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王平為什麼捨棄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43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那個亂世,是一個降將遍地走的時代。
當時大部分名將,都有過降敵的經歷,例如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張郃、徐晃都是降將,江東甘寧是降將,甚至連忠義雙全的關羽,也曾短暫投降過曹操。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選擇成為降將,都是放棄弱的一方,投靠更加強大的勢力。
可是,在當時卻有一個人例外,他原本是曹操的麾下,卻在漢中之戰的時候,背棄曹操,投靠了相對較弱的劉備。
他是誰呢?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後來接替魏延,成為漢中守將,一戰擊潰曹爽十萬大軍的王平。
王平投靠劉備的時候,雖然還是一個小人物,但是他在蜀漢立下的功勞,件件都不容小覷。
例如街亭之戰,他力勸馬謖不要違令,之後又在馬謖被擊潰時,保護了自己的部曲,收攏了其他將領麾下的散卒;他沉默寡言,非常有威嚴,成為了「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領,為蜀漢打造出了一支精銳;魏延與楊儀爭權,差點引發內鬥,他一句話導致魏延的士兵逃散,等等。
通過這些事,我們不難看出他的能力。
而作為一個不識字的武將,能夠有這些成就,可見他見識過人。
也就是說,這樣一個人,不可能因為曹操和劉備的一時勝敗,誤認為劉備比曹操強大,那麼他為什麼背棄曹操,選擇了挑靠劉備呢?小編認為,他這樣做,可能與以下幾下原因有關。
一、故土難離
《三國志》記載:「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
……隨杜濩、朴胡詣洛陽,假校尉,從曹公征漢中。
」也就是說,他原本就是蜀地人氏,後來隨杜濩、朴胡等人到了洛陽,投奔了曹操,並參與了漢中之戰。
然而,曹操最終卻戰敗了,而且再無希望奪回漢中和益州。
這種情況下,王平選擇了投奔劉備,很可能與自己故鄉的歸屬有關。
二、在曹操麾下不受重用
通過王平後來的戰績,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然而曹操麾下人才太多,早已成名的名將,數不勝數。
再加上他文化水平很差,「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就算曹操再有知人之明,也很難注意到他。
因此他投奔曹操之後,僅是被任命為了代理校尉,出頭之日遙遙無期。
而劉備的勢力弱於曹操,麾下的大將也少,其知人之明又不弱於曹操,所以王平離開了曹操,投靠了劉備。
而劉備也沒有讓他失望,他剛來就被任命為了牙門將、裨將軍。
三、被魏軍遺棄
雖然正史中,沒有記載他與徐晃不和,遭到排擠等事,但是他當時地位極低,曹軍敗退的時候,不小心掉隊,或者被遺棄,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也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在或不或。
這種情況下,他沒辦法回到曹魏,只能投奔劉備。
也就說,他離開曹操,轉投劉備,很可能並非主動為之,而是被迫無奈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當時曹操強大,劉備弱小,但王平卻背棄曹操,投靠了劉備,既可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也可能是因為在曹操麾下,太容易被埋沒,或者是思念故土。
不過,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他的這一選擇,都是非常正確的,也正是因為他投靠了劉備,並得到重用,才成為了一代名將,為人熟知。
如果他繼續在曹營的話,或許很可能被一直埋沒,從而被歷史遺忘了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他本是曹魏大將,後投奔蜀漢,力挫張郃,屢建奇功!
三國當中,蜀漢最弱,東吳次之,實力最強的是曹魏,雖然蜀漢實力最弱,但是,他卻捨棄了實力最強的曹魏,投奔了蜀漢,並且屢建奇功,還兩次力挫曹魏名將張郃,他是誰呢?
曹操看走眼遺棄的小卒,投降劉備後成一代名將,上演真實版空城計
在魏、蜀、吳三國當中,蜀漢的實力最弱小,這不僅體現在地盤上,也體現在人才上。曹操起家時,曹氏、夏侯氏宗族內部都有猛將帥才;孫權坐擁江東時,也有父兄為他留下的大好基業。唯獨劉備比較慘,除了掛一個漢...
小將王平為什麼要背叛強大的曹操,而投奔弱小的劉備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劉備北上漢中與曹操爭奪的時候,劉備勢大,又占據有利地形,導致曹操被劉備擊敗,遂放棄漢中。在放棄漢中的時候,一位叫王平的小將卻選擇了背叛強大的曹操,而投奔弱小的劉備,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