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人張翼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飛是元人雜劇平話稱譽的三國第一英雄,本領要比呂布大。

但《三國演義》卻寫了呂布本領最大,虎牢關戰場,張飛、關羽,還有那個使用雙股劍的劉備,三戰一,還戰不倒呂布呢!

不過,燕人張翼德也確實武藝高強,當陽長阪故事可證。

曹操追劉備於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

飛據水斷橋,嗔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蜀書·張飛傳》)。

因為張飛一人斷後,使劉備走脫,曹軍退卻,不愧是孤膽英雄,而那緊隨的二十騎士,《三國演義》和元明雜劇平話也嬗化為貼身保鏢十八燕騎了。

所謂「十八騎」乃是有典故的:一是東晉石勒造反時,基本隊伍就是王陽、桃豹等十八騎(《晉書·石勒載記》),此十八騎後來亦是他打天下、坐天下的骨幹;二是元雜劇編制有唐末李存孝追趕黃巢、闖進長安事,李的麾下也是十八騎;三是南宋末虎將劉整率十八騎攻城略地,打敗金軍。

這些史事和文學形象,很可能為元雜劇平話里塑造張飛時移植,放在他的名下了。

張飛勇力第一,元畫家吳鎮有詩句讚頌:夜夜起風雷。

凡赴涿州張飛家鄉者,觸景生隋,多有詩作,亦多寓威猛非凡意。

如清人楊銜《張桓侯故里》:

鐵面丹心上將才,荊襄莽蕩陣雲開。

橫矛去佐三分業,無復澄潭洗馬來。

張飛和關羽,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勇士。

同時代人有口皆碑,兩人的超級武藝,「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三國志·魏書·程昱傳》);同書《郭嘉傳》引《傅子》也稱,「嘉言於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劉曄傳》有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周瑜傳》亦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因而陳壽在作《三國志·蜀書》品評:「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這樣屬於頂峰級評價,是同書武將們未曾享有的。

傳統中國向來有以樹立前代和當代已逝去的英雄為楷模,以教育和開導同代或後代人的習慣。

大概是三國史的薰陶醇厚,張飛和關羽的名字,在兩晉南北朝是勇士的符號,是亂世時期激勵武人的偶像:

前秦苻生使者赴涼州,威脅前涼主張玄靚納貢,使者以猛將如云為例,「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則前將軍新興王飛、建節將軍鄧羌、立忠將軍彭越、安遠將軍范俱難,建武將軍徐盛」(《晉書.苻生載記》)。

晉劉遐,「每擊賊,率壯士陷堅摧鋒,冀方比之張飛、關羽」(《晉書》卷八十一《劉遐傳》)。

宋檀道濟部屬薛彤、高進之「有勇力,時以比張飛、關羽」(《宋書.檀道濟傳》)。

北魏楊大眼驍勇,「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魏書·楊大眼傳》)。

崔延伯隨蕭寶寅討莫折念生,獲勝,蕭寶寅曰:「崔公,古之關張也」(《魏書·崔延伯傳》)。

「齊蔡道貴,襄陽人,拳勇秀出,當時以比關羽、張飛」《襄陽耆舊記》)。

陳蕭摩訶隨吳明徹伐北齊,「有西域胡,妙於弓矢,弦無虛發,眾軍尤憚之,明徹謂蕭摩訶曰:『若殆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陳書·蕭摩訶傳》)。

張飛有超凡勇力,所向無前,於是《三國演義》有多處塑造張飛單矛匹馬與英勇刺殺故事。

如虎牢關前戰呂布,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等記,其時劉備為高唐令,在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他在高唐(山東禹城西南)呆不下去,投奔了老同學公孫瓚,後即參與公孫瓚與袁紹的磐河界橋(今河北威縣東)大戰。

所謂劉備參與討伐董卓,僅見裴注引《英雄記》「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所說含糊,「起軍從討」,也可作「參加」或「正要參加」理解。

所謂有張飛的「三英戰呂布」,史無所據,其源出自元人《三國志平話》卷上《三戰呂布》,或武漢臣、鄭光祖分別創作的同名雜劇《虎牢關三戰呂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英戰呂布是否確有其事?

《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道「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這也是小說最經典的片段之一。話說華雄被關羽斬殺後,董卓起兵二十萬,與呂布等守虎牢關。袁紹等八路大軍前往虎牢關對敵,在交戰中,呂布英勇無敵,幾路大軍都打...

歷史上是否有「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之所以會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於其中恢弘而又精彩的戰爭場面。尤其是作為開篇的段落,第五回中的「三英戰呂布」母庸置疑為最重頭、也是最熱鬧的一場戲。其背景是關羽斬殺華雄之後,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