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曾為哪位戰友抬棺下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曾有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為戰友抬棺下葬。

享此殊榮者,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工人運動的卓越領導人張浩烈士。

張浩(1897—1942),原名林祚培,字毓(育)英,生於湖北省黃岡縣林家灣一個手工染織工人家庭,參加革命後改名為林仲丹,化名張浩。

張浩和黨的早期傑出領導人、「龍華24烈士」之一的林育南是同一個曾祖父的堂兄弟,還和林彪是堂兄弟。

張浩年長林育南一歲、長林彪10歲。

林彪是在張浩的直接影響和幫助下走出家門、考入黃埔軍校的。

張浩在林家排行第八,林彪等弟弟們都尊稱他為「八哥」。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共中央決定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即一一五師、一二O師和一二九師。

一一五師師長是林彪,一二九師由張浩任政委,所以毛澤東有一次不無調侃地對張浩說:「假如林育南還在,乾脆八路軍這3個師都由你們林家包了。

張浩在一二九師工作到1937年年底,因腦傷時常發作,不得不帶著健腦器堅持工作。

後來,他實在堅持不住,經常暈倒在工作崗位上。

劉伯承向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報告了張浩的嚴重病情,建議將他調回延安治療,另派一位同志到一二九師任政委。

毛澤東接電後,當即與張聞天等人商量,決定調張浩回延安,由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接替一二九師政委一職,這是此後出現 「劉鄧大軍」稱謂的由來。

1942年2月,張浩在生命垂危之際,林彪從蘇聯回到延安,到醫院看他。

他對林彪說:「我活不了多久,儘管革命的路還很長,相信勝利終歸屬於我們共產黨人;遺憾的是,我看不到那一天。

我們林家三兄弟能看到革命勝利的只有你了。

你還很年輕……我希望你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堅定革命信念,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

想不到,這些話竟然成了張浩對他的臨終遺言!

1942年2月下旬,張浩的病情日益嚴重起來;半個月後,進一步惡化。

中央領導同志聞訊後,紛紛前往探視。

3月5日,張浩用微弱的聲音吃力地說:「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卻未能看到勝利的那一天,深以為憾!……我死後,請組織上將我葬到楊家嶺對面的桃花嶺上,使我能天天望著黨中央、毛主席!」

站在一旁的毛澤東十分感動,連忙轉身對大家說:「讓張浩同志在桃花嶺上天天監督我們吧!」

3月6日凌晨1點15分,張浩在延安中央醫院永遠離開了他親愛的同志和戰友們。

第二天,《解放日報》在頭版發表《中共中央委員張浩同志積勞成疾病逝》的訃告,並專發了《悼張浩同志》的社論。

中共中央負責人李富春、彭真、鄧發以及林彪等懷著沉痛的心情前往料理後事。

當日下午,中共中央成立了張浩治喪委員會,遺體移入延安中央大禮堂,供人們瞻仰悼念。

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陳雲、葉劍英等輪流為他守靈,毛澤東還寫輓聯「忠心為國 雖死猶榮」。

許多人在遺體前淚流滿面,有些同志甚至號啕大哭起來。

3月9日,張浩公祭儀式在延安中央黨校大門外的廣場上隆重舉行。

會後,一萬多人自發地為張浩送行,參加出殯。

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劉少奇、徐特立等中央領導人親自將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嶺上,又親自為他執紼安葬。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給自己的戰友抬棺、下葬。

之後,毛澤東還親自為張浩題寫了「張浩同志之墓」的墓碑。

接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解放日報》連續刊發了許多中央領導同志的回憶和懷念性文章。

在黨的歷史上,在我黨我軍高級領導人中,只有張浩享受了這一殊榮。

有任何指教或合作請致

微信:hhrryy789

微信公眾訂閱號:yonggedush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