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之後 宋朝一大將吃了100多人 真有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再英明神武的帝王都有其局限性,他不能考慮到世世代代,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如此,想起當年他舉起酒杯對群臣說「人生苦短,白駒過隙。

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

這是多睿智的舉動,比朱元璋誅殺功臣文明多了,但是,趙匡胤此舉也讓宋朝從此變成一個柔弱的民族,因為武將全都卸甲,誰還能在內憂外患之際挺身而出呢?

永遠不要忽視這些武將的智慧,他們能九死一生活過來,足以證明他們有足夠的心機。

當趙匡胤意思很明了時,這些武將們都順水推舟,從此徹底放下武器,放下兵權。

他們知道趙匡胤的意思,只要不影響皇位,什麼都好說,基本上可以為所欲為。

其實,這些人不乏有抱負的有識之士,但是在皇權面前,一切的抱負和志向都顯得蒼白,現在,皇帝要的不是能征善戰之士,而是奢靡揮霍之輩,順應了趙匡胤也就能得到一切。

石守信從來都是趙匡胤手下一員猛將,為人一向重義輕利,但是在「杯酒釋兵權」一幕發生後,石守信啞然了,他開始自輕自賤,瘋狂聚斂財物,必須自輕自賤自甘墮落,否則,自己和身後的家人會吞下苦果。

另一位武將王全斌素來以「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可是,「杯酒釋兵權」後,他竟像換了個人似的,竟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以致於老百姓到官府告他的士兵是強盜。

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下,這些武將想自保必須拚命「自污」,這樣才不至於被身首異處。

也許在「杯酒釋兵權」的當時,面對趙匡胤的誘迫,很多潔身自好的武將情非得已,很多腐敗的行為還有作秀的成分,但是,久而久之,開始慢慢變成了習慣,影響到自己的子孫後代和下屬。

一個叫王繼勛的武將就是一個例子,他是開國將軍王饒之子,也是王皇后的胞弟,他將腐敗推向了頂點和巔峰。

首先,他喜歡吃人肉,「專以臠割(即將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謂之臠割)奴婢為樂」,一天,因為大雨牢籠坍塌,大量奴婢逃出後到宋太祖面告狀。

即使這樣,宋太祖也是雷聲大雨點小,說是流放,其實是讓他到洛陽任行政長官。

到任後,王繼勛繼續吃人肉,「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

既然告狀也告了,洛陽百姓已經不再抱任何希望,只能聽天由命任其宰割。

短短5年,王繼勛吃掉了100多人,吃人吃得是逍遙自在不亦樂乎。

「杯酒釋兵權」其實是「腐敗換兵權」,宋朝也開始走上了一條慢性自殺的道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