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父親是叫司馬防嗎?他參加過董承之變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裡,有一塊《司馬芳殘碑》,該碑的碑額題名《漢故司隸校尉京兆尹司馬君之碑頌》,該「司馬君」據稱是司馬懿的父親。
為什麼這麼說?先看碑文:
君諱芳字文豫河內……
次雖五德迭興而官……
周人歌德著於雅頌……
未啟封國於殷墟遂家……
顯考儁以資望之重識……
幾位專家認定該碑的「司馬芳」即「司馬防」也,理由是傳統史料對司馬防的記載是這樣的: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曰:
為尚書右丞司馬建公所舉。
及公為王,召建公到鄴,與歡飲,謂建公曰:「孤今日可復作尉否?」建公曰:「昔舉大王時,適可作尉耳。
」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馬宣王之父。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四體書勢》序曰:「梁鵠以公為北部尉。
」
《三國志注·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司馬彪序傳曰:朗祖父俊,字元異,博學好古,倜儻有大度。
長八尺三寸,腰帶十圍,儀狀魁岸,與眾有異,鄉黨宗族咸景附焉。
位至潁川太守。
父防,字建公,性質直公方,雖間居宴處,威儀不忒。
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誦者數十萬言。
少仕州郡,歷官洛陽令、京兆尹,以年老轉拜騎都尉。
養志閭巷,闔門自守。
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
年七十一,建安二十四年終。
有子八人,朗最長,次即晉宣皇帝也。
段紹嘉在《司馬芳殘碑出土經過及初步研究》(《人文雜誌》1957年第3期)中認為「防」之所以被刻成「芳」,是因為避諱所致,魏X帝全名曹芳,為避「芳」的諱,而「芳」、「防」音近,所以改「芳」為「防」。
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那麼司馬懿的父親很有可能應該叫「司馬芳」。
不過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了,碑刻所見司馬芳的「字」為「文豫」,而《晉書》則說司馬防的「字」為「建公」,可見並不一致。
所以有的專家認為,碑刻中的「司馬芳」並非司馬懿之父「司馬防」。
理由也非常明確:
施蟄存則在《晉立漢京兆尹司馬文預碑》(《水經注碑錄》,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年)中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引《水經注》,字文豫。
《水經注·水十九》記云:「明渠又東逕漢高祖長樂宮北……故渠北有樓,豎漢京兆尹司馬文預碑。
」而「防乃宣帝之父,晉既受禪,必上尊號,豈可仍以漢官題碑額。
芳必防之昆季,《晉書》失錄耳」。
他認為司馬芳是司馬芳的家族兄弟,只是《晉書》沒有忘記記載罷了。
陝師大碩士郭叢也贊同施蟄存的觀點,他在《《司馬芳殘碑》碑主司馬芳新考》(《中華文史論叢》2014年版)中從這個碑刻的背部屬吏杜畿考證,通過杜畿任京兆尹主簿與功曹前前後後的考證以及與司馬防、司馬防任職的對比,推斷司馬芳並非司馬防。
由於沒有其他佐證,學術界關於「司馬芳」是否就是司馬懿之父「司馬防」還有爭議,尚無定論。
如果你感興趣,完全可以在遊覽西安碑林的時候找到這塊《司馬防殘碑》,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不過從上述傳統史料,我們並沒發現司馬防參與過董承之亂。
史載: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司馬防是一個典型的儒生,處事低調,所謂「養志閭巷,闔門自守。
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他「養志閭巷,闔門自守」,因而在亂世中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因而培養出了司馬家的「八達」。
不僅自己做官做到京兆尹,而且大兒子司馬朗、二兒子司馬懿也分別在朝廷任職。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要移花接木讓司馬防參與董承之變?而且拉上楊修的父親楊彪呢?
這是為了製造戲劇衝突。
記載司馬懿的主要傳記在《晉書·本紀第一》,關於司馬懿的年輕時候的記述是什麼樣的呢?史載:
可見司馬懿被曹操看上,主要是因為自己做了上計吏。
漢代規定地方郡國定期要派一名屬吏到中央匯報地方財務、經濟狀況,而這位代表郡國的屬吏就為上計吏,而上計吏一般擁有良好的長相、品德、才幹,所以也是地方郡守向中央推舉的人選,這就是「舉孝廉」。
司馬懿作為河內郡的上計吏,到了中央,就受到了曹操的關注,所以曹操想徵辟他為自己的屬吏,服事於司空府,而司馬懿不干,於是裝中風而躲避曹操的徵辟。
《軍師聯盟》改裝中風為裝腿傷,也算是一個相近的解決方式。
但司馬懿作為上計吏的故事卻遭到了修改,編劇可能覺得這個故事作為戲劇開頭不夠刺激,所以「創造」了一場矛盾,將司馬防帶入三國歷史上著名的刺曹的「董承之亂」。
實際上三國歷史中不僅司馬防沒有參加過董承之亂,而且楊彪也沒有參與過,楊修與司馬懿PK的事情,更是為了製造戲劇衝突所創設的一場大戲。
不過楊家、司馬家確實是東漢高門大戶,楊家四世三公,司馬家則世吏二千石。
不過換成現代語言的話,楊家屢出副國級官員,司馬家只是省部級官員,司馬家與楊家相比,資質還是相差一截的。
在東漢,能夠與楊家相捋的其實是袁家,也就是袁紹、袁術所在的家族,不用我講,你肯定知道袁紹的袁家也是四世三公,真可謂東漢望族了。
可惜袁紹後來被曹操官渡之戰打敗,楊修作為曹操的屬吏因嫉被殺,潁川荀氏(代表人物荀彧)、河北崔氏(代表人物崔琰)也相繼死去,可見曹操對高門大族還是非常防範的。
不過曹操並不能阻擋歷史的車輪,他萬萬沒想到同樣出身於高門大族的司馬懿,在他死後竟然成了曹魏政權的掘墓人,更沒想到他苦心經營的統一大業在晉朝短暫的統一之後,終而分崩離析,南安於江東的華夏正統——東晉政權也徹底落入了士族的手中。
文/鳳陽編輯
精明一世的曹操,沒除掉他,是嚴重失誤
曹操是三國中最突出的一個人物,是個了不起的大英雄,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文韜武略,精明無比,是著名的奸雄。如果三國中沒有他,整個三國都會黯然失色。
司馬家篡位到底是不是司馬懿的想法,一個不一樣的司馬懿
司馬懿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知道什麼時候該隱藏自己,什麼時候應該表現自己。曹操和曹丕在世時一直在隱忍。司馬懿臨死前為表自己的衷心還不忘在臨死前對他的兒子們說:千萬不要造反,一定要衷心輔佐。曹操留...
三國最成功的世家大族:司馬八達!
司馬防是東漢末年官員、殷國王室之後,三國時期著名人物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生有八個兒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司馬八達」。司馬防擔任過洛陽令、京兆尹等職,為人耿直公正不阿,是潁川名門「司馬氏」的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