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士春秋連載-97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蘇秦合縱——「忽悠」的話里也有善言
戰國之年,正是說客縱橫天下,策士舌傾列國的時代。
一國之君「好士」而又不識「何謂士」,必然會被忽悠。
齊湣王一繼位,就有人來忽悠他。
來忽悠他的,又正是縱橫家裡的大腕蘇秦。
《史記·蘇秦列傳》載:齊宣王卒,湣王即位,當時以客卿身份留在齊國的蘇秦立即遊說齊湣王,勸他大興土木。
蘇秦說,大王應一方面「厚葬以明孝」,通過為先王大造陵寢以示孝道;同時「高宮室,大苑囿」,通過擴建王宮「以明得意」,顯示大王春風得志,民眾喜大普奔。
蘇秦之所以這樣忽悠齊湣王,其真實意圖,則是「欲破敝齊而為燕」,也即通過消耗齊國的國力,達到有利於燕國的目的。
蘇秦一生縱橫捭闔,與齊、燕兩國淵源最深。
傳載:蘇秦是東周雒(洛)陽人,早年「東事師於齊」,在齊國就學於著名的鬼谷先生。
學成後「出遊數歲」卻「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都嘲笑他「釋本而事口舌」,只是個嘴把式。
蘇秦於是懸樑刺股,轉攻黃老,惡補「周書陰符」。
一年後繼續遊說,又遭周王、秦王、趙王所拒,直至見到燕文侯,推出南北六國「合縱」對抗強秦之策,才一炮而紅。
蘇秦得到燕文侯的信任,利用其資助的「車馬金帛」,與趙、韓、魏、齊、楚五國相約合縱抗秦。
五國之君被蘇秦的言辭打動,紛紛表示願意「奉社稷以從」。
蘇秦於是「並相六國」,以「合縱長」身份兼掛六國相印,又得趙王封地,揚眉吐氣,衣錦還鄉。
蘇秦挑起合縱大旗,秦國受到有效克制,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但後來,秦國挑動齊國聯合魏國伐趙,趙王遷怒於蘇秦,蘇秦只得離開趙國,回到燕國,合縱聯盟宣告解散。
再後來,齊宣王乘燕國新老國君交替之機出兵伐燕「取十城」,合縱之策再受打擊。
蘇秦由此恨上齊國,發誓「必報齊」。
蘇秦與「懸樑刺股」
「頭懸樑,錐刺股」的說法,最早出於蘇秦出道前苦讀「周書陰符」的故事:《戰國策·秦策》載,蘇秦那時「讀書欲睡」,於是「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這便是「錐刺股」的由來。
「頭懸樑」則出於後世另一縱橫家孫敬。
《漢書》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
後來,這兩段故事合為成語「懸樑刺股」,用以形容讀書人的勤勉,也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科考史上曾讓無數莘莘學子心驚肉跳的勵志名言。
圖為根據這一成語創作的浮雕作品。
蘇秦雖說與齊國結怨,但此後他與齊王的對話中,許多說辭都還比較中肯,其中不乏對齊王有益的勸諫。
比如齊國乘人之危攻取燕國十座城池之後,蘇秦替燕易王與齊宣王交涉。
蘇秦一見齊王,先是「俯而慶」,祝賀他作戰取勝,接著又「仰而吊」,對齊王行哀弔之禮。
齊王問:先生何以哀弔寡人?蘇秦答道:臣聽說飢餓的人寧可餓死也不吃有毒的烏喙草,因為被毒死與餓死一樣可悲。
而今大王所為之事正如以烏喙充飢。
燕國雖弱小,燕易王卻是秦王少婿,大王掠取燕國十城,等於與強秦為仇。
假如燕國前來報復,秦國必招天下之精兵緊隨其後,齊國何其危殆!見齊宣王嚇得「愀然變色」,蘇秦又說:臣聞古之善於謀事者,能夠「轉禍為福,因敗為功」。
大王如能聽臣計策,應當歸還燕國十城。
燕國收復失地,必喜;秦王得知大王是看在自己面子上歸還燕國城池,亦必喜。
燕、秦兩國都與齊國交好,大王即可「號令天下」,列國「莫敢不聽」。
齊宣王說:「善。
」於是歸還了燕國十城。
蘇秦促使齊國歸還城池,雖是為了幫助對他有恩的燕國,但他的話也的確說中了齊宣王的軟肋。
齊宣王稱霸野心太重,曾受到包括孟子、田駢等有識之士勸阻;蘇秦的話其實也是苦口良藥,而且更加對症,效果更明顯。
齊湣王高調即位,霸王之心不亞乃父,一度與秦國東西連橫,各自稱帝,蘇秦也給他潑過冷水。
《戰國策·齊策》載,蘇秦自燕往齊,齊湣王興沖沖告訴他:秦國稱「西帝」,派穰侯魏冉送來「東帝」稱號,你怎麼看?蘇秦告訴他稱帝不得人心,勸他放棄稱帝。
但蘇秦接下來勸齊王放棄連橫,討伐宋國並與秦為敵,則顯然是出於禍心。
結果,齊國終因伐宋耗盡國力,又被秦、燕兩國接連攻擊而垮台。
蘇秦遇刺於齊,為燕充當臥底之事隨之敗露。
然而回過頭看,蘇秦勸齊湣王不稱帝的那些諫言,其實也不都是忽悠。
比如「善為國者,順民之意」,「強大之禍,常以王人為意」;又比如「戰者,國之殘也」,「攻戰之道,非師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間;百尺之沖,折之衽席之上」。
這些為政、治軍的善言,假如齊湣王都能聽得進,也不至於落得國破身亡。
(連載97·謝絕轉載)
本報專稿 風乎舞雩
歡迎點擊您喜歡的內容【朋友圈】, 法制文萃報微信平台可以使您了解更多更專業的新聞熱點資訊、文化藝術信息、歷史檔案鉤沉、健康保健指南,並提供重要的法律服務意見。
還能夠與本報進行互動、分享、交流!歡迎你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關注我們:
1、點擊螢幕右上角按鈕,【查看官方帳號】可以關注我們;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眾帳號】中查找:fzwcb19920101;
3、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
丞相遇刺,臨死前說:將我屍體五馬分屍,必能找到兇手,果然應驗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戰亂不斷。但也湧現出了一大批謀士,縱橫馳騁,獲取功名。而在這其中,蘇秦無疑是最成功的一位,他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說六國聯合共同抗秦,身兼六國丞相配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