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宣帝司馬懿不為人知的那些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網絡配圖

《晉書》中有一則關於司馬懿善戰不怒,對陣諸葛亮的故事,公元234年2月諸葛亮第六次北伐,屯兵渭水南岸五丈原,考慮到糧草問題,諸葛亮想速決速戰,打敗魏國的司馬懿。

但是,司馬懿的作戰方案卻是準備持久戰,消耗對方的糧草,不戰而勝。

司馬懿率兵堅守陣地,絕不出兵,以靜制動。

就這樣相持了有一百多日。

諸葛亮讓大將罵陣,挑釁,使用了各種方法,司馬懿就是不出戰。

而司馬懿軍陣的士兵守在軍營,不能出兵,慢慢心生怨氣,不利軍心。

諸葛亮最後沒有辦法了,想出了一招激將法,讓手下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婦女穿的裙裝,說是送給司馬大將軍的禮物,同時修書諷刺、挖苦、羞辱司馬懿膽小如鼠,不敢出戰,只配穿婦人衣服等等。

司馬懿軍陣的兵將們聽說此事,個個都被激怒了,紛紛請戰,要殺出陣外。

司馬懿將計就計,也大怒起來,也說是要殺敗諸葛亮。

但是,司馬懿沒有立刻出兵,而是推說帶兵出發時,魏明帝命令其堅守陣地,所以要向魏明帝上表請求出戰,才能出戰啊!

網絡配圖

請戰的使者,回到朝廷稟報戰況,魏明帝派出辛毗,拿著御賜的節杖作為軍師,前來制戰。

蜀國的姜維看到魏軍師帶著節杖督戰,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督軍,魏軍更是不會出戰了啊!」

諸葛亮說:「哎!司馬懿本來就沒有要出戰的打算。

之所以在眾人面前發怒,堅決要請戰,只是做做樣子,告示魏軍,他司馬懿不是不想出戰,只是有君命在上,不能違令。

但通兵法善戰者都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馬懿真的能打敗我們,又怎麼會千里請戰,貽誤戰機呢?」

善勝敵者不與僵持到了秋天,諸葛亮勞累過度,壽限已到,病死在了五丈原,就這樣,蜀國的第六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擁有重兵,不炫耀武力、主動作戰;面對諸葛亮的激將法,不中燒怒火、被激而戰;通過持久戰,不給對方任何機會,讓對方毫無空子可鑽;處理下屬的情緒,不是指責和喝止,而是巧妙化解。

司馬懿在政治、軍事上的才智,所取得的成就,為將來司馬家族能夠有機會創立晉朝江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網絡配圖

司馬懿(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大道運化天下萬事萬物,軍事作戰一樣都有道的規律在內,通曉這兵道,就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真正的有道勇士,從來不會誇耀武力、張揚戰鬥技巧;真正善於作戰的將領,從來不會讓情緒干擾有序的作戰計劃和精密的部署,不會讓怒火燒去了智慧;真正能勝利的將領,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讓對手有機可乘;真正的帥才,率兵打仗,真正讓他們的部將、士卒們心服口服。

人生如戲。

如果人生是一出武戲,那麼,通曉兵道,轉化陰陽,才能演繹好人生這一出武戲。

遇敵不亂,臨陣不懼;不喜不悲,不哀不怒;運籌帷幄,洞察大勢;決勝千里,功成身退。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諸葛亮最怕的對手,也是曹操最忌憚之人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而曹帝手下,最強悍的謀略家也就是司馬懿。而且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