有這種認識的是德國的女革命家盧森堡。

她認為,資本主義之後的未來社會可分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兩個階段,共產主義是在社會主義發展基礎上而來的。

但由於盧森堡的思想影響有限度,她的這種看法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列寧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闡釋與無產階級革命的相聯繫,也與共產主義政黨的重新組建相聯繫,不僅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被後來世界各國共產黨所認同。

列寧在馬克思把共產主義劃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出明確界定。

他認為,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或初級階段,共產主義是在社會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也就是說,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實現社會主義,然後再向著共產主義發展。

列寧在《無產階級在我國革命中的任務》一文中說:「人類從資本主義只能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即過渡到生產資料公有和按每個人的勞動量分配產品。

我們黨看得更遠些:社會主義必然會逐漸成長為共產主義。

」(15)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列寧又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同共產主義在科學上的差別是很明顯的。

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馬克思把它稱做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

既然生產資料已成為公有財產,那麼『共產主義』這個名詞在這裡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記這還不是完全的共產主義。

」(16)他後來又作過這樣的強調:「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高級階段,那時人們從事勞動都是由於覺悟到必須為共同利益而工作。

」(17)此外,關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認識,列寧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社會主義可以一國或數國實現,而共產主義將是一個世界性的進程。

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界定和區分,為後來的共產黨認識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提供了新的視野,也共產黨實現社會主義、追求共產主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列寧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這種界定,也為他重新建立共產主義政黨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列寧認為,歐洲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領導者已經背叛了馬克思主義、扭曲了社會主義,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不宜再稱為社會主義政黨,應該改變名稱,「應該像馬克思恩格斯那樣稱自己為共產黨」(18)。

根據列寧的提議,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1918年3月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把黨的名稱改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

隨著俄國共產黨的建立,世界各國相繼產生了一大批共產黨。

這些政黨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也都接受列寧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區分。

共產黨不僅要實現社會主義,還要實現共產主義。

理論上的區分,帶來了政治上的分野。

此後,主張社會主義的政黨依舊存在,實現共產主義則成為共產黨的鮮明主張,共產黨人也稱為共產主義者。

1919年成立的第三國際,就是共產主義政黨的國際組織。

西方國家後來也把共產黨執政的國家稱為「共產主義國家」,但在西方眼裡,這個「共產主義」被視為集權主義或專制主義。

在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出界定的同時,列寧也強調,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俄國只能先建成「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不可能立即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

但他只是提出了這樣的概念,並沒有形成相應的理論。

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的初期,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估計不是很足。

如他在1920年俄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曾作過這樣估計,再過10到20年的時間,俄國將進入共產主義社會(19)。

到了晚年,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才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並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

由於列寧過早離世,這種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路並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也沒有完全深入人心。

由於共產黨這個名稱同共產主義相聯繫,共產主義政黨要實現共產主義、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樣的思想觀念對共產黨人的社會改造和社會實踐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在列寧之後,史達林沒有按照列寧晚年的思路持續探索,他依然把社會主義看作是一個短暫的時期。

1936年史達林宣布蘇聯已經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過了三年即1939年,他就把向共產主義過渡提上了日程。

戰爭的爆發,中斷了過渡進程。

衛國戰爭結束後,蘇聯剛剛完成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後不久,史達林再次提出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任務。

1952年蘇共十九大的文件中明確提出:「現在,蘇聯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從社會主義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最後建成共產主義社會。

」赫魯雪夫繼任以後,提出了「全面展開共產主義建設」的思想。

在1961年召開的蘇共二十二大上,他又提出「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

因蘇聯共產黨創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的思想主張必然會對其他國家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產生著「輻射作用」或「榜樣效應」。

這種急於過渡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其他國家的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認識。

後來,蘇聯共產黨對這種做法有所調整,提出過「發達社會主義」概念,但在理論上沒有新的建樹。

四、中國共產黨語境中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來源於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性質和名稱決定了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實踐,最終指向都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樣的實踐活動也自然被稱為共產主義運動。

所以,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成員都不自稱為是社會主義者,而是強調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是共產主義者。

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的最初認識和理解,主要來自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的闡釋。

如中國共產黨的一大綱領明確強調:要「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

但同時,中國共產黨也接受了列寧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區分,把實現社會主義看作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條件,把共產主義看作是社會主義充分發展的結果。

毛澤東曾這樣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

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

我們的黨的名稱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明確地指明了這個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20)同時,中國共產黨還根據中國國情,提出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一步,強調「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後目的,則是在於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後的完成」(21)。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再到共產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國情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中國社會發展確立的基本路徑。

在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沒有作更多的闡釋,其思想認識主要遵循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觀點,強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掌握國家政權,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實現社會平等,由按勞分配最終走向按需分配。

中國共產黨在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發展方向的同時,也把社會主義同「拯救中國」、「發展中國」聯繫在一起。

毛澤東指出:「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出路」,中國共產黨人就是要「按照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方向」來「改革和建設我們的社會」,建設一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22)。

中國共產黨不僅把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相聯繫,也同國家富強相聯繫,使社會主義有了新的意義,既有遠大追求,又有現實目標。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進行新的認識。

但由於自身理論準備不足,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缺乏深入研究,加之受蘇聯共產黨的思想影響,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

如一度把社會主義看成是暫短的時期,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在較長的時間裡,又認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仍然處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激烈鬥爭的「過渡時期」。

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堅持列寧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界定和區分,在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同時,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

鄧小平指出:「我們幹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

」(23)「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這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

」(24)他還特彆強調,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對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基本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歷代領導集體始終堅守如一,沒有改變。

習近平也明確強調:「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

同時,必須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

」(25)在社會主義理論探討過程中,有人提出過「社會主義是一個獨立社會形態」的觀點。

這種觀點會帶來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邏輯混亂,顯然是不合適的。

關於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不僅從歷史進程上加深理解,也著重從本質上加深認識,提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等,是社會主義本質及本質要求的觀點。

關於共產主義,以往有過諸多的描繪和猜測。

鄧小平在談到共產主義時作了這樣的概括:「共產主義是沒有人剝削人的制度,產品極大豐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26)江澤民後來也作了簡潔的概括:「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

」(27)從以往的經驗來說,加深認識社會主義,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意義重大,而對共產主義更重要的是強調堅持方向、堅定信念,理論上闡釋得越多越細,越容易脫離現實、陷入空想。

對於社會主義在中國的進程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作出一個重要判斷,提出一個重要命題。

這個重要判斷是: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重要命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概念和思想上的重要創新。

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關係,鄧小平是這樣說的:「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

」(28)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它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是紮根中國土壤的科學社會主義。

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29)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江澤民在建黨80周年的講話中是這樣說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歷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

」(30)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重要判斷,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要命題,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有全新的認識,也形成社會主義的中國話語體系,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注釋:

①參見高放《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頁。

②③參見[英]G.D.H.科爾:《社會主義思想史》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第7~8、13頁。

④⑥⑦(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2、392~393、532、392頁。

⑤⑨⑩(11)(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0~781、248~249、671、341、796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頁。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頁。

(15)(16)(18)《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199~200、64頁。

(17)(19)《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296頁。

(20)《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頁。

(2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652頁。

(22)《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267、275頁。

(23)(24)(26)(28)《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228、137、252頁。

(25)(29)《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5~116、118頁。

(27)(30)《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293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