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曹操獻計無數,智謀堪比孔明,為何最後卻無人知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代出現了不少的能人異士。
比如郭嘉的鬼謀,荀彧的悲劇色彩,賈詡亂武的傳奇,而荀攸作為謀主,更多的是在戰術層面指導曹操獲勝。
三國志中有載:公達前後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
繇撰集未就,會薨,故世不得盡聞也。
《魏書十·荀攸傳》
可見荀攸曾有十二奇策,可惜沒有傳世。
但是在記載中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一二:乃引沂、泗灌城,城潰,生禽布。
《魏書十·荀攸傳》————敗呂布是荀攸之謀。
此外,擊殺顏良、文丑皆有荀攸畫策。
荀攸在三國志魏書中,與荀彧、賈詡同傳,可見其在曹操早期平定北方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至於不出名一事,很有意思的是三國志也有類似記載:
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甯武不能過也。
」《魏書十·荀攸傳》
可以看出荀攸是那種內斂型的人,看上去其貌不揚,胸中卻藏有韜謀兵略。
「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
公達其次也。
」
可是,在《三國演義》里,荀攸戲份極少。
這也得怪作者羅貫中。
比如荀攸勸曹操別打張繡,免得張繡和劉表勾結,曹操不聽,事後如荀攸所料,曹操跟荀攸道歉了。
比如水淹下邳,明明是荀攸與郭嘉主謀,到《演義》里就變成荀彧和郭嘉主謀了。
攸與郭嘉說曰:「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泗灌城,城潰,生禽布。
比如是荀攸畫策突襲白馬,斬了顏良——這功勞全被關羽一人吃了。
比如斬文丑時,荀攸和曹操著名的心有靈犀互相微笑——這個也被關羽的榮耀遮蓋了。
比如許攸來投,諸將懷疑,只有賈詡和荀攸勸曹操去襲烏巢;之後張郃投降,曹洪不肯收納,只有荀攸判斷可以收納——這些全被羅貫中吃了。
荀攸默默無名,第二怪他小叔叔。
很多人知道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未必知道荀攸比他叔叔大六歲呢。
荀攸的小叔叔太有名了,導致許多事兒都壓住了荀攸。
荀攸默默無名,第三怪他自己。
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自是韜及內外莫敢復問軍國事也。
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甯武不能過也。
」
簡單說就是,許多事兒都是耳朵根子邊磨磨唧唧說的。
但荀攸是從頭到尾低調,而且沒有什麼場外緋聞。
既沒有荀彧的悲情命運和香帥范兒,又不如郭嘉的風流不羈,簡直沒有任何花邊新聞。
荀攸默默無名,第四怪鍾繇。
公達前後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
繇撰集未就,會薨,故世不得盡聞也。
實際上,作為荀彧之侄,荀攸在荀彧死後也被曹操逐漸邊緣化,他甚至逼荀攸表態,直到荀攸唯唯諾諾地表明「唯丞相是從」。
儘管如此,曹操仍不再像以前一樣信任他,但荀攸威望太高不便拿下,他便把荀攸改為中軍師,另設前後軍師等人牽制荀攸。
試想,荀攸此時還能怎樣?只有唯唯諾諾,碌碌無為,度過餘生。
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不是郭嘉,不是荀彧,而是他
三國時期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而這各路諸侯手下總有幾個運籌帷幄,操控天下,掌握神國之謀的天下奇才,比如劉備,最典型的人才莫過於諸葛孔明,現在已經成為了智慧的化身,而在曹操陣營,最著名的謀士莫過於現...
三國中,曹操哭過的九個牛人,四人曾在呂布營中
本文以正史《三國志》(裴松之注本)為依據,三國演義不做參考,喜歡演義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曹操哭過的九個牛人如下。 一,荀攸。荀攸,字公達。《三國志·魏書·荀攸傳》記載,董卓作亂時,荀攸因與人密謀...
誰是曹操的第一功勳謀臣?盤點曹操的五大謀士
曹操帳下謀士眾多,他們運籌帷幄,為魏國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輔臣雲集,就無人像諸葛亮在蜀國那般被眾星拱月,對壘誰是第一功勳謀臣也見仁見智。在筆者看來,則以荀彧莫屬。 荀彧字文若,豫州潁川人。永...
他們是曹操五大謀士,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結局卻又差之千里
說起三國爭霸,大部分三國粉是比較喜歡曹操,尤其是曹操的謀士,更是讓不少人痴迷。曹操和劉備與孫權相比,不僅地域最為廣泛,武將和謀士同樣眾多,其中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那麼這些人在...
曹操帳下最厲害的謀主,勝過郭嘉,為何卻一直默默無名
熟讀三國歷史,陳壽的《三國志》相對來說,是一部可信度有依據的歷史記載。曹操手上謀臣眾多,其中最厲害的,堪稱首席謀主的當屬荀攸。正史記載曹操說過:「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
曹魏頂級首席謀士荀攸為何沒有郭嘉名氣大?荀攸真的像電視劇一樣被賜死的嗎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傑出戰術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