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
西晉滅亡後,出於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
南渡導致了經濟重心南移。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
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
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
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東晉建立時,中原已淪喪於胡人之手。
中原漢族在祖逖、桓溫等名將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
東晉與五胡的戰爭,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
河淮地區為南北交戰的主戰場。
那麼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是誰啊?五胡亂華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倫。
司馬倫(?—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晉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異母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西晉宗室,藩王,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
曾一度登基稱帝,然不久即退位,故他的皇帝身份不算入西晉世系當中。
說起司馬倫,人家可是蜜罐之中長大的,出身高貴,不用受累。
司馬倫沒有什麼才能,學習成績很差,政治上也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在司馬皇族中抬不起頭,算是個坑爹的官二代,全靠他父親司馬懿的餘威苟且偷生。
,在大樹下乘涼了一輩子的人。
憑藉著老爹司馬懿的關係,以父蔭封安樂亭侯。
曹魏恢復爵位五等制後,司馬倫改封為東安子,並拜諫議大夫。
與庸碌無為的司馬倫相比,司馬倫的另外兩個兄弟司馬師司馬昭才能出眾,力壓群雄,輪流執掌朝政,是西晉政權集團的核心人物。
司馬懿死後,失去了靠山的司馬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好多年,因為志大才疏他的能力和司馬師司馬昭差很遠,兩兄弟的光輝完全籠罩了他,然而,司馬倫這個人有個優點,能沉住氣,你們優秀我鬥不過你們,我選擇隱忍,選擇等待時機,就這樣一直等到了司馬師司馬昭去世,司馬倫才有了出頭之日,筆者以為,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懂得沉住氣學會隱忍才能有機會,同時還要鍛鍊身體,健康長壽也是政權鬥爭的重要條件。
就在這時,司馬倫的侄子司馬炎當了皇帝,看見自己的叔叔可憐,就封司馬倫為琅琊郡王,當了官的司馬倫智商極其低下,竟然指揮手下的將軍去偷皇帝的御裘,事情敗露後滿朝震驚,叔叔竟然偷侄子的東西!一時間輿論譁然,大家都被司馬倫的無恥驚呆了,小夥伴們都說不出話來了。
諫議大夫劉毅等大臣強烈要求誅殺司馬倫,但晉武帝司馬炎並沒有將司馬倫殺掉,筆者認為,一來司馬倫愚蠢無能,並不足以對皇權構成威脅;二來晉武帝看到叔叔實在可憐,就動了惻隱之心。
後來晉武帝為了鞏固政權,就雞犬升天將只要是司馬家族的人全部封官,就這樣司馬倫再次成為了趙王,官拜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奉命鎮守關中。
到了任上後,毫無治理才能的司馬倫沒幾天功夫就把關中搞得天怒人怨,百姓民不聊生,又因為賞罰不公,施政無方,從而激起氐族、羌族的大規模反叛,百姓流離失所,戰火紛飛,愚蠢無能的司馬倫走到哪裡禍害到哪裡,一看司馬倫這麼不爭氣,晉武帝就就將司馬倫召回了京城。
直到司馬炎駕崩。
到京城後不甘於就此下野的司馬倫就去勾結新皇帝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靠著賈南風一時間官運亨通,這個晉惠帝是自己侄子司馬炎的兒子,就是自己的侄孫。
靠著賈南風上位後,司馬倫又勾結自己的八哥司馬彤一起設計處死了賈南風,控制了晉惠帝,效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司馬倫的能耐哪能與曹丞相相比呢?
獨斷專行的司馬倫不滿足自己的大都督身份,就廢了晉惠帝,自己做起了皇帝,此舉激起了八王反叛,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便利用天下的怨恨失望之心,紛紛舉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毫無帶兵能力,又離心判德所以很快就失敗了。
只得無奈的將皇位還給侄孫子晉惠帝,並帶著家人到金墉城避難。
遭到了天下人的恥笑
之後,梁王司馬肜上表請求誅殺司馬倫,於是朝廷派遣使者到金墉城將司馬倫賜死。
由司馬倫自編自導的一場歷史鬧劇就此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