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上機智的李從珂是如何哭得帝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從珂(公元885—936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母魏氏,鎮州平山(今河北石家莊市平山縣王子村)人。

後唐明宗李嗣源養子,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末代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

長興二年(931年),安重誨死後,李從珂出任左衛大將軍,兼西京留守。

三年(932年),進位太尉,升任鳳翔節度使。

四年(933年),晉封潞王。

應順元年(934年)四月,廢黜後唐愍帝後即帝位,改元清泰。

清泰三年(936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與大遼軍隊的進攻,自焚於洛陽,終年51歲,葬於徽陵。

李從珂長大後謹慎誠實,沉默少言,但身形雄偉健壯,又驍勇善戰,常隨李嗣源南征北討,頗得其喜愛。

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後,發動了滅梁戰爭。

李從珂跟隨著李嗣源衝鋒陷陣,屢立戰功。

因疑反叛

長興四年(933年),愍帝李從厚即位後,對李從珂倍受猜忌。

先是解除了他兒子李重吉的禁軍之權,改任亳州刺史,調離京師;然後又召他出家為尼的女兒李惠明進宮。

李從珂聽到兒子被外調,女兒被內召,知道新主對他產生了猜忌,終日惶惶不安。

後來,愍帝更是聽從朱弘昭、馮贇等人的建議,實行「換鎮」政策:詔令李從珂離開鳳翔,改任河東節度使。

李從珂接到詔令後,頗感不滿,想要抗命,又覺得自己兵弱糧少,於是和部下商議。

眾將領都說:「皇上年幼,朝政都把握在朱、馮兩人手裡,主上功高蓋主,如果離開鳳翔,一定凶多吉少。

」李從珂於是下定決心,舉兵反叛。

哭得帝位

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擊下,鳳翔城東西關的小城先後失守,李從珂的屬下傷亡也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難保,李從珂站在城頭上,焦急萬分,恨自己沒有早點防備,以致今天要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情急之下,李從珂三下五除二,將上身的衣服脫掉,露出身上的一個個傷疤,然後站到了城牆上,哭泣著說:「我自小就跟隨著先帝出生人死,身經百戰,滿身創傷,才有了今天的江山社稷;你們大家跟著我,這些事都看在眼裡。

現在,朝廷寵信佞臣,猜忌自家骨肉,我究竟有什麼罪要受此懲罰啊!」

在生死關頭,李從珂哭得聲淚俱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許多攻城的軍士動了側隱之心,轉而支持他。

先後勸降曾經的部下羽林指揮使楊思權、都指揮使尹暉等攻城將領,並趁機一舉擊敗李從厚派遣的所有軍隊,隨即擁兵東進,兵鋒直指都城洛陽。

一路上,各郡縣無不望風迎降,朝廷派來征討的軍馬,也先後投到了李從珂麾下。

旬月之間,兵至陝州,進逼洛陽。

李從厚無兵無將,倉促出逃。

四月三日,李從珂率軍進入洛陽城。

宰相馮道率領文武百官勸進,李從珂假意不從。

第二天,太后下詔廢李從厚為鄂王,命李從珂為監國。

六日,又立李從珂為帝,他這才登基,做了皇帝,是為後唐末帝,改元清泰。

後唐的李從珂總的看來還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君王。

他靠變兵擁立即位後,面臨非常嚴重的局勢。

當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擁兵自重、虎視眈眈,伺機想推翻他的統治,而朝廷內部則人心渙散,互相猜忌,各種矛盾和弊端也積重難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時期的節度使,為什麼最怕搬家?

從三個歷史故事說起。後唐長興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去世,李從厚即位成為後唐皇帝,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自恃有擁立之功,專擅朝政,將李從厚的親信都排擠出朝廷,又將禁軍指揮使安彥威、張從賓外調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