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和張良誰厲害?劉邦為什麼十分信任張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其實兩人在古代的時候都是重量級的人物,關於他們倆人的典故也有很多,有的人崇拜的范增,也有的人喜歡的是張良,可見這兩位都有過人之處,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當年的劉邦為什麼能那麼信任張良吧。
范增和張良誰厲害
楚漢之爭,占有絕對優勢的項羽卻敗在了劉邦手中。
人們總結項羽失敗的原因,除了政治軍事方面,更多的集中在用人方面。
應該說,從古到今,這種看法是比較一致的。
劉邦當了皇帝,在和群臣議論得失天下時,高起、王陵說項羽「妒賢嫉能」,劉邦自己也說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傑能為他所用是奪取天下的原因所在。
劉邦特別提到了項羽手下的范增,說項羽只有這麼一個人才還不能信用,所以他才會敗。
不過,范增僅僅在項氏集團可以算作一個人才,假如拿他的智謀和張良相比,可說是陋劣立見,根本就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反秦,范增前往投奔,在薛地與項梁相會。
他給項梁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立楚王后裔為王。
他認為,陳勝失敗的原因是沒有立楚王之後,而是自立為王;而項梁渡江以後所以發展迅速,就是人們認為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
項梁認同他的觀點,於是在民間找了一個放羊的孩子,說是楚懷王孫子,叫做熊心,立為楚王。
實在說,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范增所說陳勝失敗的原因是自立為王,事實上恰恰相反,早期的反秦豪傑打的都是陳勝旗號,只有在確認陳勝已死的情況下,人們才打自己的旗號。
項梁江東起事,人們追隨他是因為反秦,當時他並沒有打出復楚的旗號,陳嬰、英布、蒲將軍這些已經有一定實力的人還是歸附了他。
過江後,項梁作為薛地會議的召集人,如果這時候范增能夠建議項梁做一個「假楚王」,完全能夠為參加者所接受。
立了這個楚王,楚國的人才沒有蜂擁而至,倒是來了個宋義,時時處處掣肘項羽。
要不是項羽果斷殺了這個「卿子冠軍」,項氏集團很快就會被邊緣化。
可以說,這是項氏集團政治上最大的敗筆,始作俑者就是范增,因為他是項氏集團的謀士,而不是楚懷王的謀士。
項羽失敗有很多原因,立楚懷王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了這個楚王,項羽只能做一個霸王,一個比他人強壯一點兒的王,而不是天下的共主,「共主」是楚懷王。
當項羽感覺到這個楚王已經成了他的絆腳石,將他殺了,很多人都背叛了項羽。
這時候,當初立楚王智謀的陋劣立刻顯現,不管是諸侯國還是群臣,人家背叛的是楚國,而不是主子和國家。
劉邦跟張良的關係
張良出身韓國貴族世家,祖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的韓昭侯、宣惠王、襄王三朝的宰相。
父親張平,也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秦始皇滅六國,使像張良這樣的六國舊貴族心生亡國之恨,他們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一起,仇恨的焦點只有一個就是反秦。
張良最初反秦的計劃很簡單,就是直接行刺秦始皇,因為前邊已經有荊軻刺秦的教訓,所以在秦宮裡行刺秦始皇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在秦始皇出行的路上動手,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張良找到了一個大力士,並散盡家財為他打制了一隻重達60公斤的大鐵錘,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
公元前218年,張良得到了秦始皇東巡的消息,他和那個大力士搶先埋伏在秦始皇東巡的必經之路——古博浪沙。
當秦始皇的車隊到來之後,那個大力士扔出了大錘,可惜只是砸壞了秦始皇車隊的副車,行刺行動失敗。
秦始皇在此之前已經有過被刺的經驗,時間長了也自然會防備。
他每次出巡都準備四駕一模一樣的車輦,時常換著坐。
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到底那輛車上坐著秦始皇。
歷史揭秘:劉邦為什麼十分信任張良?
劉邦為何如此信任張良呢?在漢初三傑中,劉邦對他的評價是決勝千里之外,張良的一生計謀又是怎麼來的呢?對功臣屢下殺手的劉邦又為何沒殺張良?張良出身韓國貴族世家,祖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的韓昭侯...
陳勝的政治死結:范增的分析
項羽的首席決策顧問,范增先生在項梁起兵時為項氏家族分析了陳勝失敗的原因,以供項梁參考。《史記·項羽世家》中是這樣記載的: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
項羽為什麼會失敗?劉邦:他沒有重用一個人
秦末時期,楚漢爭霸,勝利者劉邦建立大漢,失敗者項羽則烏江自刎。戰事之初,項羽在各方面都有優勢,為什麼在最後卻以失敗告終?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劉邦,則認為項羽沒有重用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