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後1計,騙了我們2000年,至今無人能破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

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後隨劉備打天下,終讓蜀漢鼎足而立。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無不顯示他神人般的計謀。

雖他嘔心瀝血,卻難以逆天,統一中原大業尚未成,卻鬱鬱而終。

然而,他死前留有一計,迷惑世人2000年,至今無解。

1

諸葛亮人生最後一個計謀,並沒有用在鞠躬盡瘁的蜀國身上,而是用在了自己的身後事上,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妙」。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何要在自己的後事上煞費心機?這還要從另一位三國梟雄曹操說起。

現在許多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很受歡迎,並且從中講述能夠知道,盜墓的鼻祖那便是曹操。

當年,曹操的大軍中,有一支很特別的部隊,人數巨大,全由曹操設置的摸金校尉來辦理。

這些人不必上戰場,而專門搞錢,所謂摸金,那就是盜墓。

為此,曹操生前曾設有七十二疑冢,其目的就是為了防盜。

據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都打開,七十二具棺木分別從東西南北四個不同的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可謂是聲勢浩大啊,事實不就是為了迷惑世人的眼睛嘛。

既然曹操都能想到,那麼比曹操還要聰明的諸葛亮又怎會想不到呢?跟曹操一樣,諸葛亮身前也被很多人恨之入骨,恨不得掘墓鞭屍以解心頭之恨。

於是,心知肚明的諸葛亮臨終前寫信給後主劉禪,告訴他要將自己埋在定軍山,而且墓上不要攏土,不栽樹。

隨葬物品更是一件都不要,而且要求墓穴只需能放下棺材就行。

2

諸葛亮真身是否在此,千百年無人敢一探究竟。

後來明朝有一個牛人叫劉伯溫,劉伯溫以智謀見長。

因此,很多人也說他是諸葛亮轉世。

但是一統天下的劉伯溫,怎能服氣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於是,他便率人去挖諸葛亮的墓。

待諸葛亮墓被挖開後,劉伯溫立馬服氣。

他到底在諸葛亮的墓里看到什麼呢?

劉伯溫發現這墓乃是大碑套小碑,小碑上赫然寫著:吾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有誰?

劉伯溫一看這句話全身冒冷汗,當即跪拜,然後立馬打道回府。

3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沒人找得到諸葛亮的墓地在哪兒,所以諸葛亮的墓地才得以完整保存。

據說諸葛亮臨死前,曾特別囑咐劉禪讓五個人抬棺材,向南走,綁棺材的繩子那斷,就葬在哪,結果抬了三天三夜,繩子沒斷,於是五個人,就地給葬了。

後來劉禪知道,就將五個人全部賜死。

就這樣諸葛亮的墓就無人知曉,躲過了那些仇恨他的人。

於是有後人猜測,這或許是諸葛亮早就設計好的計謀,因為憑藉諸葛亮的智謀,怎會不知新繩子的結實程度豈是幾個人能輕鬆抬斷的呢?

此外,善於心計的他也料定抬棺之人會偷懶,而且軍人大多性情豪爽,口風不嚴,此事一旦被劉禪知曉,定不會輕饒了他們。

這樣一來,世上就不會有人知道他埋葬的真實地點了。

而我們現在所知的定軍山的墓,經後人研究只不過是諸葛亮的衣冠,諸葛亮的真身所在,至今仍無人知曉。

4

諸葛亮的計謀由此可見一斑,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還有許多精彩絕倫的計謀,比較為人所熟知的有:

空城計

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

三氣周瑜、借東風、隆中對、智算華容道、石八卦陣退陸遜、智收將維、定軍顯聖、七出祁山、火燒新野、遺計斬魏延、臥龍弔孝、木牛流馬、調虎離山、圍魏救趙、空城計、欲擒故縱、反間計、擒賊擒王、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火燒博望坡 、七擒孟獲 、智辱仲達 等等。

雖然僅僅是簡單的詞語但背後都蘊藏著峰迴路轉的故事。

唯有讀過三國的人方能體會!

5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被收錄在語文課本里:

《隆中對》、《楊修之死》人教版9年級上冊

《出師表》人教版9年級下冊

《失街亭》人教版高中2年級

孩子們從初中三年級開始接觸《三國演義》,但大多說都反應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因為課文只是三國中的選段,沒有前言,也沒有後語,孩子們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死記硬背!

沒有看過三國的孩子在背誦《出師表》的時候會說:怎麼這麼長,這麼難背!

看過三國的會覺得感動中帶著一絲絲難過:一個將近50的老人為了實現先帝的託付,再次率隊出征,對年幼的君主諄諄教導。

不知道諸葛亮與劉備的相遇相識相知,不知道劉禪的羸弱,又怎麼會理解老丞相的這番苦心!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簡簡單單幾句話,卻道出了真真切切老臣心。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讀這話心中就不覺得澎湃?!就不覺得激勵?!就不覺得熱血沸騰?!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當時第一次讀到最後這句,心中惘然若失,惘然若得,感動良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