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評古代十位帝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十位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出自軍人家庭,祖上追溯四代都是當官的,而且官階都不低。

趙匡胤是柴榮手下的大將,跟著柴榮南征北戰,一步一步在後周建立起威望,直到顯德六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三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史料記載是趙匡胤被迫的,小編覺得被迫可能性不大,雖然說是兵變,事實上當時基本是兵不血刃的拿下都城開封,這基本就是早就計劃好的)

隨後便是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柴宗訓位。

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趙匡胤在當時確實是實力最強,也是最有能力的,建國後的趙匡胤是南征北戰,先是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加強中央集權,又於建隆四年(963年)平復荊南、湖南,乾德三年(965年)滅蜀,開寶四年(971年)滅南漢,開寶八年(975年)滅南唐,基本完成了江南的統一。

宋太祖在位期間,採取「先南後北」的戰略使國家逐步走向統一,同時巧妙用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之前的中原大地已經分裂了300年,百姓已經極度期盼和平。

也許是盛極必衰,衰及必勝,歷經300年戰火的中原大地迎來了難得的和平,趙匡胤的重文抑武政策,造就了宋朝時期極度輝煌的文化氣象,不過這也導致宋一朝一直早軍事上的虛弱。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50歲,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確實是一位難得的有為明君!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九位隋文帝 楊堅

公元581年3月4日,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繼皇帝位。

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從亂世中統一天下的皇帝,無非兩個,一個秦始皇嬴政,一個隋文帝楊堅。


公元581年3月4日,北周的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

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7年(開皇七年)隋滅後梁, 公元589年(開皇九年)隋滅陳,統一全國。

公元602年(仁壽二年)隋軍大破突厥,奪回了河套地區,把邊界擴展到陰山以北。

楊堅開創的「甲兵強盛」、「風行萬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險」 、「單于款塞」。

隋文帝統一天下以後開始對漢文化的修復,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五胡亂華以及幾百年的戰爭機會被毀於一旦,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

「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

隋文帝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並且簡化地方官制,創立科舉制度,推行均田制,設置糧倉,改革貨幣,規劃城市設計等等一系列政策,即便隋朝覆滅這些政策依然為後世所沿用。

這些政策的意義是僅次於始皇帝開創的「皇帝思想",以及漢武帝開創的」儒家治國」。

可以說盛唐有一半的功勞都在隋朝兩帝身上。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八位 漢武帝劉徹

(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

從劉徹的諡號就可以看出,劉徹是一位武皇帝,其在位期間大漢朝的武功達到極致鼎盛的狀態。

武帝期間,大漢朝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基本樹清周邊所有的敵對勢力,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武帝登基時,漢朝已經建國六十餘年,而且經過文、景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國朝的國力達到了最鼎盛的時候,尤其是景帝期間平滅七國之亂,基本上解決了內部矛盾,為武帝完成中央集權,一致對外打下基礎。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得以掌握大權。

為了進一步完成中央集權,頒布了推恩令,設立刺史檢查地方,收歸冶鐵、煮鹽、釀酒為中央,一併收歸的還有鑄幣權,使得財政權也收歸中央,大量增加中央財政收入。

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力,武帝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

權利集中了,國庫充盈了,思想統一了,那麼接下去就是對外擴張了。

戰國末期,匈奴開始不斷南侵,他們燒殺搶掠,給邊境地區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漢初,漢高祖被困白登山,漢廷被迫與匈奴和親,至武帝共有10位公主遠嫁匈奴(基本都是假的,但也是奇恥大辱),直到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達到頂峰,漢武帝悍然出兵,決定武力懲罰匈奴。

元朔二年,匈奴入侵,漢武帝派衛青、李息出兵雲中郡,大破匈奴軍於河套地區,俘虜數千人,一舉收復失陷多年的河套地區。

元狩二年,漢武帝命霍去病領兵遠征匈奴,殲敵8000多人,殺匈奴二王。

同年夏,霍去病與大將公孫敖出塞外2000餘里,斬獲匈奴三萬餘人,迫使匈奴琿邪王殺休屠王,率4萬人歸漢。

元狩四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10萬鐵騎,近10萬匹馬負載輜重,幾十萬步兵殿後,分道北征,西路衛青軍擊敗單于,殲敵一萬九千;東路霍去病行軍2000餘里,生擒匈奴屯頭王、韓王,前後殲敵七萬餘人,一直打到狼居胥山。

在那霍去病代表漢王朝舉行封禪禮。

至此,匈奴遭重創,十七年未敢南下。

在此期間武帝還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並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

晚年的武帝確是窮兵黷武,偏信方士之言,追求長生,又四處巡遊,幾乎耗盡了國力,最嚴重的是造成了巫蠱之禍,逼死了自己教導了半輩子的繼承人,導致武帝死後國家權利沒有順利的交接,西漢也因此由盛轉衰。

縱觀武帝一生,雖無興盛文治,卻在武功一途達到鼎盛,縱觀歷史,亦無人能在武功一途超越,能比肩者唯始皇帝。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七位 唐太宗 李世民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唐太宗是一位文治武功都非常突出的帝王。

大業年間,唐太宗便多次誰他父親征戰突厥,平定叛亂。

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

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

公元617年農曆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唐立國後,太宗更是四方征戰。

自武德元年起,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太原起兵時,唐高祖李淵曾經承諾事成後封李世民為太子,結果高祖出爾反爾敕封了長子李建成,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太宗殺兄戮弟,逼迫高祖退位,血腥的登上了帝位,並且間接開了有唐一朝的帝王都是血腥登基的惡例。

太宗即位後對國家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此外太宗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君臣同心協力造就的貞觀之治,使官吏廉能,社會安定,人民豐衣足食,解決溫飽,經濟發展迅速,造成中興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業。

還有一點值得註明,唐太宗確實是以為心胸非常寬廣的帝王,縱觀中國歷史很少有一位帝王能像李世民一樣善待有功之臣。

像漢高祖、隋文帝、以及後期的老朱家,這些大功績的帝王在立國後都會紛紛減除開國功臣,尤其是老朱家的刻薄寡恩,而唐太宗可以說沒有無故殺過一位大功臣,哪怕面對魏徵這樣的口水君都是一忍再忍,由此可見太宗心胸之寬廣!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六位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

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

永樂帝可以說是古來最強的統帥皇帝,從偏安一隅到打敗當時建國不久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建文帝只花了四年時間。

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啊,也就本朝太祖可以試比高。

老朱家的人確實都是一幫子硬骨頭,「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老朱家終明一朝都在執行的,應該說是漢民族脊樑最挺直的一朝。

明朝統一全國後,北方邊患仍然十分嚴重。

靖難之役後朱棣由北平進入南京登基稱帝,因北方時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威脅,且還有後元蒙古勢力的南襲,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興王之地,所以永樂皇帝朱棣在1421年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京師。

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師靠近邊關重鎮山海關,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間對此稱為「天子守國門」。

然而至崇禎皇帝時,明王朝內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但當時後金的軍隊多被擋在山海關之外。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禎皇帝至死不退,弔死煤山,民間對此事件稱為「君王死社稷」。

明成祖為了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從公元1410年(永樂八年)開始,到公元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永樂帝一共五次北伐,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也有效地打擊了蒙古貴族勢力的侵擾破壞,保障了邊境的安寧,有利於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進一步鞏固中央政權的統治地位。

且五次北伐皆是御駕親征,五次皆得勝。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永樂帝在位期間下令纂修的《永樂大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可惜很多都在清末遺失)。

永樂四年(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開始奉旨徵調工匠、民夫上百萬人,正式營建北京宮殿。

今天遊客看到的故宮、天壇、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等規模宏大的建築,就是自此開始陸續建造的。

中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海軍也是在永樂期間組建的。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餘人,乘「寶船」六十二艘,遠航西洋。

先後一共七次出海遠航,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



明成祖在位期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五位 漢光武帝劉秀

光武帝劉秀其實是一位功績、能力都非常卓著的帝王。

公元8年,漢室勢危,王莽取漢代之,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

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

接著便是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在確定天下確已分崩,遂起兵。

當時西漢宗室劉玄被聯軍擁立為帝,以此來對抗王莽政權,而當時的劉秀只是一個偏將軍。

昆陽之戰中,劉秀的遠見卓識和奇謀妙計幫助起義軍大勝王莽軍隊,最終覆滅了新莽政權。

昆陽之役,劉秀立下首功,一戰成名,但也因此鋒芒畢露,遭到猜忌,但是劉秀極善於隱忍,哪怕哥哥被更始帝殺害,劉秀依然極力忍耐,並越發顯得恭敬。

臥薪嘗膽的劉秀終於等到機會,在結交極力巴結當時的權臣左丞相曹竟後,劉秀獲得了「持節北渡河」的機會。

「單車空節巡河北」的劉秀在得到好友鄧禹和上谷太守耿況之子耿弇的鼎力相助後,得以重整旗鼓,並很快就攻破了邯鄲,推翻了當時河北的王郎政權。

通過政治聯姻,劉秀的勢力越發壯大,最終與更始帝決裂,於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即位之後,漢光武帝劉秀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先後消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終於使得戰亂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

劉秀統一中國後實行輕徭薄稅,興修水利,罷免貪官污吏,加強中央集權,精兵簡政裁併郡縣,精簡官員等一系列政策。

此後為了能儘快恢復民力,劉秀還實行了偃武修文,不尚邊功,與民休戚的政策。

東漢初年也因此使得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了解過漢光武帝的讀者會發現,事實上光武帝的文治武功可以說是兩漢帝王中最傑出的,其政治、軍事才能應為漢帝王之首!只是後世對這位帝王的卻顯得不為人知,小編覺得難以理解!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四位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應該算最傳奇的皇帝,放過牛,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後來參加起義做了將軍,最後更開創了大明朝。

可以說他把古中國最有前途的職業混了個遍。


這位洪武大帝最名流後史的就是起於微末,成就帝業,推翻元朝統治,回復漢室江山,奪回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

其次便是殺有功之臣,洪武帝可以說是最心性涼薄的人,助他奪得天下的功臣基本都沒有好下場。

不過有明一朝對待百姓的壓榨確實最輕的,賦稅,徭役都是輕的。

此等帝王功過實在無法評價!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三位 漢高祖劉邦

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草根崛起的第一代表人物!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二位 武周武曌

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御極女帝!

在以男子為尊的中國古代,以女子身份即皇帝位,可想而知武曌是有多強勢。

唐盛四朝,她歷三代,簡直不可理喻······

文治 ★★★★★★ 武功 ★★★★★★ 影響力 ★★★★★★★★

第一位 秦始皇嬴政

千古第一帝,統八方,御六合,是為始皇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九大帝王級軍事戰略家

有人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不尚武的民族,幾千年一直被遊牧民族侵擾;有人說,中國人一直都是重文輕武,幾千年形成了懦弱的性格;還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大都昏庸無能,治理無方擾民有術。事實真的是這樣...

千古帝王,排名第一的他毫無懸念!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裡,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