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舊時: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歷史事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朱熹(公元113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
出生於南劍州尤溪。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寒泉著述
乾道五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乾道七年五月,為了根本上解決百姓災年生計問題,在五夫創建「社倉」。
這種做法可以減輕貧民困難,緩和社會矛盾,也減輕朝廷的施政壓力,後為許多地方所仿效。
十一月,朱熹回尤溪,與知縣、好友石子重講論學問於縣學。
在石子重的陪同下,遊覽其父朱松任尤溪縣尉時燕居之所「韋齋」舊址,手書「韋齋舊治」四字刻石揭榜。
乾道九年,作《重修尤溪廟學記》,親書「明倫堂」制匾懸掛於尤溪縣學宮正堂。
從此天下學宮匾皆模此刻制懸掛。
宋朝淳熙二年正月,呂祖謙從浙江東陽來訪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個半月,編次《近思錄》成,史稱「寒泉之會」。
五月,送呂祖謙至信州鵝湖寺,陸九齡、陸九淵及劉清之皆來會,史稱「鵝湖之會」。
鵝湖之會的直接動因是呂祖謙想利用這個機會調和朱、陸學說之間的矛盾。
在學術上,朱熹認為心與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是本體,心是認識的主體。
二陸主張心與理是一回事,堅持以心來統貫主體與客體。
朱熹與陸氏兄弟論辯、講學達十日之久。
鵝湖之會並沒有達到雙方統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們各自對對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進一步認識,也促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反省。
重建書院
淳熙五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軍兼管內勸農事。
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
當年適逢大旱,災害嚴重,朱熹到任後,即著手興修水利,抗災救荒,奏乞蠲免星子縣稅錢,使災民得以生活。
十月,朱熹行視陂塘時,在樵夫的指點下找到白鹿洞書院的廢址。
經朱熹的竭力倡導,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書院很快修復。
淳熙八年二月,陸九淵來南康訪朱熹,相與講學白鹿洞書院。
八月,時浙東大飢。
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薦朱熹賑災,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
為解救災民,朱熹迅速採取了幾項有力措施。
朱熹因在浙東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為唐之姻親王淮所嫉,浙東任職僅九個月即離任回家。
朱熹曾先後六次上狀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與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結的事實。
迫於壓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彈劾唐仲友的過程中,朱熹表現出崇高的操守和氣節。
南宋理學家朱熹,有不完整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留言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