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巔峰擘旗人——王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清照在感嘆宋室南渡時寫道:「南渡衣冠欠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

」由此反襯出王導對東晉王朝的不可替代性。

琅琊國與東海郡毗鄰,自東漢形成州郡制後,這兩個地方同為徐州管轄。

西晉時期,司馬氏子弟被紛紛冊封為王,這其中,司馬越被封為東海王,司馬睿被封為琅琊王。

司馬越抓住皇族子弟十多年自相殘殺的空當,掌控了關東地區,從而成為「八王之亂」中笑到最後的一個王。

相對於司馬越,司馬睿是一個顯得「恭儉退讓」、沒有多少權力欲的一般宗室成員,他起初居住在洛陽,後來倒向司馬越,成為司馬越的親信。

在司馬越和王衍的精心安排下,王衍的族弟王導被派去輔佐司馬睿。

那時,在琅琊境內,最為顯赫的世家大族就是琅琊王氏了,作為琅琊王,由於是初來乍到,他們往往會主動地去結交像琅琊王氏這樣的世家大族。

據載,截止到司馬睿這一代,琅琊王與琅琊王氏已經保持了數十年的姻親關係,這種關係既體現了二者之間的家族情誼,更體現了一種以家族利益為核心的、相互為用的政治需求。

公元307年,舊太子被殺,西晉懷帝即位,朝廷已顯亂象。

王導看到了這一點,就力勸司馬睿遠離是非之地,出鎮建鄴(今南京),同時王家舉族南遷,其中王羲之作為宗族子弟亦在其列。

這就是遠見呀!此時王敦為揚州刺史,也在江浙一帶,兄弟兩個終於匯合了。

話說司馬睿到了南京,勢單力薄,吳地氏族都懶得理他,很是沒面子。

這時王氏兄弟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兄弟兩個讓司馬睿在大街上盛裝巡遊,而王氏兄弟騎馬相伴左右,畢恭畢敬。

江左名門看到王家兄弟尚且如此,皆望而順之。

通過王氏兄弟的幫忙,司馬睿總算在南京立住了腳。

五年後,長安城第一次被攻破,晉懷帝被俘,中原一時大亂,百姓多避亂江南。

王導協助司馬睿趁機廣攬人才,收復民心。

又五年,西晉亡,司馬睿於318年正式建立東晉。

此時,王導主內,為宰相;王敦主外,坐鎮武昌,督六州軍事,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

在王導擔任宰輔期間,東晉政權是不太穩定的,但正因為有王導在,東晉才得以走出沼澤地。

經過王導的勵精圖治,東晉開始進入長達70年的比較平穩的發展時期。

只是不巧,在這個時期到來之際,維持了20年的琅琊王氏與司馬氏共天下的巔峰時代卻要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庾與馬,共天下」的時代。

庾亮也是北方士族,在晉成帝時,他借著國舅身份登上政治舞台,幾次想發動廢除王導的政變,都沒有得逞。

王導當然不願意以被廢除的方式告別權力中心,但他又不願意明顯挑起衝突,就裝出一副毫無所知、泰然自若的樣子。

當有人告訴王導,說庾亮將起兵討伐他時,他回答:我與庾公共輔朝廷,休戚與共,這是沒根兒的謠言;即便庾公真有此心,我扔掉烏紗帽,回烏衣巷就是。

正是王導「鎮之以靜,群情自安」的策略,才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兵戎相見;正是他的無為而治,才迎來了東晉王朝的相對和平。

公元339年,王導在烏衣巷平靜謝世,享年64歲。

死後,他享受到了備極人臣的哀榮,庾氏以一種溫和的方式登上權力寶座。

在王導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琅琊王氏都遠離權力中心,即便如此,他們依然保持著在社會、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強大影響力。

王導手頭的那把寶刀,暫時要雪藏一段時間,等到這把寶刀再次出鞘,王氏子弟的面貌就將煥然一新,在南中國改朝換代的風雨里、他們紛紛扮演著各自不同的、但總是那麼炙手可熱的角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