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抗戰得意之作:傷亡10餘人 斃日軍30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史月刊》2005年第08期版面圖
本文摘自《文史月刊》2005年第08期, 作者:曹素英、吳國平,原題為:劉伯承與七亘大捷
漫步在平定縣馬山鄉七亘村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豐碑巍然聳立,上面鐫刻著軍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七亘大捷紀念碑」7個大字。
這是1985年2月,中共平定縣委、縣政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而修建的。
今朝松柏綠,當年戰旗紅。
每當看到它,就會想起68年前劉伯承和陳賡指揮八路軍健兒在這裡以「重疊的待伏」戰術阻止日軍入侵的戰鬥情景……
1937年9月底,我八路軍一二九師從陝西出發,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10月挺進太原後,立即馳援娘子關。
10月14日晚,一二九師第七七二團參謀長孫繼先率領的團直機關和第一、第三兩個營,搭乘正太路東行的火車,急速前進,於16日到了平定城東30里的石門村口,配合國民黨友軍,共同抵禦日軍的侵犯。
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治部主任張浩率師部於10月18日進抵平定義井村,並召開了平定、陽泉等地活動分子會議,積極動員和組織抗日力量,開展抗日活動。
第三八六旅旅長陳賡率部繼續東進,於10月20日到達河北省境內的支沙口(馬山村東50里),21日在娘子關東南的長生口和日軍交了一次火。
不到1小時,敵人就被我軍的火力壓了下去。
雖打了勝仗,戰士們還是感到不過癮。
從22日起,陳賡旅長帶領戰士們在娘子關的外線,山西與河北交界的30里半徑內來回兜圈子。
「到底是日軍追我們,還是我們追日軍,兜了兩天的圈子,沒有兜著一個鬼子,怪不得國民黨罵我們是游而不擊」。
一個戰士不解地發出了疑問。
為打消戰士們的思想顧慮,陳賡旅長和第七七二團的團長葉成煥命令號兵吹響了停止前進的軍號。
陳旅長站在隊前講到:「劉師長給我們講過,我們是地大人多的大國,日本是小國;但軍事上日本是強國,我們是弱者。
弱者對付強者的欺侮,只能藏在門背後,等他們過來時出其不意地給他迎頭一棍,打他個措手不及。
我們現在兜圈子就是用的這種辦法。
」就在陳旅長率領七七二團在娘子關外線兜圈子的時候,在測魚口到馬山村的交通線上,出現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戰鬥。
24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左縱隊沿測魚——馬山大道前進。
當晚,其輜重部隊在強大火力掩護下西進,正好與我兜圈子的隊伍在七亘村相遇。
就在這天,劉伯承師長率部隊的政工人員和警衛班一行30餘人,在夜幕下從平定趕到了馬山村,住在村口的櫻桃寺內。
當得知敵我在七亘村遭遇時,便親率一行人馬趕赴七亘村指揮戰鬥。
七七二團雖然與敵遭遇,但由於我軍組織嚴密,指揮有方,同時有當地群眾的支持,部隊很快擺脫了敵人的包圍,撤到了村的西坡上,不到2個小時就把隊伍結合起來,歸還建制,靠近主力,反擊敵人,待劉師長率部趕到,部隊已突圍轉移,沒有什麼損失。
25日拂曉,劉伯承等人登上七亘村三郎廟前的高土坎上觀察地形,見七亘村四面環山,重巒疊嶂,一條小河傍村而過,崎嶇石路繞山盤旋。
進村的東口地勢險要,為設伏之絕好地段。
劉伯承判斷,敵先頭部隊已過,後續及輜重部隊必然要從這裡經過,我軍在此設伏,出其不意予以襲擊,必能取勝。
於是命第七七二團埋伏在七亘村大道兩側的山崖間,伺機殲敵。
不出所料,當日,我軍獲悉日軍二十師團先頭部隊已向平定急進,後續輜重部隊兩個中隊1300餘人宿營在距七亘村10公里的測魚鎮。
分析了敵人的戰略部署後,劉伯承等人認為這批日軍的給養在正太鐵路沒有打通之前,必由測魚、七亘、馬山河這條小道運送。
他胸有成竹地對指揮員們說:「七亘村是測魚鎮通往平定必經的咽喉要道,敵人明日必經七亘村向前方輸送軍需物資,我們一定要把它吃掉!」講到這裡,他拿起鉛筆在地圖上把「七亘村」三個字果斷地畫了一個紅圈說:「就在這裡設伏待敵,我軍要利用七亘村南山自然地貌埋伏下來,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切斷敵第二十師團與後方的交通聯繫,奪其輜重,牽制敵人西進」。
26日拂曉前,第三營進入伏擊地區,各連迅速占領陣地,隱蔽待敵。
拂曉,一二九師七七二團也進入伏擊地待敵。
劉伯承對設伏很有研究,他說:「開進時間要恰當。
如果過早,則減弱部隊的緊張性與慎重性,容易使人發覺;如果太遲,則來不及設伏,將放走敵人。
」對時間的把握,可謂得其要領。
上午9時許,測魚鎮日軍果然出現在七亘村東的路上,兩間是掩護部隊,中間是馱著輜重的騾馬和押運的士兵,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
我軍有意放過敵先頭部隊100餘人通過伏擊區,等其輜重騾馬進入伏擊圈內、後尾之掩護部隊100餘人還在跟進時,即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向敵人的輜重部隊突然發起衝擊。
我軍以猛然的機槍、手榴彈火力壓制敵人,隨即衝進敵群,展開肉搏戰,敵人措手不及,隊形頓時大亂,兵力無法展開,失去指揮與抵抗,狼狽向東回竄。
是役,敵除少數掩護部隊和輜重騾馬逃回測魚鎮外,大部分被我軍殲滅。
敵後衛見勢不妙,調頭順原路回縮。
在狼狽逃竄中,又被我團部偵察班截擊於石門關即七亘村東的狹谷中,擊斃四五十人。
這次戰鬥,共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我軍僅傷亡10餘人。
27日上午,第七七二團在東冶頭(昔陽縣所轄)召開了慶賀七亘大捷和悼念烈士大會。
上千名群眾參加了這個大會。
會上,葉成煥團長作了總結,陳賡旅長作了補充發言。
七亘大捷勝利後,劉伯承師長進一步分析了敵人的心理,指出:「敵人在七亘村受到打擊後,與前方的交通聯繫被我軍切斷,增援任務沒有完成,大批軍需物資堆積在測魚鎮,急需向前方輸運。
敵人迷信於我國古代兵法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一定會認為我軍不會以原樣章法,還會經此向前方輸送軍火。
」於是果斷再令第七七二團三營埋伏在七亘村西的高齡鳳台至石門關,來個「守株待兔」,再給敵人一次打擊。
而測魚鎮之敵,一面調整部隊到七亘村收集搬運屍體,一面調整力量,準備繼續運送物資。
28日上午,果不出劉伯承師長所料,測魚鎮之敵又向七亘村出發了。
這次來的是一個騎兵連、兩個步兵連,共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著輜重部隊、騾馬西進。
敵人狡滑地把部隊拉開了距離,打前站的敵人搜索甚嚴。
而我軍有了第一次打伏擊的經驗後,鬥志更加旺盛,他們沉著地讓敵人的先頭部隊通過。
11時左右,一個騎在馬背上的日本兵看到山坳里沒有動靜,便得意地吹起口哨,朝後面打「旗語」,通知輜重部隊大膽前進,待敵人的輜重騾馬走進我伏擊圈,戰士們便一躍而起,以機槍、手榴彈向敵人猛烈攻擊,在山腰狹路之敵人仰馬翻,狂呼亂叫,慌作一團,我軍立即發起衝鋒,與敵人展開肉搏戰。
由於敵人這次組織較前嚴密,掩護部隊較多,戰鬥一直進行到黃昏。
因下雨路滑,我增援部隊未能及時趕到,致使敵人大部逃竄,只斃敵100餘人,繳獲騾馬數十匹,我軍傷亡20餘人。
七亘村戰鬥後,劉伯承師長將繳獲日軍的戰馬、軍刀、大衣等戰利品,送給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一部分。
衛立煌親自點驗過目,敬佩不已,尤其對七亘村「重疊的待伏」的戰術十分欽佩,認為是奇蹟,是「兵家所忌」的一次大膽、巧妙的用兵。
因之,他不斷地向人說:「還是八路軍機動靈活的戰術好,接連打了幾次大勝仗。
」
七亘大捷是劉伯承首次運用「重疊的待伏」戰術取得勝利的光輝戰例,也是抗日戰爭初期,繼平型關大捷後我軍較大的一次勝仗。
劉伯承總結說:「這種重疊的待伏之所以可能進行而且取得勝利,是由於我軍摸到了當時日軍的大致規律,即通常都有一股牛勁,他們在向預定目標突擊時,非常執拗,有時撞了牆都不回頭。
」朱德稱讚劉伯承是「不但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而且在軍事理論上造詣很深,創造很多。
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內不可多得的將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