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曹操的第一謀士?郭嘉還是楊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是三國最苦逼的老闆,這個名號大概是沒人來爭的。


劉備同志的兵馬都是走腎走來的。

基本套路,先是憑手長,一拱就拱到對方的咪前, 一

看對方不抗拒,就要牽人家的手坐到炕邊聊人生了,「我跟你說,我祖上是中山靖王,你是誰家的孩子,咋長得這麼俊呢?」

你要是敢不抽手,得,今天晚上必定與你食則同器、寢則同床了。

大通鋪,你翻個身,左邊是關羽的紅臉,右邊是張飛的長鬍。

後面又添了一個諸葛亮。

收諸葛亮困難點,爬坡受累不說,關鍵門難進,《三國演義》里,劉總帶著整個高管層氣喘吁吁來到門口,看到外面站立的童子。

劉總深吸一口氣,報出了名號: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這個名頭能一口氣念出來,肺活量絕對氣死鯨魚。

三國演義剛開場時,劉備的台詞沒那麼多,主要名頭就短,只有皇叔劉備,後來是安喜縣尉皇叔劉備。

再後來就變長了,漸漸地越發不能收拾,到了四川之後,他的名頭能一氣念完的,德雲社的雲字輩有你一張飯票。

當年劉備用一個皇叔劉的名片就收了阿飛跟羽哥,可今天這麼長的名號,竟然連臥龍崗的一個書童都沒嚇住。

童子翻著金坷垃白眼,「我記不得許多名字。

這倒嚇了劉備一跳,以前這個名帖拿出來,無不望風披靡,吃霸王餐住霸王店都是小CASE,現在小小童子竟然拒收。

歷害了哥,臥龍果然藏虎!

劉備只好調整姿式:你只說劉備來訪。

進了門,事情就好辦了。

孫權還要輕鬆一些。

孫權是三國里真正的二代目,手下這麼些人都是父親兄長留下來的,只要嘴甜,一口一個叔叔伯伯,要不就是大哥大嬸,就有人死心塌地賣命。

只有曹總,那可是真苦逼啊。

當年也是單幹的主,拿把刀就要砍董卓,結果發現不行,要創業還得要團伙。

單打獨鬥只能成就英雄,無法成就奸雄。

我們曹總是要當奸雄的啊,他的命早在那一句謁語裡: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當奸雄,招兵買馬就不容易了,畢竟沒辦法樹立光輝的大旗,去忽悠一群吃瓜士大夫。

第一個招聘的陳宮,就是因為看到了曹操殺呂伯奢的奸雄一面,竟然寧願跟著二五仔呂布,也不願意跟曹總創業。

後面,承包了漢獻帝這塊魚塘,曹操的招聘工作才算順利展開。

可人才一多,另一種煩惱隨之而來。

這些人才個個都有脾氣。

有脾氣還是次要的,更惱火的是,這些人個個都是人精。

比如孔融先生。

有一天,孔融先生說了一句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說這句話的事情,曹操的兒子曹丕剛收編了袁熙的老婆甄氏。

《三國演義》里是這麼描述這場風花水月的收編。

那一天,曹軍殺進冀州,曹丕同學急沖沖的殺進內堂,看到兩個姑娘在哭,姑娘哭不一定是梨花帶雨,也可能是水漫金山,曹丕一時沒留神,拔出劍來就想殺人。

【卻說曹丕見二婦人啼哭,拔劍欲斬之。


等看清對方朦朧間好像是個美女,立馬換了姿式。

【遂按劍而問曰:「汝何人也?」】

拔劍變成了按劍,長得好看是能救命的。

等再仔細測過顏值,姿式又換了一套。

【丕拖此女近前,見披髮垢面。

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遂對劉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

願保汝家,汝勿憂慮。

」】

不用驗DNA了,這是曹操的親兒子。

曹丕【遂按劍坐於堂上。

曹丕同學乾脆不走了,就坐在了廳里,等於圈定了戰利品,免得他爹走進來,嬌妻變成後媽。

曹操這位老司機栽在了自己的兒子手裡,只好把三國第一美女甄氏讓給了兒子。

這個事情,當然是說不過去的,論交情,曹操跟袁紹還是髮小啊。

雖然感情破裂了,但人家袁紹畢竟四世三公,還是有些面子的,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兒子搶兄弟的兒媳呢?

這個事情,大家都知道,誰也不好說,都知道曹總父子是人妻控,說了也沒用。

偏孔融不賣帳,來了這麼一句:「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曹總還有些納悶,生怕自己讀書少,沒看到這個典故,問孔融看的哪個版本的《封神演義》。

應該不是下面這個版本的。

孔融來了一句:「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去你大爺的,想當然耳,你就把我父子給裝到坑裡了。

跟曹總抬槓的,不只孔融一個,曾經幫助曹操官戰勝袁紹的許攸,在曹操面前全裸著拿丁丁敲鼓的禰衡……等等,以前講過,這回就不宣他們了。

這些大爺們都是專注跟曹操抬槓很多年的達人,搞得曹操一直懷疑自己到底還是不是老闆。

這裡面,數楊修同志槓勁最足。

曹操曾經有個就寢規定,晚上睡了之後,別人不要靠近。

因為曹操說自己會夢遊,夢中會殺人,殺人不負刑事責任。

有一天,睡著睡著,被子落在地上,大概是裸睡,旁邊的近侍不敢直視,只好過去撿被子。

曹操一個魚躍,拔劍一刺,然後沒事人一樣睡了一個回籠覺,第二天起來一看,一臉無邪懵懂,「咦,誰弄死了我的人?!」

得知兇手就是自己時,曹操都哭了,「這絕對算工傷,一定得厚葬!」

這個事情就算過去了,以後誰都別靠近曹操,曹操是睡羅漢,專門夢遊殺人。

只有楊修指著倒霉近侍的墳堆說:「丞相非在夢,君乃在夢中耳。

這是大實話,但大實話往往都是要命的話。

有時候,楊修不但自己說大實話,還鼓動別人,甚至忽悠別人說大實話。

有一年,曹魏公司來了一個訪問學者,蜀中的張松過來進行學術交流。

對於這種人才,曹總總是願意拉攏,但那一年,曹操剛得荊州,追得劉大耳朵滿世界跑。

志得意滿,天下似乎一統一在即,所以對人才也就不那麼渴求了,再加上張松同志的外表有些對不起許昌的市容市貌。

所以曹操不太理他。


至於怎麼不理他,為什麼不理他。

《三國演義》也有一段小故事。

話說楊修是瞧得上張松的,屢次向曹操推薦張松,而為了留下張松,楊修還特拿出曹操編寫的一本兵書《孟德新書》。

表示我們這邊也是文化圈的,有理論基礎,有指導方針的,不是赤腳農民搞革命。

張松一看,樂了,「這哪是什麼新書啊,明明是抄人家的嘛,是戰國時一個無名氏寫的,你們曹丞相也太小四了吧,竟然抄過來當自己的創作,我們四川的小孩都能背,也就你們能被騙而已。


楊修大吃一驚,咱們曹營可是把這本書當聖經,人手一本,按這個寶書去工作去生活去揍人的啊。

張松看他不信,馬上背了一遍,一字不差。

楊修這才信了,馬上回去匯報。

曹操一聽,十分尷尬,「想不到我跟古人所見略同啊。

」說完,曹操把自己的書給撕了。

這太打擊人了,好不容易搞點自己的理論,竟然被外面的同行指責抄襲。

其實啊,這本書說抄襲可能未必,但借鑑應該是有的。

這個事情,首先是張松不對。

好好的來交流,還指望著能在曹操這裡找個工作,為什麼點破我們曹老闆那點小心思呢?曹營這麼多聰明人,博覽群書的人多了去,早就有人看出曹總的這本軍事著作有前人的痕跡。

但看出來跟說出來,是兩回事。

看不看得出來是智商,說不說出來是情商。

看不破,是智商捉急,看破就說破,是情商需充值。

其實,楊修才是最壞的那位,他早就看出曹總的書有水份,但礙於自己的大秘身份不好說破,故意找張松來捅破。

楊修生平的絕技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不知道,傳遞壞消息的,跟製造壞消息,讓人生厭的程度是一樣的。

甚至人會更討厭那個傳遞壞話的。

張松畢竟是外來戶,他只是沒得到曹總的offer,灰溜溜回了老家,後面不得不投靠了劉備。

而楊修以及孔融們卻掛上了曹操的死亡名單,什麼時候動手,就看曹操的心情了。

這些員工,沒事盡給曹操添堵,他們也為曹總出過好主意,也替公司做過貢獻,但他們都談不上是曹操的核心參謀。

因為他們做不到看破不說破,他們管不住自己的一張嘴。

核心參謀的第一要務,就是知道在什麼時候發言,什麼時候沉默。

比如曹操的謀主荀攸。

荀攸看破的能力絕對不在楊修之下。

早年就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真睛。

十三歲那年,有個人主動上門,要求替荀家守墓。

荀攸望了一眼,說道:這個人臉上陰晴不定,應該是做了什麼壞事。

一盤問,果然是個在逃殺人犯,想借守墓藏身。

董卓亂京後,荀攸看出天下大亂,率先給自己買了一張保身票,要求去蜀地當太守,就是為了能避難。

在蜀地過著小日子,直到看中了曹操,跑到曹營打工。

打張繡,討呂布,敗袁紹,都有荀攸的影子。

可是,如果是一個普通的群眾,一提三國曹營的第一謀士,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早死的郭嘉。

還輪不到荀攸這個真正的謀主。

原因是,荀攸太低調了。

除了幫助曹操出謀劃策,他很少在史書中露面,曹操泡爛妞,荀攸不管,曹操選兒子,他也不管,曹操想當皇帝又不敢當皇帝,他也不管,就是他管的那些軍事機密,也是守口如瓶,連自己家人都不知道。

曹操拿下冀州,家人打聽一下過程,以後好吹牛逼,或者修家譜需要。

荀攸直接來一句:「曹老闆自己擺平的,我哪裡知道?」

謀主不知道,誰還知道?這像是謀主說的話嗎?不過,這確是謀主的態度。

不知道的不說,知道的也不說。

荀攸同志為曹操奮鬥了一輩子,一共出了十二條奇計,因為太低調,沒有官方記錄,只有死黨、另一位謀臣鍾繇知道。

當年一起算命,算命大師朱建平扔了一句話:荀攸年輕,但他要去得早,所以荀攸的事情以後得託付給鍾繇。


果然,荀攸先走了。

鍾繇說,好吧,我來替荀攸寫下那些奇策吧,不能因為荀攸的低調就消失在歷史當中。

可是,鍾繇竟然是個拖稿大王,臨去世,這個十二奇策也沒寫下來。

沒有催稿的寫作,就是不靠譜啊。

荀攸的智慧埋沒在了歷史的塵埃里,這是個遺憾,但對荀攸來說,是他早就設想的結局。

仔細觀察曹操的這些謀士們,很容易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聰明。

沒有一個是笨蛋。

但他們還是有區別的。

最大的區別是,有的人知道什麼該說,有的不該說。

什麼都說的,最終都被弄死了,比如孔融,比如楊修。

殺的人太多,大家都以為曹老闆是個專殺知識分子的狂人。

其實,還有另一半人,他們都是正常死亡。

除了上面的荀攸,還有郭嘉。

郭嘉同志也有一雙慧眼。

說得上是三國算死草。


早年一篇十勝十敗,給曹營集體打雞血,給袁紹集團集體餵毒,雖然有點服用興奮劑的嫌疑,但竟然讓他蒙對了,曹操果有十勝,袁紹果有十敗。

連袁紹的兩個兒子都是被郭嘉說死的。

郭嘉算劉備也沒看走眼,當年劉備無立稚之地,跑來掛單,郭嘉建議曹總千萬不要放劉備走,但不要殺他,畢竟落難英雄,殺了社會形象不好,咱開個職位把他圈養起來就好了。

對孫策的預言更是神來之筆,他說這小子有英雄氣,但英雄氣太足,經常不帶保鏢出遊,遲早要被刺客弄死。

話音剛落,孫策被對手的門客往臉上射了一箭,三國唯一顏射而死之人是也。

郭嘉的嘴絕對是抹了鶴頂紅的。

看穿了這麼多世事,評了這麼多英雄,但你看到郭嘉評定曹操了嗎?打仗的事他評,管理的事他評,但私底下,曹操那些小節小事,什麼殺了一個近侍,泡了一個人妻,郭嘉從來不提。

其實,郭嘉跟曹操在私生活上也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陳群就看不慣郭嘉吊兒郎當的樣子。

沒事打個小報告。

郭嘉不辯解,也不改正(嘉意自若)。

上樑不正下樑歪,作風問題只要跟領導看齊,管別人說什麼呢?

不在非核心的問題上與人爭論,也不說破一些雖然說出來,會顯得自己很聰明很有見地,但其實應該爛在肚子裡的事情。

這是郭嘉的智慧。

號稱三國第一毒士的賈詡同樣有這樣的覺悟。

這位仁兄看穿了三國的權斗遊戲,也領悟了亂世存身的法則。

隻身穿越刀刃與鐵蹄,唆使人幹了不少壞事,但他卻以七十七歲的高齡壽終正寢。

看破不說破,是他生存的秘訣之一。

當年,曹丕前來求教。

一肚子鬼主意的賈詡既不肯給曹丕打小抄,也不肯獻詭計,反而說起堂而皇之的話來:「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

如此而已。

」」

這算什麼話?簡直就是在背黨章嘛。

後人覺得賈詡說得太好的,全是正道,曹丕信了之後,果然成功得道。

這其實是美化我們賈詡了,賈詡大師豈是那種三觀端正的人?他突然說起八榮八恥來,只是不想參與奪嫡這種高危險遊戲罷了。

後面,被曹操逼得沒辦法,賈詡只得說了一句話:「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這一句表了態,漏了天機,說了不該說的話,賈詡從此閉門不見客,娶媳嫁女不結高門。

老老實實過起了小日子。

有智慧,卻不用,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有智慧,卻肯從笨處著手,這才是真人才。

荀攸死後,曹操曾經給了他一個評價: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


荀攸的聰明啊,很多人都做得到,但他的愚笨,就沒有人可以做到了。

學會荀攸的智不難,學會荀攸的愚,這大概才算人生的老司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