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名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以食為天,隨著回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中華飲食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誕生了很多美食家、養生家和營養家,中國古代十大名廚分別為: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董小宛、宋五嫂、蕭美人、王小余。

伊尹

為商朝開國宰相,相傳活了100歲。

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王朝建立於公元前2070年,經歷了470年後被商湯取代,協助商湯奪取天下的正是奴隸出身的伊尹。

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餘年,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商王沃丁以天子之禮把伊尹安葬在商湯陵寢旁,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

史載伊尹去見商湯時烹調了一份鵠鳥之羹(天鵝羹)很受青睞

伊尹是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其著作「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

易牙

也名狄牙,原本為宮中御侍,由於擅長於調味,精於煎、熬、燔、炙,史稱其「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加上善於逢迎,所以很得春秋時期齊桓公的歡心,為齊桓公身邊的寵臣、名巫、御廚。

易牙廚藝流傳千古,至明代還有人撰寫食經之類的作品,託名《易牙遺意》。

易牙作為廚師,最有名的是殺子烹獻的故事。

史記齊桓公曾說未曾食過嬰兒的肉,易牙就煮了自己的兒子給齊桓公吃,得到齊桓公的信任。

易牙和管仲同時在齊國作事,不過管仲遺言認為「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

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

後來桓公得重病,易牙犯上作亂,齊桓公被困斃餓死,無人收屍。

太和公

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餚,尤以炙魚聞名天下,曾教當時著名刺客專諸做魚。

當時,吳王僚的父親夷眛違背了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貿然接替位其子僚。

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本應繼位,因而心中不服,暗中伺機奪位。

伍子胥便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公子光設伏宴請吳王僚,專諸趁勢用魚腸劍刺死吳王僚。

後來公子光奪取吳國王位,改號「闔閭」,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專諸刺吳王僚所用的匕首,因其細小、能藏於魚腹中,所以被稱為「魚腸劍」。

因專諸曾在太湖邊學燒魚之術,後人把他奉為「廚師之祖」。

在現代酒店管理上,依然可以看到「魚腹藏劍」這個典故的影子,上菜時魚脊不可朝向客人,否則視對客人不尊重。

膳祖(易韶)

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本名易韶,只因地位高,被尊為「膳」食之「祖」,故得名。

宋代名士鄭望所著《膳夫錄》有記載「段丞相有老婢名膳祖」,膳祖為中國史籍中第一位出現的女庖廚。

由於長期司職於廚房,加之唐朝以肥為美,很可能膳祖是重量級的胖墩美女!

膳祖原本為唐朝丞相段文昌(武則天曾侄孫、晚唐著名詩人武元衡之女婿,唐穆宗時著名宰相)的奴婢,後來才成為家廚總管。

段文昌亦對飲食很講究,曾總結膳祖廚藝經驗自編《食經》50章。

段文昌的兒子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段家對廚房極為重視,稱之為「煉珍堂」,「珍」者,山珍海味也。

相傳膳祖為千張肉的幕後發明人

膳祖對原料修治,滋味調配,火候文武,無不得心應手,具有獨特本領。

曾經親自選了一百名女婢傳藝,經慘烈的「女婢廚房」廝殺競爭,剩下九位,其藝遂得開枝散葉,影響後世飲食文化甚深。

梵正

為五代時期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製「輞川小祥」風景拼盤系列而馳名天下,將菜餚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

日本及泰西諸國廚師,一向講究盤飾,形成所謂「盤文化」,風靡全球;然而,若論起世界上冷盤菜的登峰造極之作,非梵正莫屬。


梵正苦心孤詣地仿造山水畫家王維所繪《輞川圖》(共二十景)畫面,以肉、魚、果、菜等拼制而成。

由於選料多樣,葷素兼備,技藝超凡,難度奇高。

即使它不見得是後無來者,但保證是前無古人,以至觀賞者「不忍食」。

宋代陶谷在《清異錄·饌羞門》中備加誇讚「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鮓 膾脯,醢醬瓜,黃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

劉娘子

為南宋高宗宮廷女廚師,主管皇帝御食,是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據《春渚紀聞》載:宋高宗宮中有位名為劉娘子的女廚師,在趙構沒當皇帝之前,她就在藩府里做菜了。

無論主人想吃什麼菜,她都能很快烹製成熟後端到餐桌上,而且色香味俱佳。

趙構登基後,就讓劉娘子主管自己的膳食。

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

古籍沒有留下時尚劉娘子特色肴饌的隻言片語,但從宋高宗臨幸張俊府的御食菜單《玉食批》中,我們可以略知一二。

南宋庖廚向皇帝推薦的這十道菜,名為勸酒菜,實為迎合皇帝縱慾的補腎造精之菜。

據《春渚紀聞》載,食尚劉娘子「樂禍而喜暴人之私」,每天相伴著殺生、烹飪,且性格自傲狂放,最後竟然暴斃。

廚勸酒十味:江瑤炸肚、江瑤生、蝤蛑簽、姜醋香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權、煨牡蠣、牡蠣炸肚、蟑蚷炸肚、假公權炸肚。

宋五嫂

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原籍北宋京師東京(今河南開封),以經營酒肴為業,精於烹飪,尤其擅長製作魚菜。

醋溜魚發源於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相傳是宋五嫂遺制。

宋五嫂烹魚,以醋為主要佐料,輔之以生薑、大蒜、糖、鹽等,烹製了一道色、香、味獨特的新穎魚菜,於是取名為「醋溜魚」。

宋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當時,趙構親訪宋五嫂的漁船,盛意邀請宋五嫂進宮掌管御廚,被宋五嫂嚴辭拒絕「龍船難載我賣魚婦,豈不見金兵一來,河山已經破碎,你皇上還是多去想想中原的父老吧」,宋高宗見宋五嫂在有意挖苦他,便急急匆匆地和太監下了小船,回到龍船里去了。

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蘇州人,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為秦淮八艷之一,後從良嫁與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為妾,明亡後,隨冒家逃難,與冒辟疆在亂世中同甘共苦,直至28歲時因病去世。

董小宛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醃菜等,名傳江南。

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製。

虎皮肉是一道浙江省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以帶毛五花豬肉、醃雪裡紅為主材製作而成。

皮呈皺紋狀,肥而不膩,香甜可口,油亮光滑,紋似虎皮,軟爛醇香。

因其為董小宛所創製,故又稱「董肉」。


蕭美人

清朝乾隆年間著名女點心師,以儀態高雅、天生麗質而出眾,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像這人美藝高的女點心師,古往今來,實在少見。

據傳,蕭美人少年時家道小康,其父承祖業兩家茶食店,主營糕點之類。

她耳聞目睹大師傅製作,把各種配料配方熟記於心。

其父在茶食店作坊里挑選了一個忠厚老實、體格健壯的落魄書生招為婿。

25歲那年,因鄰居失火,殃及其家,父母燒死,丈夫殘疾。

為維持生計,她不得不拋頭露面,在自家店門口擺攤。

因皇親國戚的賞識和文人名士的垂青,蕭美人糕成了當時的美食珍品,而蕭美人糕製作技藝如今是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蕭娘年輕時是一位美女,在不少詩詞中就有贊她「昔年丰姿,面如夾岸芙蓉,目似澄澈秋水」。

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讚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廚藝如姿色,「妙手纖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其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

王小余

清代乾隆時名廚,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烹飪手藝高超,並有豐富的理論經驗。

與紀曉嵐齊名、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所編寫的《隨園食單》是有關清朝飲食的經典著作,記錄了三百多種菜式,有許多方面得力於王小余的見解,其首篇《先天須知》開宗明義「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

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有如「大抵一席之餚,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老饕袁枚是個真「吃貨」,吃遍大江南北,回到家後有名廚掌勺,分分鐘翻版複製出來。


當時名門將相竟爭相想把王小余挖走,王小余始終不肯走是因為總等著袁枚的挑剔,他覺得只有跟這樣的人一道才能把菜越做越好。


王小余死後,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余傳》,其中寫道「余每食必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王小余也因此是我國古代唯一死後有傳的名廚師。

(文/張德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