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殺董卓之謎:促成呂布殺董卓的女人並非貂嬋 曹操為何在需要人才時殺呂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
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
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
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
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
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
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
官至太師,封郿侯。
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
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
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餘部由李傕等人率領。
受影視劇和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中國人都以為呂布殺董卓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貂嬋,可是真正的歷史上根本沒有貂嬋這號人,那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其實多多少少還是跟女人有關的,只是這個女人是董卓的侍女——
世間盛傳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後漢書》、《三國志》及《資治通鑑》等正史上卻毫無記載。
貂嬋形象始見於《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據傳是漢獻帝時司徒王允的歌妓並養女,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體態輕盈。
某日夜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恰巧為王允瞧見。
王允便將貂嬋包裝為「閉月」,讓她先投懷董卓,再引誘呂布,以色相離間董卓與呂布,最終由呂布除掉董卓。
其實,歷史上呂布誅殺董卓,跟這位貂嬋美女毫無瓜葛。
據《後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董卓專斷朝政後,儼然是東漢皇帝,車駕、著裝都與皇帝的差不多,尚書以下的官員都要到他的太師府去請示匯報。
性情殘暴的他,視朝廷命官為奴僕,部下將領言語稍有差錯,就可能被當場處死,弄得人人自危。
於是,時任司徒王允便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密謀除掉董卓,並想到了精於騎射、力氣超人的中郎將呂布。
董卓知道自己樹敵太多,害怕遭到暗算。
因此,無論去哪裡,都讓呂布做隨從侍衛,相當於貼身警衛。
董卓起先對呂布很信任,認其為義子。
但董卓性情剛愎,曾經為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幸虧呂布身手敏捷,迅速躲避,並陪著笑跟董卓說好話道歉,董卓才放過了他。
從此,呂布便暗中怨恨董卓。
之後,董卓讓呂布守衛自己的內寢,好色的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一侍女私通,又生怕董卓察覺後再次擲出手戟,心中惶恐不安。
王允早就認定呂布是誅殺董卓的最佳人選,所以一向厚待呂布。
當聽到呂布對董卓有怨氣後,王允即向呂布攤牌,讓其做內應除董卓。
呂布開始時很矛盾,認為跟董卓有父子之情,難以下手。
經王允與僕射士孫瑞反覆勸導,呂布終於答應做內應。
但這次密謀還是走漏風聲,很快便有人在一塊布上寫上一個「呂」字,背著行走於街市,邊走邊喊著:「布啊!」用這種方式暗示呂布將對董卓不利。
董卓的親信稟報此事,董卓並未引起警覺與重視。
漢獻帝初平三年四月,漢獻帝患病剛痊癒,大會朝中百官。
董卓登車時馬驚了,他掉到泥地上弄髒朝服,回屋中換衣時,他的小妻覺得馬驚不吉利,勸其不要上朝。
董卓不聽,執意上朝,一路命呂布等前後護衛。
至宮門前,馬再次驚而不行,董卓覺察到有異常,便想返回。
呂布勸他還是進宮吧,於是他進入事先布置好的埋伏圈。
騎都尉李肅先一戟刺向董卓,但董卓內有鐵甲未能刺入,只是胳膊受傷跌落車下。
董卓回頭大呼道:「呂布安在!」呂布大聲答道:「有詔書討賊臣!」便持矛將董卓刺死,令士兵砍下首級。
之後,呂布被封為奮威將軍,溫侯,假節,禮儀待遇與三公相等。
由此可見,呂布殺董卓,是出於對董卓的一種怨恨與後怕,是受王允等事先封官許願的誘惑,其間本無美女貂嬋的離間。
所謂的「呂布戲貂嬋」,不過是後世文人的杜撰附會而已。
貂嬋本身,可能只是一個文學形象罷了。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漢靈帝死後,朝廷政局混亂,諸侯割據混戰,群雄逐鹿中原。
在這樣一個動盪年代,實力不強、官位不高、資歷不深的曹操,卻能夠先後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最終脫穎而出,統一中原,縱橫朝野,把持政局,成為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頂尖風雲人物。
曹操除了在政治上占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外,其他能夠促使他叱吒風雲、雄霸北方的因素中,最積極的、最有效的當數他實行的求賢若渴的廣泛吸收、籠絡文才武將,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用人機制了。
曹操的性格很複雜,他「有權謀,多機變」,同時疑心也很重。
但是有一點曹操看得很透徹,那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軍事實力決定一切。
曹操在行刺董卓失敗,逃回沛國譙縣老家後,樹立起「忠義」的白色旗幟,到處招兵買馬,組建軍事武裝力量,隨即掀起了一場會同各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的波瀾壯舉。
董卓死後,黃巾殘餘勢力再次叛亂滋事。
曹操借剿滅黃巾之際,在山東各地招賢納士,文才武將聞聲歸附,軍事實力得到了迅速膨脹,這為他在以後幾次南征北戰中都能夠所向披靡、連連告捷奠定了雄厚的軍事基礎和人才保障。
曹操愛惜、招納人才,遵循一定的原則,那就是道德和人品必須要過關,必須對自己的國家或主公忠心不二。
所以,當武藝最高、異常驍勇的呂布曹操被伏後表示願意歸降,並向曹操陳述了「明公所慮,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
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的利害關係後,求賢若渴的曹操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問站在一邊的劉備「如何」,這說明曹操對呂布這樣一個武藝超群的猛將是喜愛的,甚至想像到一旦擁有呂布便會使自己如虎添翼,在內心裡是準備接受的。
但是在劉備不懷好意、煽風點火般的提醒下,曹操回想到呂布曾經為財而一刀砍下了義父丁原的頭顱,為色而一戟刺穿了義父董卓的咽喉,認識到呂布確實是一個反覆無常、賣主求榮的豺狼蛇蠍般小人的時候,曹操的思想發生了動搖。
儘管呂布身懷劉、關、張三人聯手都打不贏他的絕世武功,本來就疑心很重的曹操也斷然不敢留在身邊,以免除引狼入室、養虎為患的憂慮。
於是,曹操果斷的下令把呂布「先縊死,然後梟首」,這也可以看的出曹操對於如何處置像呂布這樣一個品質惡劣、賣主求榮的卑鄙小人,在內心上是狠毒的,在手段上是殘忍的。
呂布的死,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不但一直沒有被曹操所用,為曹操的稱霸事業打過一次仗、立過半點功,反而多次與曹操為敵,在濮陽一戰中使曹操險些喪命,曹操對呂布恨之入骨,並兇殘的殺了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曹操在官渡以七萬之眾與袁紹率領的七十萬大軍的對抗中,曹軍在糧草不繼、軍力漸乏、難以支撐的危難關頭,當許攸向袁紹獻上分兵偷襲許昌的出奇制勝消滅曹操的妙計時,袁紹卻因為許攸的子侄輩犯的一些司空見慣的小錯誤,不僅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反而對他大加痛斥,並下了逐客令。
惱羞成怒的許攸在憤恨之下,毅然走到了袁紹的死對頭曹操這邊,並向曹操獻上了偷襲烏巢火燒袁軍糧草的妙策,使曹操在官渡戰役中最後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隨後曹操率軍乘勝攻打冀州,許攸又獻上了「決漳河水淹之」的計謀,幫助曹操再次取得勝利。
兩番獻計均奏凱歌的許攸因此也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起來,先是對曹操直呼小名「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的狂妄言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曹操雖然心裡惱怒,並沒有表現和發作出來,只是哈哈一笑,但是曹操手下那些忠心耿耿的部將們則「俱懷不平」。
然而許攸卻不以為然,照舊我行我素,竟然對曹操的心腹大將和貼身侍衛許褚也說出了同樣的話,終於被許褚一劍砍下頭來。
許攸和曹操在很早以前就是老朋友了,況且又為曹操立了大功,曹操即使對許攸心存不滿,但是顧念舊情,又怕別人說他「嫉賢妒才」,所以對許攸無論如何是下不了狠手的。
作為曹操的下屬,許褚即使對許攸的言行懷有不平,又被許攸激怒,他也是不敢貿然殺掉主子的「故友」和有功之臣的。
很明顯,許褚是受了曹操密令,難怪事後曹操做賊心虛的將許攸「厚葬」,對許褚不過是象徵性的責備了幾句也就過去了。
即使許攸有功於曹操,曹操還是借刀殺掉了許攸,歸根到底是因為曹操對許攸叛國投敵的行為從內心裡是無法原諒的。
這樣的人即使謀略再高,妙計再多,曹操也不敢把他留在身邊,保不准日後許攸因為不得志再次叛國投敵,幫助孫權或是劉備對付自己,還是殺了放心些。
楊松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大貪官。
楊松是張魯手下的一個謀士,為主公張魯出謀劃策之事名不見經傳,但是為人極貪賄賂的事跡卻臭名昭著。
這一點,劉備的謀士諸葛亮知道,曹操的謀士賈詡也知道。
劉備在攻取西川劉璋時,劉璋求助於張魯,張魯派屈身帳下的馬超去助戰。
張飛和馬超打的熱火朝天,難分勝負。
劉備「見馬超英勇,甚愛之」,便問計於諸葛亮。
諸葛亮獻計,利用楊松對錢財的貪婪,離間了張魯與馬超的關係,使馬超被迫投到劉備帳下。
第二年,失去了馬超這員大將後的張魯,在曹操的強勢進攻下節節敗退,張魯只好啟用了馬超的部將龐德。
龐德武藝高強,深受曹操的賞識,曹操想讓龐德歸降。
賈詡獻計,利用楊松對錢財的貪婪,離間了張魯與龐德的關係,使龐德中計被曹操收服。
隨後楊松給曹操寫了密書,自己作為內應,幫助曹操平定張魯。
中計後的張魯親自出戰,被楊松關在城外,張魯被曹操活捉後封為鎮南將軍,其他的將領都有封賞,只有楊松被曹操下令「斬之於市曹示眾」。
正是由於楊松喜愛金銀、貪婪成性,使張魯失去了兩員一等一的大將,正是楊松見利忘義、買主求榮,使張魯輕易丟失領地被俘。
楊松的愛財、賣主的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曹操的西征掃清了很多障礙,對曹操的統一大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曹操從內心裡對這種為了黃白之物而貪婪成性、毫無原則、賣主求榮的無恥小人,是不會原諒的,索性殺之而後快。
長期的為官和多年的征戰,使曹操在功成名就、成就霸業的同時,也為曹操在辨別是非、洞悉善惡的能力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曹操在任人唯賢的用人機制方面研究的很透徹,落實的很到位,什麼人該用什麼人不該用,什麼人能重用什麼人不能重用,他自己心裡有桿秤。
儘管「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對他的忠心表示認可,仍然奉為座上賓;即使關羽「降漢不降曹」,曹操對他的義氣表示贊同,照舊「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厚愛他。
黃奎和馬騰密謀反,黃奎的妻弟苗澤為能得到黃奎的侍妾李春香,竟向曹操告密,使曹操得以談笑間就撲滅了這次叛亂。
事後,曹操卻不僅沒有獎賞苗澤,反而說苗澤「為了一婦人害了自己姐夫一家」,是「不義之人」,竟把苗澤殺了。
曹操的疑心很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對待別人的一貫原則,即使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同脈兄弟、患難之交,曹操對他們也是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的警惕性,更何況像呂布、許攸、楊松這類賣主求榮、叛國投敵的小人了,有能力的留在身邊不放心,放出去對自己是禍害;沒有能力的留著沒什麼用處,還得小心提防著,還是全殺掉的好,同時也給自己身邊那些心懷叵測的小人提個醒,殺一儆百,豈不兩全其美。
大家都知道呂布貂蟬,你卻不一定知道貂蟬到底愛誰
貂蟬雖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在那個封建男權社會裡,美女只是一項政治資本。她無法自由的選擇愛誰,她能做到的就是遵守義父王允的命令,靠自己的美麗去拯救這個民族的命運。可以說呂布喜歡貂蟬,但是貂蟬不喜...
三國演義的十大小人,呂布第八,第一你猜不到
三國中,英雄無數,或金戈鐵馬,或算無遺策,他們都得到了世人的無比敬仰。然而,正所謂事情都有兩面性,三國中也不乏那些小人。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小人。10 .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