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把「死入八寶山」作為人生追求?什麼人才能安葬於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辭世之後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這是一個地位和級別的象徵,然而,我們包括周總理等在內未葬在八寶山的國家領導人,卻鮮為人知。
八寶山為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孤立殘丘,附近山間出產耐火土、白土、灰石等八種建築材料,因此被稱為「八寶山」。
朱德、瞿秋白、董必武、陳毅、陳雲、彭德懷、任弼時、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革命偉人去世後葬此。
八寶山公墓陵園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後由吳晗等人所組成的公墓籌備組根據周恩來總理的要求所精心選擇的。
周恩來的要求是「一要交通方便,今後群眾還要去搞紀念活動;二是要環境優美,不能隨便找個地方就行。
當然,公墓建起來後可以搞綠化,改善環境。
再有就是儘量不占用農田……」。
交通方便且環境清幽處於半山坡的八寶山公墓陵園選址恰好符合這些條件。
八寶山曾是明清兩代太監養老送終的世外桃源,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種礦產而得名。
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墳場地葬人;還有個老山骨灰堂。
在靠山的向陽面兒的半坡上,有一塊古樹參天、蒼松翠柏、灌木叢生且又幽靜典雅的去處,有一片古廟宇式的建築物,名叫褒忠護國祠。
它是明朝永樂初年皇帝專為保護司禮太監鋼鐵墓而賜建的。
歷代戰亂都沒有禍及到它,成為太監們安居的一處世外桃源,當地的人都叫它太監廟。
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這裡改建為忠烈祠。
1949年,護國禪林寺共占地80畝,有殿堂、房舍57間,附屬房舍84間。
被民政局接管後,寺內的50餘名道士和太監全部遷出。
護國禪林寺的殿堂部分被改為骨灰堂,寺院四周則被闢為墓葬區。
1949年後,成為中共領袖的長眠地。
進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是中共領導人享受的人生最後一項政治榮譽。
不過,近幾年,一些領導人的骨灰,紛紛回到出生或曾戰鬥、工作、生活的地方,以完成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傳統心愿。
有的領導人,則完全放棄了墓葬,選擇了撒放骨灰,寓意唯物主義信仰和「毫無保留獻給黨和人民」。
最後,不管是革命公墓還是國家公墓,都是一種榮譽而非權力,不需要去追逐,只要真心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貢獻,既使葬在別處,既使魂歸大海,也一樣被人們所懷念,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