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騎著馬,看見諸葛亮坐車指揮戰鬥,感嘆道:這仗我打不贏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打仗很少騎馬,一般都乘著四輪車,穿著一身布衣指揮作戰。

反觀他的老對手司馬懿,雖然同樣出身文官,但他從來都著戎裝、騎駿馬,形同一個武將。

有人說,諸葛亮乘車,不過是小說家的言論。

然而在各種記載中,諸葛亮似乎還真的乘車作戰。

根據東晉人的記載,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時,曾與司馬懿隔著渭水對陣。

司馬懿穿著盔甲,騎著戰馬,卻見河對岸的諸葛亮身著素服,頭戴葛巾,乘著四輪車作戰。

看著諸葛亮鎮定自若的樣子,司馬懿居然有些慫了,並說:「這仗不能打!」

為什麼司馬懿看到諸葛亮乘車就慫了呢?一開始,司馬懿並不害怕諸葛亮,相反他似乎還有點輕視後者。

他曾對魏明帝曹睿誇口道:「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而到了戰場,司馬懿卻發現現實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

相比於諸葛亮,司馬懿似乎更熱衷於奇謀和突襲。

司馬懿打仗,講究得就是一個「快」字,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攻打孟達的戰鬥中,司馬懿八天突進一千二百里,以迅雷之勢平定了這場叛亂;在消滅遼東公孫淵的戰鬥中,司馬懿狂飆突進四千里,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攻陷了苦寒險要的遼東。

由此可見,司馬懿是個擅長找尋他人弱點,並一擊而滅之的奇謀之將。

然而遇到諸葛亮,司馬懿的奇謀卻不好使了。

因為諸葛亮極其善於使用正兵,根本無隙可趁。

連《三國志》作者陳壽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什麼是治戎呢?說白了就是練兵。

為了北伐大業,誅滅強魏,諸葛亮絞盡腦汁,研究出了「諸葛八陣」。

所謂「諸葛八陣」,並不是小說中那個「神乎其神」「讓人迷失方向」的迷宮八卦陣。

而是一種攻防一體,集行軍、築營、運糧、作戰、撤退於一體的步兵大陣。

事實上,八陣古已有之。

但諸葛亮在古人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推演。

宋朝《武經七書》曾說:「諸葛亮得其新意,在今夔州之南北岸,沙中累石,為八陣形勢。

八陣練成後,諸葛亮認為自己終於有資本北伐了,於是在給劉禪的上表中信心十足的說道:「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

到了具體戰鬥中,「諸葛八陣」果然取得了奇效。

雖然魏軍數量更多,騎兵更多,卻很難在以步兵為主的蜀軍面前占到便宜。

因為蜀軍陣型扎得牢,營壘修得結實,糧道也保護得好。

在正面交戰中,蜀軍經常能擊敗優勢的魏軍。

除了馬謖在街亭之戰中違反將領,擅自上山防守外,諸葛亮幾乎就沒輸過。

即使在撤退時,還能經常占追兵的便宜,魏國大將王雙和張郃就死在諸葛亮的伏兵手上。

諸葛亮曾在自己兵法中寫道:「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以勝。

」也就是說,如果有了好的陣型,即使指揮者是個庸將,也可以保證不戰敗;如果沒有好的陣型,就算是能將,也很難取得勝利。

因此,諸葛亮在練成八陣後,便完全可以不用親臨一線,更不用親自騎馬指揮戰鬥。

因此,諸葛亮乘四輪車,穿平常的衣服就夠了。

看著諸葛亮鎮定自若的樣子,司馬懿自然知道此人不好對付。

因為他的「奇兵」戰術,被諸葛亮的正兵完全克制。

司馬懿突襲或許還可以,但兵對兵、將對將的斗陣就真不行了。

因此打從一開始,他便消極避戰。

因此,張郃還嘲笑司馬懿:「你之前吹得那麼厲害,如今怎麼畏蜀如虎呢?」司馬懿不得已,只能派張郃出戰,結果被諸葛亮派魏延等人殺得大敗,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據學者考證,魏軍損失至少在1.5萬~3萬以上,可謂是一場大慘敗。

之後,諸葛亮糧盡退軍,司馬懿又不顧張郃的反對,執意追擊,結果導致張郃被伏兵射死,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此戰之後,司馬懿再也不提什麼「破之必矣」,面對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他只能乖乖地修築營壘,堅守不出,想拖到諸葛亮自己糧盡退軍。

對於司馬懿的堅守,諸葛亮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送給司馬懿一件女人穿的衣服,以示羞辱。

然而即便如此,司馬懿還是不出戰,最終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之後,司馬懿親自觀看了諸葛亮的營壘,不禁感嘆道:真是天下奇才!

由於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因此如今有很多人說:「諸葛亮不是名將」,實際這是不公正的。

諸葛亮以後,他的治戎之法廣為流傳,成為歷代武者必讀的教科書。

其他的將領或許只打贏了個別戰役,而諸葛亮卻開創了一個戰爭體系,啟發了後世的名將,這個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例如唐朝名將李靖,他的六花陣就是改良自諸葛八陣。

由此可見,諸葛亮軍事才能不僅能用於當時,更能流傳後世,怪不得成為武廟十哲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