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讚譽為「古有孫子,今有郭子」的開國中將郭化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何立波
郭化若被江澤民主席譽為「一代儒家」,是我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書法家兼詩人,曾任紅一方面軍代參謀長、軍委一局局長,抗大三分校、炮兵學校校長,華野4縱政委、三野第9兵團政委、淞滬警備區司令員兼政委、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在紅軍時期,郭化若曾是毛澤東和朱德的軍事高參,奉命組建了人民軍隊的第一個工兵隊、第一個無線電隊、第一所炮兵學校。
抗戰時期,郭化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進行軍事理論和《孫子兵法》研究,成就卓著,被譽為我國《孫子兵法》研究的泰斗。
毛澤東親切稱讚郭化若是「黨內一支筆」,並請郭化若擔任自己的軍事教育顧問,稱讚「古有孫子,今有郭子」。
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的軍事高參
郭化若1904年8月10日出生於福建福州一個貧民家庭,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1925年9月,郭化若隨東征軍討伐陳炯明叛軍。
同年冬,郭化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10月初,郭化若以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留校擔任炮兵第2隊代理隊長。
由於成績優秀,蔣介石曾兩次調郭化若去當秘書,但都被他以「軍人應當戰死在疆場」為託詞予以回絕。
1926年11月,郭化若調任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炮兵大隊第2隊隊長。
1927年11月,郭化若赴蘇聯留學,進入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
1928年,當郭化若得知國內朱德、毛澤東井岡山勝利會師,工農革命發展形勢如火如荼時,立即找到校長,要求退學回國。
炮兵學校校長對郭化若要求中途輟學感到大惑不解,嚴厲訓斥了他並罰他關禁閉。
但郭化若的態度很堅決:「關禁閉也要回國!」
1929年春,郭化若到上海向黨中央報到,主動要求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去。
郭化若輾轉到達福建龍巖,參加了朱德和毛澤東直接領導的紅4軍,被任命為紅4軍第2縱隊參謀。
在漳平戰鬥中,郭化若的軍事才華初步顯示出來。
戰鬥結束當晚,他就被紅4軍前委任命為第2縱隊參謀長,戰鬥中接任第2縱隊隊長。
這時,紅4軍軍部缺一個參謀處長。
對人選問題,紅4軍前委十分重視。
參謀處長是司令部作戰指揮的具體負責人,在軍首長身邊工作,掌握著大量的核心機密,位置十分重要。
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郭化若擔任參謀處長,在毛澤東、朱德身邊負責司令部的參謀工作和戰鬥文書起草工作。
◆北伐戰爭時期的郭化若。
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召開之前的一天,毛澤東曾「考」過郭化若一次,贏得了毛澤東的表揚。
毛澤東交給他一個任務:「目前我們要開九大,全面解決紅4軍中存在的問題,你能不能寫個材料,分析一下原因,最好能提出點解決辦法來。
」為完成好毛澤東交給自己的任務,郭化若認真準備,熬了幾個通宵。
他把到紅4軍後的所見所聞所想都寫上了,列舉了部隊中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種種表現和危害,逐條分析了原因,建議軍隊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政治工作,加強軍事訓練,並提出辦教導隊或隨營學校,培訓班、排以上幹部的建議。
毛澤東看後十分高興,連連稱讚:「很好,很有見解,能力很強,當個師長不成問題。
」這是郭化若第一次執筆為毛澤東寫材料,給毛澤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31年5月,紅一方面軍參謀長朱雲卿因病住院,郭化若被任命為代參謀長和總前委秘書長,成為朱毛的軍事高參。
他以出色的參謀襄贊軍機,是朱毛指揮作戰、建設紅軍的得力助手,為建設和加強紅4軍、紅1軍團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組建人民軍隊第一個工兵隊和第一個無線電隊
1930年9月,紅一方面軍撤圍長沙、回師江西途中,路過安源煤礦。
在煤礦工人中進行籌款和擴大紅軍隊伍的工作時,郭化若發現很多報名參軍的工人會爆破,可以搞到很多炸藥。
他立即把這一情況向毛澤東、朱德作了匯報,建議儘早成立一個工兵隊。
毛澤東聽後非常高興地說:「打長沙要是有爆破組開路,情況就不一樣了。
我們應當組織一些工人入伍,組建一個工兵隊。
」朱德也表示贊同。
毛澤東、朱德立即決定由郭化若負責組建一個工兵隊,編在直屬隊,由郭化若負責。
10月4日,在攻打吉安城時,工兵隊的同志們冒著敵人的炮火,架設雲梯,爆炸敵碉堡,打得國民黨士兵驚呼紅軍一夜之間有了新式武器。
吉安城被攻下。
10月7日,140餘名礦工連同攜帶的炸藥、雷管、鍬鎬等,編為紅1軍團工兵隊。
從此,紅軍隊伍中正式有了工兵。
在擔任參謀處長期間,郭化若發現參謀處里缺少電台、地圖等裝備,這些器材對於提高軍事指揮效率無疑十分重要,於是他下令若繳獲電台應妥以保存。
在1930年11月龍岡之戰中,紅4軍繳獲一部被破壞的無線電台,俘虜了10名電報員。
郭化若隨即組建了紅軍第一支無線電隊,成為我軍建立無線電通信和技術偵察的起點。
在郭化若直接領導下,無線電隊還負責抄收國民黨中央社等新聞媒體發布的消息,並把這些消息加以編排,用蠟板刻印上報。
郭化若還為這份油印小報題寫了報頭:「參考消息」。
從此,打破了中央蘇區因為很難看到報紙而消息閉塞的局面。
這是郭化若為紅軍電信建設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
1931年5月底,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到達福建建寧後,郭化若立即報請方面軍首長批准,以第一、第二次反「圍剿」中繳獲的電台及俘獲的報務員為基礎,組建了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大隊。
另外,還組建一個偵察台,負責對國民黨軍的無線電偵察工作。
為加強對無線電大隊的領導,根據郭化若的建議,在留用被俘的無線電技術人員的同時,還分配由紅軍自己培訓的報務員參加收發報,選調紅軍中優秀的政治幹部擔任各分隊的政治委員,建立了領導核心。
這就保證了紅軍無線電通信在政治上、技術上的可靠性。
鑒於國民黨軍無線電通信泄密的教訓,郭化若從無線電隊建隊開始,就制定了有關無線電通信的一系列保密措施,建立了紅軍獨特的無線電通信制度,奠定了紅軍無線電工作的基礎。
毛澤東對郭化若十分滿意,誇獎說:「你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軍事天才!」
1932年7月,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打擊,郭化若調到紅軍學校任教。
當時紅校校長何長工並沒有對郭化若另眼相看,而是把他當作教學骨幹,讓他在教學中發揮作用。
1933年11月7日,紅軍學校改為紅軍大學(簡稱紅大)後,郭化若擔任紅大總教官。
1941年10月,郭化若接任「抗大」三分校校長。
同年11月,黨中央決定以「抗大」三分校為基礎組建八路軍軍事學院,郭化若任教育長。
在這些院校工作期間,郭化若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先後擔任過防空、參謀業務、炮兵射擊等科目的教學,深受學員喜愛。
毛澤東親自提名的延安炮校創始人
1944年11月,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和副司令員徐向前代表毛澤東主席同郭化若談話,要他擔任延安炮兵學校校長,全面負責該校的組建工作。
毛澤東認為,郭化若是校長的最合適人選。
他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入蘇聯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加上他又是經過長征的老紅軍,中央派他來擔任延安炮校的校長,自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郭化若深感責任重大,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圓滿完成組建任務,為儘快培養炮兵幹部作出貢獻。
當賀龍提出半年內開課並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堅定地表示:爭取3個月開課。
◆1939年11月,郭化若(左一)與滕代遠、曹祥仁、王諍合影。
延安炮校雖然可以依託八路軍炮兵團的家底,但還是遠遠不夠的,從工作、教學到生活,都存在許多困難。
在當時的條件下,白手起家辦炮校,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缺少教材、器材的矛盾相當突出。
為達到儘快建校、儘快招生、儘快開課的要求,郭化若不顧有病,與學校其他領導一起,迅速投入緊張的籌建工作。
大家抱定「寧可自己瘦幾圈,也不讓工作受損失」的決心,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
他們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
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
大到教學計劃,小到教具模型,都靠自己研究、製作。
單就教具一項,製作任務就相當繁重。
除了準備教學用品外,還要開荒種糧、種菜。
這些困難的克服,只有靠拼搏,靠艱苦奮鬥。
郭化若在率領大家組建炮校過程中,除了進行周密的計劃和運籌外,自己還身體力行,經常和大家一起加班加點,深得大家的讚揚和尊敬。
在郭化若的全面組織下,炮校組建工作進展迅速。
從領受任務到延安炮兵學校宣布成立,只用了1個月,到完成招生、編隊及開課準備工作,只用了3個月。
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學校正式開課,人民軍隊第一所炮兵專業學校在南泥灣宣布誕生。
郭化若任校長,原炮兵團政委邱創成任政治委員。
炮校組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凝聚著郭化若的心血。
賀龍在聽取了炮校組建工作匯報後,讚揚郭化若說:「你是大大的功臣。
」
由於過度勞累,沒等到「七大」開完,郭化若就病倒了。
以後,郭化若另有任用,再沒有回到延安炮兵學校。
延安炮校為我軍培訓了第一期1000名學員,分配到五個炮兵團擔任各級骨幹。
炮校機關和其他學員,於1945年5月奔赴東北,作為東北炮兵的基礎。
延安炮校被譽為「人民炮兵的搖籃」,郭化若功不可沒。
郭化若奉毛澤東的指示研究軍事戰略,卓有建樹
1936年6月,郭化若被組織派到「紅大」二分校(慶陽步校)任教育長。
他不僅為我軍培養了大批軍政技術人才,而且作為毛澤東的軍事教育顧問,還按照毛澤東給他的「要注意總結軍事教育經驗」的指示,潛心研究軍事教育理論,寫出了《關於部隊軍事教育的一點意見》《教學法》《炮兵科軍事教育的教授法》等軍事教育論文。
其中《意見》一文,是1937年7月郭化若寫給毛澤東的一封信,集中體現了郭化若軍事教育思想,進一步充實了毛澤東軍事教育思想。
毛澤東在給郭化若的回信中「仍請你對軍事教育做我的顧問(先生)」。
1937年9月初,郭化若進入中央黨校學習。
9月5日,毛澤東給郭化若回信,對他在7月的信中提出的觀點表示贊同。
12月27日,郭化若在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被毛澤東留在身邊工作,擔任軍委編譯處處長。
毛澤東親自安排他的住處,把他安排住在「抗大」校長室,並交代說:「住得寬一些,是為了給你一個好的寫作環境。
我們要向全國宣傳抗日,你要多寫一點文章。
」當時延安的居住條件很艱苦,毛澤東的關心讓郭化若感到不安,於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完成毛主席交給的各項任務。
◆1948年,郭化若(右二)任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政委時與陶勇(左一)、韓念龍(右一)等在一起。
戰略問題是毛澤東思考中國革命的重點問題之一,郭化若奉命進行了戰略問題研究。
1937年12月28日,毛澤東召集羅瑞卿、蕭勁光、劉亞樓、郭化若等人召開了一次戰略問題座談會。
會後,毛澤東要郭化若將大家的發言整理一下,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擬一個寫作提綱,並說準備組織力量出抗日戰爭叢書,由他擔任編輯。
當天夜裡,毛澤東托秘書葉子龍給郭化若送來信,要求郭化若不要做別的事情,而「專注於戰略問題的研究及編輯部事務,務把軍事理論問題弄出個頭緒來」。
毛澤東的信讓郭化若心潮澎湃,他跑遍了延安城內各個學校和圖書館,查找資料。
與戰略有關的書籍都找來了,但仍感到不足。
他抓緊時間寫好《抗日游擊戰爭一般戰略問題》的提綱,並寫了頭幾章。
在提綱中,郭化若重點論證兩個問題:一是游擊戰爭是否有戰略問題。
郭化若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不只是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更主要的是外線獨立作戰,因此,一舉一動牽動著抗戰全局,必須放到戰略上加以考慮。
二是抗日游擊戰爭究竟有哪些戰略問題。
郭化若認為,政治上依靠群眾,軍事上主動、靈活與積極;游擊戰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只能從戰略上配合正規戰;必須自主地、適時地向運動戰發展,必須建立根據地,必須有戰略防禦和反攻;必須解決好各級指揮關係等等,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
郭化若不僅初步掌握了馬列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而且逐步運用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來指導其軍事理論研究。
抗戰初期,郭化若進一步將辯證法引入軍事研究領域,發表了《抗日游擊戰爭戰術的基本方針》《日本的速勝論為什麼必將失敗》等軍事論文,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
1941 年,郭化若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了《軍事辯證法之一斑》一文。
1949
年,郭化若的《軍事辯證法》在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
毛澤東對此十分讚賞:「用唯物辯證法來說明軍事問題,大有文章可做。
」這部論著是自毛澤東提出軍事辯證法的概念之後,最早的一部軍事辯證法理論專著,是對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的一個重要貢獻。
郭化若成為我軍研究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第一人。
1938年8月,郭化若調任負責作戰的軍委一局局長。
郭化若要求機要科要保存好毛澤東起草的文電稿,認為這是寶貴的歷史文獻,應該永久保存下來才好。
除了準確掌握全國各戰略區的情況、起草各種作戰文電之外,郭化若還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創辦與負責主編《八路軍軍政雜誌》。
這是八路軍辦的第一本雜誌,是八路軍總政治部的機關刊物。
1939年1月至1940年2月,中央軍委在延安抗大辦了第一期參謀訓練隊,共有學員130餘人。
為表重視,毛澤東特派郭化若主授戰略學課程,並對希望他主授戰略學課的訓練班負責人說:「你們放心,郭化若授得不亞於我。
所謂『不亞』,就是和我差不多甚至超過我!」郭化若善於運用啟發式、形象化的教學方法,講課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很受學員們的歡迎。
他是一員儒將,不僅能指揮打仗,在軍事理論上也很有造詣,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因此,同學們都很尊敬他,也願意和他親近,向他請教。
在1955年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後,郭化若仍然設法擠時間致力於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報刊上不斷發表理論文章。
郭化若的理論著作,始終保持一個主要特點: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探討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既忠實地堅持毛澤東軍事思想,又為豐富這一思想寶庫作出自己的貢獻。
郭化若是國內研究《孫子兵法》的泰斗
毛澤東軍事思想既是馬列主義關於革命戰爭的理論同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相結合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優秀的軍事文化遺產,尤其是《孫子兵法》的運用和發展,繼承和創新。
從這部「中國古代第一兵書」里,毛澤東不僅吸取了豐富的軍事理論營養,同時也獲取了豐富的唯物辯證法哲學思想的養料。
但是毛澤東的工作太忙了,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系統的研究。
作為毛澤東軍事高參的郭化若,承擔起了這個光榮的任務。
1937年10月忻口戰役的失敗,引起了毛澤東的深思。
郭化若有一次給毛澤東送電報時,毛澤東邊看電報邊說:「國民黨中的頑固派,花崗岩腦袋,能不打敗仗嗎?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寫點古代兵法的文章,宣傳點運動戰思想。
對國民黨軍的長官,搬古代兵法,他們懂,聽得進,講馬列、講唯物辯證法,他們聽不進。
」毛澤東還交代說,應深刻研究孫子所處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哲學思想,以及孫子以前的兵學思想,然後對《孫子兵法》本身作研究,才能深刻地理解《孫子兵法》。
為了落實毛澤東的指示,郭化若相繼寫出了《赤壁之戰及其對民族抗戰的啟示》和《齊燕即墨之戰的初步研究》兩篇重要論文,發表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宣傳了團結抗戰,轉敗為勝,爭取抗戰勝利的思想。
許多國民黨將領看了郭化若的文章後無不感慨,有的竟直接給雜誌編輯部寫信說:《赤壁之戰》《即墨之戰》等論文讀後「令吾深省」,文章可謂「切中時弊矣」。
在此之後,郭化若開始潛心研究《孫子》並準備撰寫論文。
毛澤東對郭化若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意見,要求他吸收《孫子》中的有益戰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對戰爭指導的法則,以新的內容去充實。
根據毛澤東這一精闢指示,郭化若潛心研究,撰寫了長達4萬餘字的論文《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
郭化若的這篇文章得到了毛澤東的充分肯定,並讓他在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作講演。
後來這篇文章分三期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被稱為「是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評價《孫子兵法》的理論專著」。
1973年12月,毛澤東要郭化若對他所著的《孫子今譯》寫一個「批判吸收性的序言」,重新出版。
1978年,郭化若又對《孫子今譯》進行了改版,在1980年又出版了《孫子譯註》,並且寫了長篇前言,對《孫子兵法》作了詳細的評介。
在這篇前言的末尾,他特別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軍事技術上發生的重大變革,既反映了郭化若對軍事理論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也寄託著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對後人的殷切期望。
郭化若在我國開創了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孫子兵法》的先河,由於他既有豐富的戰爭實踐,又有比較深厚的文化修養,再加上他有較高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水平,因此他對《孫子兵法》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郭化若對《孫子兵法》的研究是對軍事理論的一個巨大貢獻,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的《孫子兵法》研究專家,被譽為研究《孫子兵法》的泰斗。
從「二老帶一新」到「一老帶二新」:郭化若在淮海戰役期間的創新
1946年7月,郭化若離開了工作生活十年的延安,就任魯南軍區副司令員。
郭化若根據領導民兵工作的體會,提出在民兵中開展立功運動,對鼓舞士氣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是「人民自衛戰爭中的一個創舉」。
1947年8月,郭化若經渤海區趕赴第6縱隊就任副司令員,在河南漯河地區進行土改教育、訴苦教育和「三查三整」新式整軍運動,使部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1948年8月,6縱在山東濟寧地區休整。
休整期間,郭化若代表縱隊黨委作了題為《從六縱隊豫東戰役作戰看今後戰術改進的幾個問題》的報告。
他從豫東戰役的實踐體會出發,展望解放戰爭第三年華東、中原戰場形勢,就人民解放軍的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攻堅戰、阻擊戰、指揮工作與指揮關係等問題,作了系統和詳盡的報告。
特別是對戰爭發展到敵我雙方大兵團交戰時經常會出現的大規模平原村落攻堅戰中的一些問題,都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改進戰術的意見。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看了這個報告,大加讚賞說:「這是我很少看到的高水平的總結,可謂高屋建瓴啊!」
9月,郭化若調任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在淮海戰役期間,鑒於部隊連續作戰傷亡較多,兵員無法及時補充,郭化若根據中共華東野戰軍前委的指示和當時急劇變化的政治軍事形勢,提出了大膽放手補充國民黨軍俘虜以充實連隊,同時大力加強連隊溶俘工作的意見。
在淮海戰役發起不久後召開的一次縱隊政治工作會議上,與會人員對能不能突破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原先關於「二老帶一新」(即兩個老兵帶一個新兵)的規定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郭化若根據在部隊調查的情況作了發言,他說:「這次戰役中俘虜兵的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很多都是新抓來的壯丁,老兵痞少了。
經過訴苦和兩種軍隊對比的教育,他們覺悟得很快,掉轉槍口就打蔣介石。
現在形勢和兩個月前大不相同,濟南、鄭州、開封、長春、瀋陽一個個被我們奪取了,他們覺得跟蔣介石沒有出路,相信共產黨一定會解放中國,過來了就不走了。
我們觀察問題,要著眼於新出現的情況。
『二老帶一新』是根據過去情況規定下來的,現在情況起了變化,規定能不能作些改變呢?」
為了統一認識,郭化若讓大家先分頭下去作深入調查。
兩天後再集中討論時,大家的意見就一致了。
事實說明,不少連隊早就突破了「二老帶一新」,不僅「一老帶一新」的連隊能照樣打勝仗,「一老帶二新」的連隊也能打勝。
俘虜來了,只需三四個小時,分清是官還是兵,是戰鬥兵還是勤雜兵,再進行簡短的入伍教育,就可以分到班裡去,很快就能投入戰鬥。
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4縱政治部草擬了《關於即俘即補、即教即戰的指示》,經郭化若審定後,又經縱隊黨委一致同意,由郭化若親自將這份指示草稿帶到野戰軍政治部,向華東野戰軍前委請示,獲得同意後立即電話告知縱隊政治部下發執行。
1949年2月,郭化若任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政委、黨委書記。
郭化若1955年5月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73年12月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郭化若受到人們的尊崇,還由於他真誠正直的人格,溫文儒雅的風範。
在軍事科學院工作時期,有一次,助手吳如嵩幫他寫一個材料。
但郭化若看後幾乎全文作了修改,只剩下幾個字。
吳如嵩說:「郭副院長,稿子您幾乎全都改寫了,何必勾來划去留這幾個字,您老多費事啊!」郭化若笑著說:「我這是從毛主席那裡學來的,這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有一次,我看到毛主席修改別人一篇文章,有一頁改得只剩一個『的』字還保留著。
」1982年,郭化若從領導崗位退了下來。
1995年11月26日,一代儒將郭化若病逝,享年91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註明轉自《黨史博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