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魏吳三國,劉備何德何能撐起一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劉備,我們都會對他非常熟悉,三國爭霸時期,他一個人獨自撐起了一國,加上在三國演義的編著之中,劉備這個名字當然讓更多人都對它在熟悉不過,他在東漢末年生於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

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 ,葬惠陵。

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之所以能夠創建輸過是因為他有良好的價值取向:他主張的人生現念是正直、為老百姓謀利益,他到哪裡,老百姓都有良好的口碑。

成功是離不開個人的性格 胸懷大志,不趨小利。

劉備做個縣長,也做個市長,也在徐州做個負責人。

但別人來占領時,從未表現出可惜和患得患失之感,為什麼?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大丈夫可進可退,但志氣從未變過。

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因為他能識人用人才能達到如此地步。

順服趙雲,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就是很好的說明。

領導力從來都是一個必備條件 對下屬負責,講感情。

摔阿斗,為張飛打吳,知會失敗等。

劉備的一生是感人的,有一句古話這麼說「20歲讀三國,曹操最厲害;40歲讀三國,司馬懿最厲害;到了60歲再讀三國,劉備最厲害。

」前面兩個人或許很多人都會贊同,但是不少人對於最後一段卻是有著不解,畢竟劉備雖然能成名將不少,但是最後蜀國被滅,而且在才能上也不算卓越,怎麼會得到這樣的評價呢?這就和上文說的劉備的一生是感人的不可分割了。

縱觀劉備的一生,你會發現他的大半生都在東奔西走,都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48歲的時候都沒有占據一片土地,都沒有基業,但是即使如此,劉備依舊雄心不死,有著爭霸天下的壯志。

如何能夠讓人們不為他的天下壯志感到震撼,為他驕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秀,真實的劉備其實比漢獻帝小五個輩分!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

為什麼說三國中劉備最忘恩負義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